作者文章归档:华少彬

华少彬,笔名华杉,男,1958年5月(农历3月21日)出生,湖北团风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1977年2月参加工作,当了15年的教师,干了5年的财税员,1997年5月进入县委宣传部,历任干部科长、新闻科长、纪检组长,现任县文联主席。系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黄冈市作家协会理事。   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有近200万字的各类作品散见于70多家报刊并多次获奖,诗作入选《鄂东青年诗人十九家》、《湖北当代诗人一百家》等多种选本。著有诗集《五月的感受》、《田园牧歌》和小说集《真正的猎手》、《独自去下乡》等。个人小传收入《鄂东文艺家辞典》、《湖北作家辞典》、《鄂东当代著作人传略》等辞书。   

难忘油灯


难忘油灯



  在心里,常常现出小时候用过的油灯。

  也许现在的孩子们已很少知道油灯是什么了,而在那时的农村,虽然老喊着“点灯不用油”,然而真正用上电灯的时候,已是好几个春秋以后的事了。所以那时,油灯就像家里一个重要的成员,默默伴随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黑夜。

  当黑夜缓慢走来的时候,家庭主妇便把油灯拿了过来,筷子缠块布或棉花什么的,细细擦过油灯的玻璃罩,然后点着灯。昏黄的灯光便慢慢地扩大,屋子里的一切便都在黄晕的光里露出了模样,淡淡的,给人一种晕乎乎的感觉。人的影子,投到墙上,黑黑的,随着人的动作跳动着…&hellip...

Read more

障眼法大师


障眼法大师



  乡场上还透散着白日里晒泡谷时的燥热气与清香味,林生森就用清水浇泼了一遍场子,然后周身四转画了个365度的大圆圈,就吆喝开了:“变把戏哟——卖蛇药哩——”

  这时路上就会见到三五成群的人流涌来。孩子们在前头跑,妇女们在后头跟,再后是老人,最后才是壮汉。林生森摊开他的各色家伙,如川贝、鹿角、虎骨、穿山甲壳、林芝草等等,立刻引来一片唧唧喳喳的议论声。突然,一条晃着鳞光的银环蛇从他的内衣里钻出来,爬到脖子间缠绕了一圈,吓得观众惊叫着出了一身冷汗。林生森却咧嘴一笑,美滋滋地将那蛇头放入嘴内,伸...

Read more

读书解闷


读书解闷



  有朋友说起出书难,我想出书难,总因为书不好卖,不外乎读书人少了的缘故吧。而今,“读书无用论”尚有市场,大抵是不读书的人比读书人日子过得好,无须“为伊消得人憔悴”。

  然而,仔细思来,“读书无用论”毕竟是论不通的,其流行不过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某些荒诞。况且涉及读书,情况也真多种多样,有人觉得有用,有人则以为无用;有人越读越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有人则认为书读得越多越迂腐。看来很难一概而论,因为这里面还有个“读什么”与“怎么...

Read more

漫话诗歌


漫话诗歌



  据传,早年诗人是很吃香的,哪个小伙子能胡诌几句歪诗,不仅能唬得街坊老妈妈一愣,也很容易博取姑娘们的青睐。近年来,诗人的行情似乎一直在往下跌。前不久,偶然在电视上看到正在播放一个连续剧,说一个美丽姑娘爱上了一个有妇之夫的诗人,姑娘的朋友于是愤愤不平地质问:“连诗人也搞婚外恋?”也难怪,如今能带“小蜜”的,公众印象中似乎只限于腰缠万贯的大款或明星,而诗人,几近于江湖骗子和“神经病”之同义词矣。

  已经有好些年,没听说过一首诗在民众中广为传诵。良辰美景奈何天,洛阳纸贵的盛况,仿佛是前人的...

Read more

诚实的孩子


诚实的孩子



  快放学了,璐璐去老师办公室交作业本。办公室里静悄悄的,老师不在。璐璐把作业本放在老师的办公桌上,不小心碰到了桌上的眼镜。“啪!”眼镜掉在地上,镜片碎了。

  璐璐是个漂亮的小姑娘,白白的皮肤,尖尖的下巴,扑闪着一双大眼睛。璐璐也是个胆小的姑娘,尤其在爸爸面前就更胆小。爸爸高兴起来,用满是胡茬的下巴刷璐璐的腮帮;不高兴的时候,总是说:“不好好读书,长大了就出去打工!”打工就打工,打工有什么不好?老师没说过打工不好!璐璐心里是这样想,但嘴上不敢说,顶嘴会挨打。上星期考数学,有道题做错了,得了七十八分。爸爸...

Read more

品味生活


品味生活



  生活节奏如老牛破车的古典时代,我们的祖宗打心眼里向往“快”的境界,快了便高兴。《说文解字》“快,喜也”。快是心中所喜,所以好事就被称作“快事”,好事之后有良好感觉,就叫“快感”,即使开始不尽是好事,而结果仍然不错,就又有“快慰”。凡此种种,都说明慢节奏生活惯了的人是把快当作美好境界去憧憬的;因而,幸福便有了这样的一个同义词:快活。这样的人生主张,不妨称之为“快活主义”。

  但是,斗换星移,历史进入了现代、后现代...

Read more

刀笔先生


刀笔先生



  所谓刀笔,即代人修章拟表写状谋生,且带有文化色彩的行当。因此尊为“先生”,其名字往往被忽略,民间称之为张先生、李先生等等。

  从前,乌林镇上有位霍先生,长衫飘逸,银须高洁。平日,常与僧人煮酒论经,或品茗搏弈,以至家业衰败。于是便在宅门前挂出“刀笔轩”的匾额,干起操刀捉笔的营生。一时,打赢过不少大小官司。凡来求助者一旦“抬举”说“成败生死全仗老先生了”,霍先生便挺直身子,捋着长髯朗笑不已。

  霍先生从不拒绝辣手的官司,被告、原告都行,从未输过。其特点是非常...

Read more

光被四表 泽及千秋


光被四表泽及千秋

--从团风走出来的科学巨匠李四光

 


  据新华社3月6日消息:“孔子、司马迁、鲁迅等40位中华文化名人雕塑将在北京中华世纪坛‘落户’……这40位名人主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的著名文史哲专家提名产生。”

  40人中现代名人占15位,湖北籍的只有李四光一人。

  追忆这样一位文化名人,我们满怀高山仰止的心情……

  进士·同盟会员·教授·共产党人

...

Read more

播火者


播火者

--从团风走出来的经济学家王亚南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而第一次把《资本论》全部译成中文、为宣传传播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王亚南和他事业上的伙伴郭大力。

  王亚南1901年出生于黄冈县王家坊村(今团风县),父母早逝,在兄长支持下他在黄州读完小学,毕业后考入武昌第一中学,又考入武昌中华大学教育系。大革命中,他投笔从戎,在长沙参加了北伐军,曾在军中任政治教员。大革命失败后,他从武昌东下上海、又辗转来到杭州,在这里,他的人生事业发生了重大转折。

  中国的寺庙除了养育和尚与山林外,也庇护了不少穷困的读书...

Read more

白羊山下参天树


白羊山下参天树

――从团风走出的文学大师秦兆阳



  白羊山蜿蜒几十里,是团风县回龙山镇最大的山脉。1916年,我国著名作家、评论家秦兆阳,就诞生在山脚下这个宁静的小湾子枣树店。

  秦兆阳幼时在父亲执教的私塾读书,12岁时到武汉求学,1934年考入湖北武昌乡村师范,毕业后在黄冈中心小学任教,并开始了他的诗歌和漫画创作。1938年,青年秦兆阳怀着满腔热血,告别了家乡,奔向革命圣地延安。之后几十年,秦兆阳曾有几次回湖北,1985年他思乡情切,带病来汉参加黄鹤楼笔会,并感慨赋诗:“四十余年风月,八千里路云烟。归来双鬓皤然,今夕故乡大变。”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