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林少华

祖籍山东蓬莱,1952年生于吉林九台。1968年初中毕业下乡务农。1975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外文系日文专业,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并获文学硕士学位。1982年至1993年于暨南大学外语系任教,1993年至1996年于日本长崎县立大学任教,1996年回暨南大学文学院任教,1999年调往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赴东京大学任特别研究员(Fellowship),现为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招收日本文学与翻译方向研究生。主要著作有《村上春树和他的作品》。译有《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等25卷村上春树文集及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井上靖、东山魁夷等名家作品凡35余种。其中《唐招提寺之路》获第五届全国外国文学优秀图书奖一等奖(2001年),《挪威的森林》获2002年上海优秀图书奖二等奖。同时撰有中日古诗比较和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20余篇。

答《解放日报》问Ⅲ:灵魂的自由是最重要的自由


答《解放日报》问:灵魂的自由是最重要的自由

 

1、说起村上作品的翻译,肯定绕不过那次 “跑步风波”,您能告诉我们,当您知道出版的是别人的译稿,您怎么想?

——“跑步风波”对我的影响还是有一些的。说实话,根据合同翻译和提交的译稿而被搁置下来的情况以前从未有过。仅仅搁置倒也罢了,更令人不解和不快的是被当成了负面炒作材料。也就是说,在那之前我是作为译者和学者安安静静沉浸在村上文学的翻译和研究之中的,而在那之后突然被抛入同正常的翻译及学术讨论无关的极其诡异的境地。在这一过程中我当然不得不思考一些东西。思考最多的是:无序竞争和无良炒作是怎么一回事——它造成的伤害并不限于...

Read more

《孔子》:南子水平很高


《孔子》:南子很有水平

 

  三十年来我只看过一次电影,无论如何也太少了。所以,那天从书城出来后我脚尖一歪进了电影院。里面同时上映两部影片:《阿凡达》、《孔子》。《阿凡达》炒得正热,看过的人都说好;《孔子》则刚刚上映,至少还没有人说不好。我大体算是个忙人,只能准许自己看一部。看哪一部呢?当我站在孔子和南子在一起的巨幅海报跟前时,我当即决定看《孔子》。实不相瞒,我基本搞不清周润发和周迅这男女二周哪位是大陆人哪位是香港同胞,我感兴趣的是“子见南子”这一历史场面,尤其想知道电影中如何表现这两个人的“暧昧”关系。

 

  这是因为,我在“文革”那个特殊年代就此批过孔子。...

Read more

大学往何处去:一位大学生眼中的大学


大学往何处去:一位大学生眼中的大学

 

    按:王家曦同学是东北一所普通高校的工科大三学生,不时在网上和我讨论日本文化、村上文学及教育改革等问题。这篇文章是在看了我的博文《世界大学50强:清华为何第49》之后写给我的。其中表达的感受、见识和忧患意识令我深受感染,也发人深省。作为二十刚刚出头的大学生,十分难能可贵。所以,在征得家曦同意之后,将其文章挂在这里。期待网友一起关注和思考。文章题目是我加的。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大学的趋同化日益明显,长期以来,“没有特点成了中...

Read more

多么想有一间教授室


多么想有一间教授室

 

    吃粉笔灰快三十年了,教授也当十多年了,可有一件事说出来不怕你见笑:始终没捞到一间专用办公室。漫说专用办公室,连专用办公椅都没有。从南到北,暑往寒来,“鬓已星星也”,至今仍同十几名同事群居于仿佛震后废墟的“日语系教研室”,人齐了或去晚了连把靠背椅都捞不到,只好惶惶然悻悻然从角落里拽出一个瘸腿的四脚凳挤在长桌前侧身坐下。当然也不是所有教授都没有专用办公室。我先后到过担任院校领导职务的老同学的办公室,小的不小于45㎡,大的大过65㎡,席梦思大小的漆皮办公桌,上面居然插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就差没有...

Read more

央视天气预报的荷花哪儿去了?


央视天气预报的荷花哪儿去了?     

 

  可能是我没有福气,我晚间很少喝得晕晕乎乎地歪在沙发上看电视。不是说绝对不看。例如前些天我要去一次北京,时值北方大面积降温,我就打开央视确认北京降到零下多少。说实话,作为消遣我顶顶中意天气预报前那十几秒钟——音乐极好听,画面极好看,百听不烦,百看不厌。忽儿雪花纷飞,忽儿春雨潇潇,忽儿满山红叶。尤其那几朵荷花,粉嘟嘟胖嘟嘟的花蕾在斜射的雨丝中如被弹簧弹起一般强有力地摇晃几下,随即哗一下子绽开。娇艳,空灵,生动。即使再郁闷的时候看了也让人心花怒放。

 

  这次我也同样满...

Read more

大学:警惕“自我官场化”


大学:警惕“自我官场化”

 

  毕竟也多少搞点学术,一年之中总要跑出去开几次所谓学术研讨会。年前在一所大学的学术交流中心的学术报告厅开学术研讨会的时候,得到一个全然同学术无关的发现——发现报告厅两侧宽大的走廊墙上一幅接一幅悬挂着校长陪同市长副市长以至市长助理“视察”该校的照片。照片蛮大,全彩,镶以俨然高档油画用的金色画框,齐刷刷等距排列开去,甚是威武雄壮赏心悦目,作为装饰倒也不坏。正值会议茶点时间。较之各色茶点,我更对各色照片感兴趣,于是从头看到尾,从尾看到头。头尾看完也没看出哪一幅同学术有关。既没有校长大人会见本校某位衣冠不整的“陈景润”式教授的照片,又未见其同世界上某位...

Read more

不译《1Q84》是否觉得遗憾


  答记者问:不译《1Q84》是否觉得遗憾

  1、听说村上春树《1Q84》简体中译本快要出版了,而您作为二十多年来深受读者喜爱的村上译者却与此译无缘——恕我失礼——你会不会觉得比较遗憾?

  ——人生总要有遗憾。没有遗憾,就不成其为人生。我很欣赏清季重臣陈宏谋的三句话:“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何况,我自己正处于“转型期”——由翻译向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过渡。作为初步成果,年初出了两本小书:《为了灵魂的自由&mda...

Read more

出租车上你要求开空调吗?


  盛夏到了。媒体报道,出租车乘客和司机常因开不开空调发生争执。乘客要求开,按规定也应该开,但司机不愿意开:“现在油价高,开一天空调,三分之一收入就跑没了。”

  记者评论说,对于“空调权”,乘客既可以要求又可以放弃——“这个选择实际是对市民素质的一个考验”。

  我自己没有车,经常搭出租车,算是出租车的常客,禁不住想就此说上几句。

  这里我得声明,我尽管是大学教员,但并不是素质多么高的市民。我也会因为出租车或私家车把泥水溅到自己领口而骂得比较难听,也会蹲在路傍树荫下吃烤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