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毛丹青

旅日华人作家。北京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1987年移居日本,做过鱼虾生意当过商人。从1999年开始双语写作,曾获日本第28届篮海文学奖,其日语作品被多次用于日本大学高考试题,在日本有固定的书友会,获奖著书曾分别由日本放送协会(NHK)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连续朗读播放。   
毛丹青中日文著作及译书:
《禅与中国》译著;
《叹异抄》译著;
《发现日本虫》;
《中国人如何看待落日的日本》合著日本草思社;
《日本虫眼纪行》日本法藏馆;
《虫眼观日》日本《朝日新闻》出版局;
《日本虫子日本人》广州花城出版社;
《日本虫眼纪行》日本文艺春秋社;
《出家与其弟子》译著。

日本死囚是如何被处决的


  日本死囚的绞刑制度始于1880年,其中有关执法的细节是非公开的。本周,由日本现任法务省大臣下令公开了部分执法细节,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很多年以前,因为翻译《叹异抄》,结识了几位日本教诲师。所谓“教诲师”,专指“与死囚进行最后谈话的宗教人士”,换句话说,死囚在与教诲师谈话之后,必须被押上刑场以命赎罪。《叹异抄》是高僧亲鸾的弟子唯圆房留下的笔录,其主要教义是“恶人正机”,号称:“罪孽深重的人犹如得了重病的人一样,而病人在自己的母亲面前,比其他身体健壮的兄弟姐妹更令人哀怜,更能得到母亲的关怀。” 所谓“母亲”,在《叹异抄》里其实就是佛陀的化身。

&...

Read more

夏天发生在我周围的清凉怪谈


  刚才接到一个从厦门打来的电话,他说是我的熟人,过去做鱼虾生意时经常一起跑渔港什么的,开头我没想起来,后来他越说我越记起来了,而且我记得当时給他打电话,他说:“现在正忙,回头打给你!” 他这一回头,一直到刚才打给我电话足足过了15年,这头回得也太长了吧。嘿嘿。

 

  旅途上换乘列车,因为台风靠近了,很多行人都带着雨伞。天还算好,没下雨,看见三个日本中年人拿雨伞做动作。一个是打高尔夫的,把雨伞尖儿当球竿儿,死往地上盯。另一个是打棒球的,把雨伞举过右肩,非要打出全垒不可的样子。最后一个好玩儿,把雨伞当鱼竿儿,而且还往月台下伸,就跟铁轨上有鱼一样。

 ...

Read more

有一种乡情叫“独空”


  上周六从天津赶到798,遇上倾盆大雨,一边打雨伞一边照相老拿不着劲儿,索性不照也罢。大雨下到我在北京的酒店里都觉得浑身湿漉漉的,心理上的雨水感觉很强烈。 

 

  昨天飞往东京,同样的天空却满眼流云,尤其是早上10点左右,是我今年在北京看到的最蓝最气派的一回。下午登机时,蓝天几乎不留白云,就像很久不让人上场,一旦有场可上时就会变得绝对奔放的那股感觉!上午我拍了东西十条街口的流云,下午拍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蓝天。天空只有一个,但远望它的眼睛却有无数。

 

  同样的相比元素也许还有绿色,这次看到很多人口普查的横幅标语,而且绿色...

Read more

是读书,还是读人


  外出时老带口袋本的书,因为好拿,随时又可以翻翻。过去有段时间读日文书,遇到生词想查字典,但当时的电子字典不发达,于是只好带上跟板砖儿一样厚的字典。路途一远起来,字典的重量就会变得明显,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干脆不带字典了,遇到生词随它去,读不懂就根据上下文的文脉死猜,这时才发现,语言学习也能别开洞天,人的想像力其实是个关键。

 

  这些天一直在天津,飞机上读的口袋本已经读完,生词等于零,忽然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因为没有你读不懂的书未必是一本好书,就像认识一个人,很长时间不见未必是友情的衰弱,反过来,恰恰是因为时间打出的隔断,才能让你看出对方之于关键...

Read more

婚宴爆竹背后的中日文化


  昨天刚到天津,入住酒店时看见了一场婚宴,规模并不大,但集中于酒店马路上的爆竹声却震耳欲聋,也许是紧靠海河边上的缘故,酒店大厦犹如一道厚厚的回音壁一样,使爆竹声从河与岸的夹缝中升起,惊起众人。



  不用说,放爆竹是中国上千年来的传统习俗,似乎谁都相信爆竹将为自己带来好运,而且让一种特有的感觉与众不同。尤其是在聚众的场合,爆竹引发的冲动性情绪,十分容易引发他人产生同类情绪,而且会变本加厉,让原始的情绪被振荡被循环。于是,置身于如此氛围之中,众人所接受的感染也会升华,达到喜庆与兴奋的制高点。无论是除旧迎新把积聚了一年的晦气通过爆竹得以释放,还是婚宴喜庆做新人,...

Read more

日本书业的销售绝活儿


  参加过多次日本的大型活动,包括运动会、音乐会、讲演会,但凡能有成千上万的人聚集的场所,必定会见到书业人士的出没,其中不仅有出版社的编辑,而且还有书店的店员。



  先拿眼下甲子园高中棒球联赛举例,所有的参赛队员仰望看台,他们看到的是场内一幅巨大的漫画,看上去,日本人的青春似乎离不开动漫的感觉,因此看棒球英豪打球,总觉得画面感超强,尤其在甲子园球场里面直接看,更觉得如此!不过,仔细看下刚才那幅巨大的漫画才知道它原来是一本书的封面,书里讲的是一个高中女生如何当棒球队经纪人的故事。

 

  显然,这幅巨大的漫画仅仅是出版商的一个广告而已。说到...

Read more

中国人如何打造日本学


  收到“中国日本学研究协会”成立大会的邀请函正好在旅途上,随身带电脑,得空儿看看邮件,时空的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觉得发信人与收信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了,当然是一件好事儿!协会的发起人是几位熟人教授,因此上述的感觉越发强烈。

 

  日本政府主张“观光立国”,从今年7月开始缓和了中国公民的旅游签证,使原来160万户有望拿到赴日旅游的中国人一下子提高了10倍,数字扩展到了1600万户。换句话说,每年可以赴日旅游的中国观光客的理论数值是1600万户,每户按三口多人计算,至少接近5000万人次。根据日本国家观光局的最新统计,今年实际上赴日旅游的中国人将超过1...

Read more

什么是战后日本人的肢体谢罪


  战后65年,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一直成为日本学的研究对象。所谓“日本学”,目前众说纷纭,其中较早的定义是以美国同性恋女学者本尼迪克特的名著《菊与刀》为界限,认为她对日本俘虏的调查是这个研究领域的集大成者。同时,她把部族社会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模式和人格理论直接用于分析近代日本文明的手法,为揭示日本人行为背后所隐藏的原则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不过,对上述说法也有相反的意见,其中最大的批评是针对《菊与刀》对日本人调查的局限性而言的,因为本尼迪克特的研究与其说是学术见地,还不如说是为了当时的美国政府对日战略所做出的最短时间内的务虚报告,乃至到麦肯阿...

Read more

日本住宅区的宠物委员会


  最新一期《风尚志》有流浪猫专辑,以下是跟80后才女田原的对话。



  Q.讲讲和阿熊的故事吧?怎样发现它的,它又怎样融入了您的生活。在书中和博客上也看过,很感人的。

  A.其实,我从小跟猫是没有接触过的,因为见到猫就会躲开,听母亲说我小时淘气,不好好吃饭,父亲每回喂我饭都吓唬我,他一边瞪大眼睛一边突然喊:“大老猫来了!大老猫来了!” 我老被他的喊声吓着,嘴巴就张开了,一勺儿饭就这么被活活儿塞进去了。至于父亲当时为什么用“大老猫”吓唬我,一直到今天都没确认过,但从小见猫就躲的我,绝对跟我父亲喂我饭有关。后来我移居到了日本,到了现在差不多24年了,跟...

Read more

佛家讲座是日本老人的聚集地


  每年夏天应邀去日本乡村举办佛家讲座,名称很好听,叫“晓天讲座”,不用说,其意思就是“起一大早,到寺院去听听!”

 

  昨天早上5点半在石川县羽咋郡的专胜寺跟大家说到了我认识的日本人。他供职于跨国企业,当得知老爸病死的消息后立即从东京赶到乡下老家出席了葬礼,当所有的仪式结束后,他叫了一家快递公司,而且跟他们说:“我太忙,要从这儿直接飞纽约,请把我老爸的骨灰快递到我东京的家。” 听罢,讲台下的很多日本老人都无语了,而且表情显得异常险峻。

 

  最近,日本社会一直闹“幽灵老人”事件,发现大批上百岁的老人实际上早已死亡,最慎人的是一位11...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