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另一本书:《乡愁与良知》
 ...
作者文章归档:林少华
郭敬明同村上有可比性吗?
华商报:现在中国文坛,文字唯美的代表莫过于郭敬明,他在国内粉丝也非常多。你觉得他和村上有可比性吗?
——恐怕没多少可比性。首先,村上的文字不追求华丽和动感。总的说来,他的文体简约、洗炼、智性、沉静,富有文人气和欧化幽默感。其次,村上追求灵魂层面的东西,用他本人的说法,即“灵魂的呼应性”。而中国作家不少人仍在关注世俗层面的东西,如现世快乐等等,缺乏悲悯和超越意识。也就是说,我们的灵魂仍在地表,不在空中。我想,这有可能是中国文学总是同诺贝尔奖无缘的一个主要原因。我最近见到了郭敬明,写了一篇文章,下面引用一段:
...
虎年忆“虎”:写给爱狗的朋友
庚寅,虎年。但我没有想起虎,而再次想起了一条狗,因为狗的名字叫虎:“虎虎”。那条叫虎虎的狗穿过几十年的时间迷雾,向我跑来、奔来、扑来,我注视它、抚摸它,眼睛不由得充满泪水。我知道,虎虎在这虎年春节从世界的另一端特意看我来了。它没有忘记我,正如我没有忘记它。
那也是我养过的惟一的狗。大体是我在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一期间养的。当然不是作为宠物养的——连宠物为何物都不晓得——五户人家的小山村,夜间需要有个动静壮胆,就养了一条看家狗。黑毛,眼睛上边各有一小块白毛,俗称四眼狗,我和弟弟给它取了个...
上海男人与“炸香的太阳”
看过不少书,但从没看过菜谱。因我从不做菜。显性理由是因为忙,连吃菜工夫都快没有了,哪有工夫做菜;隐性理由是多少受了日本影响。书上说日本妇女对刚过门的儿媳妇吩咐的第一件事是:“你可不能让我儿子烧饭做菜——锅碗瓢盆会把我儿子的男人气弄没了的,拜托了!”说来也怪,事关日本,我认可的东西不多,但对此我基本不持异议。据我所见所闻,做菜的男人——当然是中国男人——有出息者确不为多。久而久之,我甚至开始瞧不起做菜的男人了。比如上海男人,无论智商情商还是学识见识,都大有可圈可点之处,惟独缺少男人气。不是吗,沪上男儿既不曾揭竿而起血沃黄沙,又极少侠肝义胆一掷千...
翻译稿酬:高还是低?
华商报:你觉得是高还是低?报酬低是不是国内翻译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
——“官定”翻译稿酬还是一二十年前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定的标准。每千字20~60元,一般取其平均数40元。即使现在一般也很少突破60元,个别情况给到80元——100元。而且按电脑字数计算,这当然偏低。靠这个维持生计基本不可能。况且,在大学里面翻译很难作为成果纳入业绩评价体系,不能作为晋升高级职称的学术依据。这么说好了,在大学这个行当,创作《挪威的森林》不算成果,翻译《挪威的森林》也不算成果,只有研究《挪威的森林》——论文也好专著也好——才算成果。因此很多人不愿意从事文学翻译,导致翻译人...
不甘心总把脑袋租给日本人
华商报:听说最早你是想学中文的,后来怎么学日语了呢?
——因为我是“文革”期间上大学的,那时表格的志愿栏里只能填“一切听从党安排”,结果党安排学了日语。说实话,在那之前我甚至不晓得世界有“日本语”这个语种,以为日本人都像老抗战片里鬼子兵那样说话:“你的死了死了的!”以为日本人就那样讲半生不熟的中国话。
华商报:你本来想当作家,但最终怎么成为翻译家了呢?
——直接原因是因为学了外语,间接原因是因为我觉得我好像没长写小说的脑袋。却又有些不甘心,不甘心总把脑袋租给日本人——无论村上春树还是川端康成——而总想自己写点什么。于是后来尝试写散...
世界大学50强:清华为何第49?
敝人供职的大学有自主招生权,这没什么好吃惊的,毕竟海洋学科国内首屈一指;令人吃惊的是今年自主招生的一道面试考题:“钱学森曾发出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感叹,你是如何理解的?”题不是我出的,我也不是面试十分钟决定取舍的三名考官之一,但我还是要为这道考题叫好。
众所周知,这是去世不久的钱老问温家宝总理的原话,问过五六遍,直到去年教师节前夕温总理去看望他时还在问——“我认为是他头脑最清楚的一次,他还在讲一点”。总理为此“感到很内疚”(半岛都市报2009年10月12日)。依我浅见,以钱老的杰出和聪明,未必...
“耽美”:女性之美与自然之美
日本现代文学流派极多,其中有一派叫“耽美派”,其代表性作家有一位名叫永井荷风(1879—1959),乃日本近现代有名的文学家。1903年秋他只身前往美国, 1907年7月转赴法国里昂。回国后将海外近五年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敷演成篇,结集刊行,是为《美利坚物语》和《法兰西物语》。
在这两本书中,永井荷风总是念念不忘女人,不忘描写西方女子“那极富曲线美的腰身,表情丰富的眼睛,雕塑般柔滑的肩,丰满的手臂,高耸的胸部以及穿着高跟鞋的小脚”。尤其对法国女郎五体投地:“躺着的时候,你像空中翻滚的云彩一样横卧流淌于舞台,弯腰的时候,又像...
答《解放日报》I:中文:中国人永恒的精神家园
1、现在的孩子重外语轻母语,您作为一个翻译家,可否谈谈您的体会和感受?
——非常不可取。我曾专门就这个问题去中学做过讲演,请允许把其中的一段话引用在这里:毫无疑问,中文是中国人永恒的精神家园:小桥流水、平湖归帆、杏花春雨、秋月霜天、渡头落日、墟里孤烟以至灞桥杨柳、易水风寒……。也就是说,中文更关乎心灵和审美,关乎天人之间的信息通道,关乎感性、悟性、天性、灵性——这些微妙元素一旦错过最佳萌芽期和发育期,很可能抱憾终生;外文学习则主要关乎“器”,关乎理性(定义、概念、逻辑、规则),而“器”和理性是任何年龄段都可以掌握的。其实,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