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梁文道

学历: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 工作简介:17岁起开始投稿生涯,首篇剧评见于 《信报》 文化版,至今其文章仍可见于 《信报》 及 《明报》 的专栏版;1998年起,开始参与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如实验剧场的编、导、演、行为艺术创作及视艺展览策画等;曾为多个文化艺术机构及非政府组织担任董事、主席或顾问之职;曾于理工大学及香港大学当客席讲师。现职商业一台总监、牛棚书院院长、绿色和平董事、香港艺术发展局艺术顾问、凤凰卫视中文台 《铿锵三人行》 及电台节目 《打书钉》 主持。但梁文道也会在香港电台电视部制作的《头条新闻》做主持,也会在一些研讨中国内政的演讲与在凤凰卫视不一样的言论。 现为《开卷八分钟》主持 商业一台总监梁文道 - 一人分饰数角

关机的生活才是正常的生活


關於生活所有該知道的事,其實我們早就知道了。如果還要靠看書來提醒,只因我們習性太深。手機,一種最能剝奪自由的工具,卻總被宣傳成“讓你自由自在,隨時保持聯繫”的好東西。沒有手機的年代,一般打工仔“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出門工作老闆找不到他,下班離去老闆還是找不到他,現在可不同了。李奧巴伯塔(Lee Babauta)的部落格“禪習慣”(Zen habits)全是至為簡單的提示,但點擊率驚人,成了全球頭50大最受歡迎的部落客。然後,僻居關島的他再把部落格發展成一本小書《少做一點不會死!》(The power of less),依然是本暢銷書。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教訓,恰恰是我早已實行了...

Read more

认识烹饪的动物


亞里斯多德曾經說過:人是政治的動物,所以每一本政治學教科書都會引用這句話,以示先賢的遠見。然後社會學家有意見了,他們說古希臘文裏的“Polis”不只是政治那麼簡單,更有社群的意思,所以這句名言的準確翻譯該是:人乃社會的動物。且慢,都市學家說“Polis”分明就是城邦,故此亞里斯多德的本義該是:人乃城市的動物,才對。又由於亞里斯多德還說過:人是語言的動物,於是語言學家、哲學家一干人等也加入了戰團,紛紛爭論人的本質究竟是甚麼。

亞里斯多德雖然是古希臘最博學的大哲,天文地理無一不曉,但很可惜他對做菜沒興趣(說不定他根本不會),否則他應該能夠發現烹飪才是人的本質,人實在是會做飯的動物。難道不...

Read more

我的灵魂我的书


有一年,一個美國小夥子考上了哈佛大學念工程。他很高興。哈佛大學第一年的課程跟美國許多大學一樣,有一個核心課程。所謂核心課程,就是新學生進校不是上專業課,而是上全體學生都必須要上的公共課。於是這學生就選了一門課,但之後他非常後悔。選了什麼課?是《中古英文文學》。你想想看,一個想學工程的學生,跑去念中古英文文學,所以非常痛苦。更要命的是,這個教授年紀大,說話語速緩慢,上課很悶,一點趣味都沒有。

這個學生很痛苦,覺得這個課不能上,太難受了,所以常常翹課。好不容易上完了一學期的課,放暑假了,他很高興。他要打散工掙錢,就在學校附近的一家舊書店找了一份兼職。

他幹什麼呢?這種書店常常收到電話,...

Read more

后色戒电影


一般人說起梅蘭芳,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在戲曲上的成就。一般人提起葉問,很自然就會扯上李小龍的師父這六個字。一位空前絕後的藝術大師,一位開宗立派的武術巨匠,皆不以抗日著稱,但卻分別被《梅蘭芳》和《葉問》這兩部電影拍成了力拒強讎的英雄。更妙的是,這兩部傳記電影皆有傳主後人的參與,據說是為了讓電影更真實。

葉問的高潮是他和日本佔領軍的將領來了一場中日武術大對決,《梅蘭芳》則以他拒絕日本粉絲的登臺邀請替整部片子寫下最光輝的結局。兩個日本軍人,一文一武,一個想請梅蘭芳用京劇替日本掌握中國民心,另一個想要葉問教導日本軍人武術之道,兩個都是中國文化的仰慕者,因此兩個人都可說是未戰先敗,而我泱泱中華自然...

Read more

香港是个大饭局


自小我就聽說中國人最特別的地方是在飯桌上談正事,人家老外約見面選擇很多,可以去公園散步,可以來杯歡樂時光,我們則千篇一律開飯局。這個說法當然不盡符實,因為吃飯也是他們解決問題交誼感情的常見手段,只不過我們飯局的密度比較高,用處比較廣吧了。而說到飯局文化,恐怕是到了香港人手上,才真正發揚光大,成了能登大雅的堂堂正道。

前陣子看評論家安裕先生在《明報》的專欄,他寫出了一則我也一直很想談談的公案,那就是“馬會北京會所事件”了。話說馬會去年在北京市中心新辟的金寶街上拆了許多胡同民房,換上一座富麗堂皇的仿古建築當會所,提供奢華住宿,精緻美膳,雖然苦了不少原居百姓,卻讓非富則貴的會員多了一個落腳...

Read more

酷拉丁


我一直覺得拉丁文是種很唬人的語言。念書的時候,有學長站在火車車廂裏讀拉丁文本的塞內卡,我就覺得他特別有型,身上彷佛罩了一層光暈,把他和這喧鬧的俗世隔了開來。又曾聽人說過,某某某的公子真了不起,在英國上公學的時候就懂得用拉丁文寫詩了,不愧是藍血名門。後來還在一家名牌大學親睹學生代表在畢業典禮上以拉丁文頌辭,雖然台下應該沒人知道他究竟在說甚麼,可是大家卻頻頻點頭,好像冥冥之中自有他心神通。

好在,法國文化史家瓦克(Francoise Waquet)在《拉丁文帝國》裏頭為我揭穿了真相。原來寫拉丁詩根本就是老派中學教拉丁文的必經課業,沒甚麼大不了。其實,自從十六世紀以來,絕大部分的拉丁詩都是學...

Read more

球迷永远站在高墙那一边


6月11日, 2010年世界盃開賽的那一天,我給朋友們發了一封電郵:“從今天開始的這一個月,我不會主動發言,也不會回帖。原因大家都曉得。請諒”。那是一群天天在網上見面的朋友,我們交換兩岸三地的政局資訊,討論學術界裏的最新動向,我就像上了毒癮一樣,每晚都得在群組裏說上兩句,不說話不舒服。可是在世界盃的面前,這種小資產階級知識份子的趣味又算得上甚麼呢?不到一個禮拜,我甚至就已經忘了這個群組的存在。奇怪,竟然沒人想過世界盃戒毒這一招?

我平常就有點自閉,不大見人,這時候就更有拒人於千里之外的理由了。比較麻煩的是讀書,每天用五六小時看球,剩下的時間也全都拿去分析相關新聞和資料了,睡眠可...

Read more

关上女学生那道门


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個受過女性主義洗禮,對性別議題有起碼認知的男人,直到最近。那一天放學之後,幾位女同學來找我談功課的問題,於是我近乎本能地想用一個垃圾筒去擋住辦公室的門,想讓那道沉重的門不要隨便關上。可是比起那道老舊而厚實的門板,一個脆弱且細小的垃圾筒實在是螳臂擋車,不管我怎麼弄,都好像不大妥當。轉念一想,才發現這裏有3個女孩子,我大可以把門關上而不出任何問題。甚麼問題?當然是性騷擾的問題。

大概十幾年前開始,學院裏許多比較進步的男教師開始流行用掩門這一招來應對女生。因為校園性騷擾的事時有所聞,一些男教師利用自己的地位與職權傷害學生,甚至提出不合理不合法的交換條件。於是很多老師...

Read more

猫该怎么吃


十多年前,香港曾經有過一小陣龍貓熱,不是宮崎駿拍的《龍貓》,而是當寵物養的龍貓。當然現在也還有很多人喜歡,但它已經成為一種常態的寵物,和貓狗一樣,不再是甚麼了不起的潮流。這些毛髮柔潤,胖嘟嘟圓滾滾的鼠輩原產于南美洲,安地斯山脈上就有不少村民養它,每家每戶起碼都有十來二十只。他們的飼養方法很簡單,就是由它們滿屋亂跑,不用籠子,自由奔放。高興的話就隨意從地上撈起一隻,抱進懷裏,輕輕撫摸,又或者直接捉到廚房灶臺上一刀劈死,去毛之後原只開邊燒烤。我想大部分圍著寵物店櫥窗對著龍貓大叫“好得意呀”的本地小孩都不知道,原來這些可愛的小動物還是一種食物,其肉是蛋白質的來源,其毛皮則是高地上的珍...

Read more

自由的滋味


我永遠記得那個傍晚。因為一道出口在天色漸陰漸沉之際為我敞現,生命自此有異。

當時還在臺灣,我是個初中二年級的學生,正逢週五,可以從宿舍回家過週末,依例得從學校搭車去西門町一帶的食店和唱片店閒逛,用有限的零用錢在一本小說與一卷錄音帶之間猶豫躊躇。那天我買了一卷Bruce Springsteen的《Born in the USA》,是彼時美國最暢銷的專輯,然後才滿心期待地趕車回家。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平常擠得跟罐頭似的巴士竟然有不少空位,免了一個多小時罰站搖晃之苦。我急不及待拆開那卷錄音帶的包裝膠紙,再貪婪閱讀盒子裏那其實不大看得懂的附贈歌詞小紙片。在且停且行,擺動劇烈的昏暗車廂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