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联采 消费者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消费者也联采。在物价一片涨声中目前大部分消费者生存环境不容乐观,生活成本不断增加,近期频频传来各种产品提价的信息:食用油提价、奶制品提价、面食类提价、家电提价、建材家装行业即将提价等,令很多低收入...
作者文章归档:何作瑞
任何一种产品在打入市场到达最终购买者之前都要经历产品、价格、宣传和各级分销渠道及终端的各项营销费用投入,例如大型终端的各项费用,某一产品找入一工程所要经过的各环节的成本(费用在此不例),而团购的折价可能只是其中的几分之几,作用却能让消费者的自我感觉达到无限的满足与品牌的被认可度极大提升。让消费者在被价格战的包围中寻找一种品牌更能与消费直接面对面沟通的机会,抛开价格纷争,以新的互动氛围影响我们的消费者。也许有的厂商会认为,团购活动明摆的就是要降低他们的产品利润,更有可能扰乱他们渠道的价格体系,其实团购平台的定位是多赢的,相对于企业团购平台的定位是协助企业获取更多额外的定单。
市场极度细分,新产品、新品牌层出不穷,价格幽灵随时浮现,传的营销4P组合正在失效,企业陷入了营销困境。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结、合作与协同成为新的营销战略方向。营销“第5P”——“协同营销平台”思想带您走出营销困境。
这个世界上,有人苦心编排新节目,就有人专心做舞台,因为再好的节目也需要舞台来演出;有企业执著于新产品研发以满足顾客需要,就有企业专做交易平台,因为任何产品都需要平台才能实现交易;很多营销者通过促销产品来获取利润,而有人却用自己的营销活动或促销场所搭载别人的产品一同售卖,利用自身创建的营销平台赚取额外现金流...
十一前一天历来是各大商家都大量投放广告进行促销宣传的主要时段,尤以家电连锁为甚,各大主流报纸上动辄十几到几十个整版的投放成为家常便饭,今年十一也不例外。只是出了怪现象——早起的北京市民发现,平常看的最多的京华时报不见了踪影,可谓一报难求。
经媒体记者调查后发现,被大批量收购的京华时报随后又被送回某家电连锁商在店内进行免费分发,但是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原本有的10多个版的苏宁电器促销广告却不翼而飞,取而代之的是该商家自己的促销夹页。有报摊主直言:“就是有人要阻止读者看到苏宁广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城市的版图在不断地扩大推进中,配套的综合商务休闲区也在重新规划建设中,原有的商业区域及核心商圈有可能被边缘化,都市的快节奏生活让工作累了一天的人们更愿意在周边的商业场所休闲购物,各大终端的市场份额难免被分流。虽然大多大型连锁终端开通了免费购物车等措施,但商业信息的投放半径有限,限于成本压力无法进行远距离投放最新卖场动态,除了家电连锁外其他终端较少长期在主流传媒体上投放最新促销信息,传统的DM单页还是主要的宣传方式,但只能就近投放,各终端想吸引本市不同区域的消费者的目光难以突破,传统单页的日益泛滥让一些消费者对其敏感性越来越低,有的甚至随手扔掉,或无暇顾...
近期各地关于学生涉足校园贷款,身陷债务漩涡的事件频频曝出,“援交、裸条、跳楼”成为“校园贷”挥之不去的阴影。某些放贷机构通过这种采取利息不透明和利滚利的非法方式给学生“设套”,让一个个学生和家庭走上不可承受的举债之路,令惨案频发,造成巨大社会影响,给业界敲响了警钟,其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金融知识的普及不足和信贷资讯来源的匮乏,而“校园贷”仅是整体信贷行业信息不明朗的一个缩影。
借贷难催生恶性根源
随着经济情势的持续乏力,社会资金链的进一步吃紧,越来越来多的企业家和个人陷入收支不平...
昨日《南方周末》微信公众号推送了一篇文章——《做了两年财经记者,没法为父亲贷到一分钱》。文章作者提到自己作为一名从业两年多的互联网金融记者,又是一流大学的经济类专业出身,本来以为能很轻松地将陷入经营困境的父亲拉一把。结果,在尝试了银行贷款、民间借贷及各种P2P公司的APP后,一分钱都没拿到,这一周的贷款碰壁经历,让他感到“普惠金融”就像是一面玻璃墙,面对阻隔,小微企业貌似前途光明,实际希望渺茫。
一个互联网金融记者的无奈,深深刺痛了无数为深陷行业发展困局在寻求贷款支持而奔波的经营者们的神经,同时折射出现阶段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