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龚举善

龚举善,湖北竹溪人。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武汉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湖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第四、五届鲁迅文学奖初评委。
龚举善教授系“湖北省跨世纪学术骨干”、“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主要社会兼职有: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员,中华美学学会会员,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会员,中国教育家协会会员,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文摘编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文艺学学会理事,湖北省电影家协会会员,武汉斯诺研究中心研究员等。

转型期报告文学的题材范型与形式创新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顺利地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创造性地开拓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封闭自守到走向世界,从效益追逐到以人为本,从无序征用到可持续立场,从重点突破到统筹兼顾,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科学创新思维,开创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崭新局面。与此相应,转型期的报告文学乘势而起,在改革开放这一核心主题的引领下,从题材范型和形式创新两大基本层面实现了显而易见的深度演进,客观上成为了推动此期文学总体格局优化组合的重要力量。

三农&midd...

Read more

全球化时代生态批评的生命智慧与文学盟约


生态批评在全球化时代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必要性与迫切性。这并非阁楼里几个相关学者一时的心血来潮或梦中呓语,而是日趋严重的生态时势强力压迫和激情呼唤的结果。

众所周知,“全球化(Globalization)与全球性(Globality)已经成为新世纪的热门话题。辨证地看,全球性是全球化过程的基本属性和必然结果,反过来又影响全球化的进程和样态。全球化过程可能也必然带来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用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导研究员、俄罗斯哲学学会副主席、‘全球学’的积极倡导者丘马科夫博士的话说,‘全球性问题是一个由当今世界的各种反映整个人类生存严重危险的紧迫...

Read more

转型期报告文学的文化路向


每一重大的社会转型都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到文化上来,其中,文学的人文结盟与精神持守至为敏感和显要。“当启蒙理想、社会使命感、英雄主义这些新时期文学的精神在诗歌与小说中急剧衰退之时,报告文学却异军突起,独自扛起了新时期文学的精神大旗,从而完成了新时期文学的‘最后的’鼎盛和辉煌。”[1] 就近年情况来看,报告文学确实已经成为了“转型期的文学”。

转型期的报告文学“历史意味加浓,热点追踪及透视效果明显,哲理性增强,更为关注批判意识和人文底蕴,并且不乏全球视野和人类意味”。[2] 在此基础上,逐步培育了...

Read more

新时期报告文学论纲


报告文学与“亚报告文学”已经成为20世纪全球主流文学倾向。这是我们梳理包括中国新时期文学在内的世界文学线团时不能不正视的事实。作为报告文学的泱泱大国,伴随着社会综合动力结构的深刻嬗变,我国新时期报告文学紧紧扣住时代脉搏,大胆突破既定条框,毫不迟疑地报道了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以来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以其不断丰展的话语空间和日益激越的文本活力与小说、影视等艺术形态并驾齐驱,而且一度遥遥领先。诚如邓小平同志所言:“能够振奋人民和青年的革命精神,推动他们勇敢献身于祖国各个领域的建设与斗争,具有强大鼓舞力量的作品,除了报告文学方面比较多以外,其他方面也有,可是不能...

Read more

多元时代报告文学的路径、方位与价值


一、多元时代报告文学的播撒路径

仿佛不经意间,我们已经走进了后传媒时代,亦即网络时代,俗称大众传媒时代或新媒体时代。从长远的观点看,它是现代电子科技人文化演绎后高级而完美的文化传播形态。因此,清醒认识与正确估价后传媒时代报告文学的播撒路径便理所当然地成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学术话题。

1、文学形态的后传媒流向

后传媒时代的显著表征是互联网的开通以及由此而来跨越国界的全球传播的兴起。生活在此种新媒体时代,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都自觉不自觉地发生了诸多醒目的改观。我们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网络作为新型强势媒体,不仅改写了传统的书写、传播与接受方式,而且已经、正在并将继续影响国家形象、民...

Read more

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综述


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2010广西报告文学作家高级研修班于2010112022日在广西防城港市隆重举行。此次会议由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和广西自治区作家协会联合主办,共青团防城港市委承办。来自中国作家协会、广西文联、广西作协、南昌大学、湖北大学、福州大学、上海政法学院、曲阜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学院等单位和相关高校的50余名学者、作家、编辑及媒体记者参加了此次盛会。

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李炳银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理论处李朝全研究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赵瑜副会长分别作了主题报告,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胡晶波女士致欢迎词,广西文联党...

Read more

报告文学文体的趋同性与言说的异质性


  要:报告文学走过了百年历程,其间创造了数次辉煌。而今,报告文学及其理论研究一道跨过了21世纪的门槛,正面临向纵深发展的关键节点。但是,毋庸讳言,无论是报告文学创作领域还是理论批评层面,一段时间以来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本体混乱和认识误区。鉴于此,有必要从理论高度重申报告文学的文体规范。从宏观角度看,这种规范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以现实内容的客观性、主体思想的批判性、文本生成的透明性为核心要素的文体趋同性;二是由反映对象的丰富性、创作主体的差异性、表现方式的多样性协同而成的言说异质性。二者合构,表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辩证体用关系。厘清二者各自的伦理诉求及其之间的关系张力,对...

Read more

关于报告文学“轰动效应”的反思——以《哥德巴赫猜想》为出发点


  要:徐迟《哥德巴赫猜想》的发表,毫无疑义地宣告了新时期文学的到来和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开端。因为思想上的开禁、题材上的创新和艺术上的精进,作品一面世便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并由此催动了1980年代报告文学的总体辉煌。进入1990年代以后,受多重主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报告文学整体性地失去了轰动效应,其显著表征是名家不多、精品不多、读者不多。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从以下五种途径入手: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报告文学自由、和谐生长的环境氛围;提倡国家扶持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题材报告文学的创作;作家要自觉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努力谋求报告文学写作的艺术品位;大力提升报告文学理论批评的规...

Read more

数字时代汉语书写的解放空间


数字化生存语境下,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电子媒体已经并将继续影响我们的艺术生态。从技术进步史层面看,“如果说19世纪是火车和铁路的时代,20世纪是汽车与高速公路的时代,那么,21世纪就是电脑与网络的时代,一个数字为王的时代!确实,以数字化技术为依托的‘第四媒体’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抗拒的技术力量,无论从覆盖的广度还是影响的深度讲,数字媒介都是当今最具彰显力和关注度的媒介现象。”[1] 事实已经十分清楚,数字媒介不仅相当程度上解放了艺术生产力,改变了艺术主体的创作观念和汉语书写体验,而且直接促成了交互性超文本的现代生成,并且正以开放的姿态推动着...

Read more

数字时代艺术文本的叙事构型


    

摘 要:高科技时代的数字化语境对于艺术生产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技术叙事学角度观察,当下艺术生产的多媒体交互性网络生成堪称最为激动人心的场景,而随之而来的超文本构型自然成为其中最为壮观的创作转进。具体说来,多媒体话语频道不仅增添了创造过程的游戏快感,增进了多元主体间的互动合作,而且还以超文本立体方式即时性地吸纳社会公众的思想与智慧,进而推动艺术创造的人性化表达和艺术交往的大众化建构。
关键词:数字化语境;叙事构型;文本样态;多媒体;交互性;超文本
 
1976年尼尔森在亚特兰大宣布“去掉蒙在计算机身上的神秘面纱!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