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曹文轩

1954年1月,曹文轩生于江苏盐城农村,并在农村生活了20年。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毕业留校任教。后来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在是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他的主要作品是:《忧郁的田园》、《暮色笼罩下的祠堂》、《红葫芦》、《蔷薇谷》、《少年》、《埋在雪下的小屋》、《追随永恒》、《三角地》、《山羊不吃天堂草》(长篇小说)、《红瓦》(长篇小说);还有一些学术性的著作,像《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思维论》、《曹文轩儿童文学论文集》等。

小说窗(4)


布局(一)

 

小说是在篝火旁诞生的。它是一个个打发长夜也打发寂寞与无聊的故事。在小说与故事区别开来的最初年头,小说仍然是以讲故事为己任的。翻开小说史一看,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其它东方与西方国家的小说,都有很强的故事性。

小说的形式在演变,但,以讲故事为主的小说,仍然生生不息地延传了下来。欧亨利、梅尔维尔等,都是讲故事的高手。即便是霍桑这样的小说家,也对故事心醉神迷。我们打开他的写作笔记,发现其中记载的十有八九都是一些故事梗概——这些故事构思奇妙、想象无边:

有个人从十五岁到三十五岁,让一条蛇呆在他的肚子里,由他饲养,而这条蛇一直在痛苦地折磨他。

一...

Read more

小说窗(5)


 

布局(二)

 

这又是一种构思——拘住小说家心思的是人,而不是事。

屠格涅夫说,一部小说开始时,几乎总是先有一个或几个人物的影子,他们在他眼前浮动,像真的又像假的,并以各自的方式,按照自己的特点,祈求他的关心,引起他的兴趣,祈请他的同情。这样,在他眼中,他们像是disponbiles(法文:空闲人员),可以遭逢各种命运以及生活中的各种际遇;他清楚地看到了他们,然而仍必须为他们寻找准确的关系,那种能最充分地表现他们的关系;去想象、创造、选择和组合那些最有用、最足以说明那些人物的情境,他们最可能引起或感受的各种复杂状况。那个人、那几个人,日夜萦绕于小说家的...

Read more

小说窗(6)


 

 与游戏精神的契合

  

    我们在浏览普通诗学时,很难与“幽默”这个概念相遇。我们无法将幽默与诗联系在一起。有幽默的诗吗?也许有小部分,如打油诗或寓言诗。但从总体上来看,诗似乎与幽默无缘。诗是一种庄重的文体,也可以说,庄重是诗的特征。对诗的阅读,不是陷于昂扬,就是陷于崇高,要不就是陷于忧伤。而这一切格调,都是高贵的,难与幽默共和。我们假如能在读荷马的,读拜伦的,读叶赛宁的,读艾略特的或读我们海子的诗时,能忍俊不禁,喷饭而笑,那就是一个阅读的奇迹了。诗人们一进入诗的想象,就是一个“正人君子”,就是一...

Read more

小说窗(7)


“渗延”困境

 

“渗延”是一个我们迫不得已而新造的词。

在汉语中,我们找不到一个词来呈现这样一种状态:各种因素并不是一种有时序的排列,它们之间不是一种互相有界限的先后关系,而是互相掺杂、互为渗透的。这些因素弥漫为一团,使我们仿佛感到它们各是自己又非各是自己,纠缠不清、无法分解。用一个勉强的形容:桌上有半杯咖啡,这时我们高高举起奶罐向杯中倾倒洁白的牛奶,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景观,牛奶与咖啡先是各自分明的,但很快互相溶和了,而此刻,我们依然可以断定杯中既有牛奶,也有咖啡。在这个形容中,若要更符合我们所要说的那一种状态,似乎是在牛奶刚倒进咖啡杯中还尚未完全溶和的那一瞬——...

Read more

小说窗(8)


走出非法之路
 
    上篇文章对为什么说情感属于时间范畴,已作了详细阐释,并说道:将处于“一堆”状态、整个一个混沌的情感,用语言的形式,抽丝一般一一道出,从而使它变成为有次序的、数学性的排列——变为空间性的,在法国大哲柏格森看来是“非法的”。然而,我们现在却要说:就认识论意义上的哲学而言,它在面对情感这一对象并企图加以研究时,此举也许是非法的——因为它将永远不能切近情感,它所进行的描述甚至还会歪曲情感的实际状态;但对小说而言,情况并非绝对如此,因为小说有它的对策,而且正是这些只有小说具有的对策,才体现了小说这一人类的精神形式所具有的令人赞叹...

Read more

小说窗(9)


时间之马

 

    人类发明了钟表。它的一年四季有规律的走动,强化了时间之箭绝对向前飞逝的机械性。钟表是时间悲剧性的象征。它意味着我们对时间节奏的永恒而无可奈何。牛顿说:“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在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牛顿《自然哲学与数学原理》)均匀,也可以被看成是一种自然之美。它意味着稳定,但也同时意味着它的不可改变与僵直。

    对于小说而言,均匀的时间速度,是一种不可取的速度

    小说的速度是双重性的:...

Read more

小说窗(10)


重组与虚幻:新空间

 

    小说往往喜欢异境——特别的空间。

    这种空间的一大标志就是它的孤立。它远离人类社会,并且似乎在它以外也就不存在其它空间。宇宙突然缩小,仅缩小到只剩下这一点。《鲁宾逊漂流记》是小说史上的最早尝试。而威廉·戈尔丁的《绳王》、安部公房的《砂女》,都是实施这一空间计划的经典文本。“岛”这一意像,表明了它的四周是茫茫大水,是被围困的。不像陆地,陆地无路,但人的双足却可以踩出逃路。水是无路可走的象征。唯一能使人逃离岛的就是船。于是,岛上人的全部生活,就处在了眺望的状态——眺望船的出现...

Read more

小说窗(11)


无边的空间

 

空间永在,一切皆发生于空间,这一朴素的道理,早在古希腊,就被那些大哲们道破。柏拉图说道:“存在必定处于某一位置并占有一定的空间,既不在空中也不在地上的东西是不存在的。”  

 马在草原上奔跑,船在水面上航行,鸟群在天空下盘旋,足球运动员一脚将球射进球门……世界上的一切物象、事件,都在向我们说明并证实着一个无形却又分明存在的空间。它借助于物体、运动等而得以显形,并表明,天下一切,都只能出现在它这只绝对无边的容器之中。我们住在房间里,房间在这座大楼里,大楼又在天空下……我们即使一个跟头翻十八万千里,最终也无法超脱“空间”如来...

Read more

谢谢


亲爱的老师、同学、朋友们:

    我一直以为我的博客在2006年就停止了。今天我才知道它还开着。我没有想到还有这么多的老师、同学和朋友们在这里关注着我。我只说一句:谢谢。

                                &n...

Read more

致海门市实验小学同学们的信


海门实验小学的孩子们:

     你们好!

     感谢你们给我寄来的近百封的信。你们对我和我作品的喜爱,如同一份份厚礼,带给我喜悦。因此我想将这封回信也作为礼物回赠与你们。

    你们那些稚嫩但工整的笔迹,让我看见了一张张生动的小脸,雀跃着要告诉我成长的快乐与烦恼。拆开烟花筒看个究竟却被焰火烧光了眉毛,半夜在厕所里看《草房子》可一不小心睡到了天亮,想和闹翻的好友和好又不知道如何开口……你们这些个小故事,无论是忍俊不禁的,还是懊悔烦恼的,都是值得珍藏的童年印象。很多孩子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