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陈华

酷讯网CEO

从今天开始,继续撰写博客,欢迎朋友们关注


很奇怪,我已经很久没有写博客了。 估计我的博客也没有几个人关注了。
    并不是我不喜欢写博客,或者说写不好博客。 相反,以前我是很喜欢写点东西的。记得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还写了一篇我的毕业感言,收录进2004年的《今年我们毕业》这本书,据说看到的人还不少。在微软的时候,也经常写写技术性和心情博客,慢慢的这个博客关注的人也多起来。2006年创立酷讯时,很多第一手的消息,都是从这个博客宣传出去。为了推广酷讯,也在我的博客上写了不少酷讯的东西。
    不过在酷讯久了,名气大了,反而忽然觉得什么也不敢写了。写个人私生活,可能有人会...

Read more

杀手级应用及互联网的创业机会


   IT行业创业,讲究的是抓住一个巨大的市场。如果能够抓住一个杀手级的应用,并在此应用上取得绝对份额,则这个公司不福则贵,前途无量。所谓杀手级应用,就是每天绝大部分用户都会用到的应用。我们每天打开电脑,必然会安装必然会用到什么东西呢? 还有多少杀手级应用有创业机会呢?

在我看来,下面这些应用可以算杀手级的应用,因为绝大部分互联网用户均会用到:

1、搜索引擎。互联网太巨大了,没有搜索工具几乎无法使用。这也是为什么每天大家都无法不使用搜索引擎的原因。今天搜索引擎是一个富人的游戏,百度和Goolge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我不认为其他人还有机会。垂直搜索在细分领域可以找到突破...

Read more

30而立,晒晒老照片


   非常感谢昨天近十个老朋友一起跟我过生日,尤其谢谢小孔、seven、tim chen、lp等给我的生日礼物。一个人每年都要过生日,但是能够整十的生日十年才能碰到一次。在2008年的11月12日,我终于从二十多岁的人变成三十多岁的人了。忽然之间觉得自己已经不小了,老婆父母以及未来的孩子都是要承担的责任,自己必须努力从一个台阶走向更高的台阶,必须总结经验教训,也不能再错过好的机会了。30年时间,经历了不少事情,在此再次谢谢爸爸妈妈给予我生命,谢谢小平同志给予我们发展的机会,谢谢老婆同志N年来默默跟我同甘共苦,谢谢兄弟们跟我一起打拼。
  &nbs...

Read more

谈谈这半年火爆的要命的SNS


说起SNS,很多人以为也就是最近两年才火爆的概念。其实早在2003年,这个概念就热翻天了。当年,美国的friendster.com忽然火爆起来,国内立马出现一批模仿者。而我也就有幸参与到这一批创业潮,作为UUME.com的系统架构师设计了UUME这个SNS系统。当年的SNS,强调的是六度空间,如何看到好友的好友,如何跟好友的好友交朋友,不是特别强调实名制。很可惜这波SNS潮后来基本上卖的卖,散的散,最终没留下什么。

Facebook的成功才让大家发现原来高校校园圈更适合发展SNS,因此校内做好拷贝的工作,一下子也就起来了。高校的人群有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比如班级虽然有,但是比较松散;有各...

Read more

谈谈云计算


云计算这个词现在很火,不过火在IT技术圈内,圈外的人估计知道的还不多。所谓的云计算,按我的理解就是将存储、计算、服务器、带宽乃至软件和服务等等互联网资源,变成一种只需付费就可以稳定使用的资源,使用者无需维护,也无需购买实际硬件或软件,就充分享用分布式计算带来的强大计算力。如果真正完美的云计算平台实现之后,IT创业公司就省去很多前期的准备工作和后期的维护工作,只需要掏一点钱,将精力集中在应用本身上,很快就可以搭起创业平台来,非常省心省力。

       不过云计算平台消耗也非常大,现在只有巨头在提供。比如Google、微软。很奇怪...

Read more

站在世界上游客可以到达的最高楼层


这周去上海逛了逛,并登上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97层和100层,其中100层的观天阁高达474米,据说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观光设施。
感觉不错,俯瞰上海,尤其是以前上过的金茂被踩在脚下,感觉很不一样。观光电梯入口楼顶的倒数数字屏不错,让人在黑暗中期待电梯的打开。
上海的商业气氛比北京强,也了解了一下传统行业对互联网的需求和渴望。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结合还有很大的机会。
在外滩看到了江南春的巨大广告船,不错的创意。浦东的夜景跟纽约没啥区别了,就是楼还不够多,估计过不了多久,宇宙中心就在中国了。
 
陈华游上海 009陈华游上海 012陈华游上海 026陈华游上海 046陈华游上海 061陈华游上海 065陈华游上海 070陈华游上海 072陈华游上海 078陈华游上海 080陈华游上海 082

Read more

2006,酷讯元年


诞生
2006年1月1日,酷讯网(http://www.kooxoo.com/)正式上线,面向互联网提供时效性信息的搜索服务。转眼间,酷讯网已经诞生整整一年了。一年的时间,在所有酷讯人的努力下,酷讯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最初的酷讯在UI上十分简单。界面模仿的是Google Group风格,Logo甚至是用画笔画的。虽然看起来很简陋,却已经体现了酷讯今天的各种特色,包括:我们区分城市为用户提供本地的信息搜索服务,严格按照更新时间排序,以表格方式展示数据等。这些都是迥异于通用搜索引擎的功能设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最初期的版本就已经提供了诸如手机WAP访问、“小酷”QQ机器人订阅、...

Read more

分类信息的“黑色星期五”


突然发现今天是一个难得的“黑色星期五”,然后就联想到了最近的一些事情。

最近的每次采访,记者都会不断地谈及“投资方”和“赢利点”的问题。赢利点?这是目前所有分类网站都不愿意提及的话题,所谓“分类”、所谓“垂直”,经过了媒体们这几年,尤其是去年的狂炒之后,已经成了彻底的虚无的东西,大家都知道了,大家都了解了,但发现,不过如此。

神话之后的挫败感让媒体们又开始振奋精神,又开始热衷于炒作我们的“死亡期限”;我们没有资格去反感,在这个商业化的时代,每一个人都习以为常了这种“娱乐”,包括这些充满象征意义的“死亡”。身边的很多人都被扯进了这场风波中,但他们不以为意,反而悠然自得。在他们看来...

Read more

让我们更“充实”


网络上闲人很多,所以定位于“用户无聊”的网站无疑是有先见之明的。随着网络生活平台的不断成熟,他们也将更加成功。但是做分类信息,还是需要踏下心来。现在越来越多的分类网站转走生活概念,但这不光是一句简简单单的口号就能成行的。

 

让用户需要一个网站有很多种方式,但酷讯选择的是一条困难的,但是能够满足酷讯人创业成就感的路——真正解决用户衣食住行的生活难题,而不是去满足网友空虚时刻的娱乐需求。对,前者是生活,而后者是娱乐。也许有些人会对这划分嗤之以鼻,但“生活”是酷讯的立身之本,面对如今分类信息的泥塘,酷讯会把这个概念做得越来越清晰。

Read more

“同行是战友”


在中国这个充满着抄袭和拷贝的环境中,酷讯是少有的,独创的,本土的。我们在整个业界都有很好的口碑,所有的人都觉得酷讯是一个非常创新的模式。蔡文胜说我们代表了目前垂直搜索的最高水平,着实让我“膨胀”了一下。但技术原理和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明晰的鸿沟,什么时候能有朋友说,酷讯提供了最优秀的生活信息搜索服务,那就真的值得高兴了。

 

行事低调的263在不言不语中做了八年,还有赶集、58同城……都说同行是冤家,但是,与这些志同道合的战友一起来培养这个巨大的市场,是一件很有使命感的事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