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书馆报》记者解慧的采访之后,有些同样爱好文学和作家问我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看待现在的作家,作家和那些同样是出版了很多著作的非作家有什么区别。我想,这个问题无论是什么答案都毫无意义,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已经没有真正的作家了。包括我自己,我也不敢称自己是作家,最多只能算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如果有人称我为作家,我会深感不安,而且会觉得尴尬,羞于自己被称之为作家。对我而言,作家已是过去的一个神圣而庄重之称号了。
我是一九九八年加入中国作协的,那个时候加入中国作协并非易事,要经过非常严谨的讨论和审批过程,从申请之日起,快则...
作者文章归档:殷谦

殷谦:如果文化崩溃该追究谁的罪责?
周六接到中国社科院文研所《文学评论》一位编辑的电话,想发表我近日所写的《当今中国还有真正的作家吗》这篇杂文,对此我很高兴,眼睛蓦然一亮。因为在中国很少有报刊乐意发表这样的文章。进一步的探讨中,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编辑老师说希望能做一些删改,大致的意思是,第一将我所说“中国作协”那一段文字删除;第二将我说“中国没有真正的作家”之类的意思更改一下。我不解。编辑老师“客气”地说,“首先,中国作协似乎不是你说的只是发放什么‘符号’的地方,你所认可的比如汪曾祺等作家他们也是中国作协会员。其次,说中国没有真正的作家了,你怎么好一个浪头掀翻一船人呢?”我赶紧解释,强调我所说的是“当今”,这并不包括...
殷谦:真作家和假作家的根本区别
自以为是随笔或杂文的东西发表在自己的博客后,有几位作家发博客纸条、留言给我。其中有一篇留言问我真作家和假作家有什么区别?还有一个纸条“猜疑”说,殷谦开口闭口谈崇高、谈信仰、谈道德,不知道他写出来的小说会是什么样的。先说后一个问题,我质疑当今中国有没有真作家,并没有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动机,至少这是我个人的怀疑,包括文中一些招来无数“飞砖”的观点,统统是我个人的,假如有什么不妥之处,还希望各位“大师”、“著名作家”、“知名作家”、“80后作家”、“网络作家”、“著名写手”等等“作家”们多多包涵。我很荣幸网络世界还有这么一个好地方,能让我自己审稿并且自己发表,因为我在博客里的所有关于批评的...
殷谦:神话韩寒会导致“天才”过早夭折
不知哪里开罪了韩寒,令他的一些粉丝愤怒至极,连日群起而攻之。我曾写过一篇《韩寒:闪光的不只是金子》(发表于《文化艺术报》2005年9月),那时候也有很多人说我拍韩寒得马屁,事实上我没有因“拍”而得名。前几天我在一篇杂文中提到韩寒,其实我并没有批判他的意思,只有数语仅止于批评,主要是希望爱护韩寒,不要将其神话。而很多人却说我骂韩寒是炒作,而事实上我也没有因“骂”而出名。“名”这个劳什子能让一个人正常的生活变得不正常,能让一个正常的人变得不正常,我并不稀罕,多年来也力劝和我一样的写作者不要太注重此。可悲的是,如此之劝告于古或能行之有效,而于今则被人讥为扞...
殷谦:中国知识分子一辈子没有真知灼见
大年初一我在山西一个县城度过,和几年前不同的是,这一天还是情人节(Valentine's Day),也就是西方的圣华伦泰节。我曾猜想过,大年初一肯定会很热闹,因为这是中西文化的首次碰撞,但是情景好像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那一天,大街小巷人很多,有几处花店生意兴隆,少男少女都捧着鲜花,街上几乎是油头粉面的情侣占主流。最鲜明的是,县城独有的一家德克士快餐店爆满,甚至还有一长队等座的情侣们,远远望去,像极了春运期间排队买票的人群。偶尔还能看到一些“美丽冻人”的时尚女孩,金头发黑眼睛,在零下十几度舔着手里的冰淇淋,旁边的男孩们也打扮也非常时髦,衣着鲜亮,头发染...
殷谦:中国人大多都很善良但并不高贵
国人大多都无一个认同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观:一个人无论拥有多大的权力都不能使自己高人一等,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人的价值高于一切。
它让人联想到温总理的一段同样深刻的话:“最重要的是民主,只有民主才不会出现人亡政息。”信仰民主之人,在实践中绝不认为任何有关道德原则、主义或事实等等毫无改善的余地,也绝不认为他们的见解就是绝对正确的。政党并不是绝对的明智,“民主主义者”应具备的气质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相信错误难免,鼓励一切有关的人都参与决策,这才是民主的根本体现。只有允许公民对当局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信任,并且主动要求公民在...
殷谦:从两会“代表”看当今中国文学
一般来说,倘若让外行人干内行人的事,让局外人干局内人的事犹如让“做鞋”的人的去做馅饼,让做馅饼的人去“做鞋”,事情肯定大大不妙,不仅会无功而返,而且还会闹出笑话。以往不说,“两会”代表都是由哪些人组成的,有是怎么产生的都令人质疑。真正属于人民选举出来的代表在当今中国更是罕见,尤其是在地方,这种情况更是糟糕,两会“代表”的席位仍属于少数人的屁股,与普通老百姓没有多大关系。很多有钱的,有点名气(非名望)的人有事没事都想弄个“代表”当当,于是有花钱如愿的,也有走后门如愿的,他们其中有大多数人都不是老百姓实实在在选举出来的代表,而是自己“跑”出来的,是一些手...
殷谦:文学何时才能成为中国人民的良心?
在浅谈文学这个“东西”之前,我先对四家媒体表示感谢,一个是《新京报》发表了我的批评文章《中国人大多都很善良但并不高贵》;另一个是《文学报》发表了我的批评文章《真作家和假作家的根本区别》;还有一个是《语文报》发表了我的批评文章《改写汉字是一种无知的行为》;最感谢的是《文汇报》发表了我的批评文章《殷谦:从两会“代表”看当今中国文学》;四篇都是近期所写的博客文章,见报时标题稍有改动。在此我向一些尚存着正义和良知的媒体表示真诚的谢意,是的,最最真诚的谢意。
最近一些读者向我提出一个问题,大概的意思是,在这个传统文学变成...
殷谦:北大教授夏业良没文化也不懂文化
3月24日《北京晨报》发表了整版《中国知识分子有无真知灼见?中国问题过度西化?》专题报道,该报记者主要针对我博客文章中的部分观点采访了“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夏业良。由于对夏教授针对我而批驳之高论实不敢苟同,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写点东西澄清一下。
看完报道,我甚至怀疑夏业良是不是著名学者,是不是北大教授,因为我从他的一些“论点”里没学到什么值得我学习的东西,甚至觉得他说的话很幼稚,像没有经过阳光和风雨,在温室里长成的嫩菜叶儿,看起来很美,却无营养。在文化学术这方面,同样为北大教授,我就比较喜欢孔庆东老师的观点,假...
殷谦:关于“媚西”和“中国的问题”
对于我指出的中国大多知识分子没有真知灼见,著名学者、北大教授夏业良对《北京晨报》说,知识分子的使命从未改变,“知识分子的使命就是,看到社会存在某些问题后,为社会进步提出更好、更科学、更有效的建议”……我不知都当今的知识分子都有什么使命并且从未改变,更不知道当今的知识分子为社会提出了什么更好的更有效的建议。我不知道但并不代表完全没有,我相信有,但也是凤毛麟角,有没有效这就很难确定的事情。
与夏教授碰撞的焦点还是我所说的中国主流知识分子“媚西”的问题。他的意思是,中国学习西方的力度还不够,应该再加强,其实我并不反对向西方学习,在这个问题上不存在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