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党双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南开大学、安康学院客座教授。1991年任省农业厅综合处副处长,1994年任综合处处长、政策法规处长。2002年在深圳市龙岗区挂职。1992年秋、2001年春在省委党校学习,2010年春在国家行政学院学习,2019年秋在中央党校学习。2003-2007年任宝鸡市市长助理。2007-2011年任宝鸡市委常委兼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2011—2018年任陕西省林业厅副厅长。现任陕西省林业局(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省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曾致力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破解“三农”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创新机制体制,推行星级管理。推动城乡制度并轨,创建新型城乡关系。近年来,关注生态演变,倾心增加生态生产,着力树经济、树生态和树文化研究。近年来,致力于创建秦岭学知识体系,推进大秦岭保护。先后出版《秦岭简史》《学习力》《中国树文化》(四卷本)《制度并轨与城乡统筹》《“三农”治理策论》《知识农业与农业转型》《中国秦岭》等著作。在国内外发表上百篇有关大秦岭、学习力、城乡制度并轨、生态空间治理、农业空间治理的文章。先后在外交部、美国耶鲁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大、省人大、省检察院等单位专题报告近百场。

林政集体林之变


  在中国土地制度体系中,林地有两种所有制形式,一是全民所有制形式的国有林;二是农村集体所有制形式的集体林。全国集体林面积27亿亩,占林地总面积64%。集体林是中国森林主体,关系美丽中国建设,关系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关系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以陕西为例,与国土三调数据对接融合后,全省林地1.87亿亩,其中集体林地1.34亿亩,占71.7%。全省森林1.52亿亩,其中集体森林1.05亿亩,占69.1%。全省集体林地中,以生态效益为主体功能的公益林8978万亩,占67%;以经济效益为主体功能的商品林4488万亩,占33%。随着造林空间拓展,集体林面积还会增加,占比还会上升。

  集体林与国...

Read more

同步推动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山清水秀”


  过去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省林业局系统时刻牢记“国之大者”,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发展“昂扬向上、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不断增强“以红带绿、以绿映红”的工作局面,各项工作大踏步向前进。

  (一)强化思想理论武装,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

  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线,铭记党的光辉,传承红色基因,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贯通落实“五个扎实”“五项要求”。

  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Read more

2022:阔步向深绿


  本次会议是踏上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召开的第一次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把省委省政府部署和国家林草局要求落到实际工作中去。下面,我着重讲三点意见。

  一、挺进深绿色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2021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林业系统按照迈好第一步、挺进深绿色的工作部署,履职尽责、担当作为,迈出了挺进深绿的坚实一步。

  (一)林长制体系全面落地。按照中办国办全面推行林长制要求,认真制定实施我省方案。去年11月底,省市县镇实施方案全面落地,提前完成年度任...

Read more

林政国有林之变


  国有林,亦即国有林地。国有林地是以“林”领头的重要生态空间,国有林地中也有自然景观、草地、湿地、荒地。国有林是我国森林“白菜心”,星罗棋布,镶嵌在祖国重要“生态位”和重要“生态带”,分布于大小江河源头、水源地周边、风沙治理前线、黄土丘陵、硬质山域,已成为国家生态安全基底。国有林是我国生态空间“深宅后院”“镇宅之宝”,散发着深绿色“珠光宝气”。

  远古时期,我国曾是森林富集国度,森林覆盖率达60%。那时,黄河流域...

Read more

虎年谈虎论生态


  在秦岭里,到底还有没有华南虎?不断有人在追问这个问题。壬寅虎年,谈虎论道正其时。

  的确,这是一个敏感问题,也是尖锐问题。谁也不能把话说死。我常常只提供一个策略性答案:可能有,也可能没有。

  显然,对这一策略性答案,大多数人是有意见的。因此,一般我会接着给予进一步解释:如果说有,可能性接近于零;如果说没有,可能性接近百分之百!

  据我所知,生态学家已经能够提供部分理论解释。老虎是森林之王,站在森林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顶端。老虎的存续,需要大规模森林生态系统支持。当森林生态系统支离破碎时,必然首先导致老虎生存危机。一只老虎生存,需要有70平方公里森林。有一只公老虎,至少需...

Read more

阔步向深绿—春节慰问信


  同志们:大家新年好!

  春风初度,岁序更新。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代表中共陕西省林业局党组,向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生态绿军卫士、向心系林业发展的老同志,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林业工作的社会各界朋友,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和最美好的祝愿!

  2021年,令人难以忘怀,我们隆重庆祝党的百年华诞,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磅礴力量,以红带绿,赓续奋斗,生态绿军以梦为马、奋楫扬帆,迈出挺进深绿坚实的第一步。

  这一年,我们牢记国之大者,当好生态卫士,林长制体系全面落地,形成“一体两翼”治理新格局。祖脉秦岭、母亲黄河生态保护再使新招数,厚植绿根脉。

  这一年,我们...

Read more

林政理念之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历经百年奋斗,我国进入了新时代,走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全过程。顺应时代之变,林业部门职能职责由“林业产业”到“林业空间”,从林业建设到生态建设,到生态保护修复,再到生态系统管理、生态空间治理,施治施政理念发生了历史性变迁。

  —&...

Read more

林政旅游之变


  旅游是精神引导的户外活动,因为想往所以向往前往。通过旅游活动,满足身心愉悦的精神需求。所以,旅游的基本收入是精神收入。

  人类从自然生态系统进化而来,大自然是生命母体,也是原生的精神家园。大自然之美,刻印在人类的基因里,一代一代复制传承,生生不息。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欣赏大自然之美,就是人类自我欣赏,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是世代相传、与时俱进的能力。置身于健康的生态系统和美丽的环境景观之中,带给人和谐安祥的生存体验,带给人身心愉悦的精神感受,增强人与自然的信任与理解,激发人的同情心和怜悯心,平复人的社会竞争精神挫败和情感创伤,这是自然生态的美学原理,也是生态旅游发展的深层理...

Read more

林政保护地之变


  保护地是一类特殊的国土空间,是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自然生态系统及文化资源的陆地空间或是海域空间。以保护和维护自然生态为主的保护地,即是自然保护地。可见,自然保护地保存着自然生态系统精华的生态空间,是受法律严格保护的核心生态空间、永久生态空间,也即是依法设立的自然特区、生态特区。

  建立自然保护地,本质上是人与自然的空间约定,把一部分国土空间作为自然的自留地,免受人类活动干扰。自然保护地具有双重功能,首先是保护生态的主体功能,即守护自然生态,保育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地质地貌景观多样性,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其次是提供多样化社会服务,提供优质生态...

Read more

林政绿化之变


  在中国,绿化是恢复与重建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路径,也是改善城乡发展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绿化,关系国计民生,乃国之大者。

  在中文里,“绿化”一词最早见于20世纪50年代。1955年,毛泽东主席在《征询对农业十七条的意见》中提出“在十二年内, 基本上消灭荒地荒山, 在一切宅旁、村旁、路旁、水旁, 以及荒地上荒山上, 即在一切可能的地方, 均要按规格种起树来, 实行绿化。”1956年,毛泽东发出“绿化祖国”号召。此后,“绿化”被广泛使用。

  在“绿化”中,绿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