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毛丹青

旅日华人作家。北京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1987年移居日本,做过鱼虾生意当过商人。从1999年开始双语写作,曾获日本第28届篮海文学奖,其日语作品被多次用于日本大学高考试题,在日本有固定的书友会,获奖著书曾分别由日本放送协会(NHK)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连续朗读播放。   
毛丹青中日文著作及译书:
《禅与中国》译著;
《叹异抄》译著;
《发现日本虫》;
《中国人如何看待落日的日本》合著日本草思社;
《日本虫眼纪行》日本法藏馆;
《虫眼观日》日本《朝日新闻》出版局;
《日本虫子日本人》广州花城出版社;
《日本虫眼纪行》日本文艺春秋社;
《出家与其弟子》译著。

日本人与太刀鱼


  这是我过去在东京开鱼店时碰见的日本人,说起来,也应该是上个世纪发生的事了。虽然说当时开鱼店,其实也是站柜台,用国内的话说,应该算一个店小二。

 

  不过,鱼店是专门买鱼的,有活鱼,也有冻鱼。店内不摆桌子和椅子,所以没有客人来吃饭,来的人全是鱼贩子,他们从鱼店大量购入,然后推销给那些大街小巷的各家料理店。日本的鱼市很早,人头纂聚的时候大都披星戴月。显然,这道光景也是有道理的。一是因为白天道路堵塞,夜晚行车通畅,所以那些满载海鲜的拖车都在深更半夜飞驰。二是出海打鱼的小渔船很多都是凌晨返航,好像鱼的新鲜跟清晨永远是挂钩儿的,至少在日本,我就从来没有听说过谁是...

Read more

当日本人的伦理观被质疑时


  自打PLAY STATION游戏《暴雨 Heavy Rain》的广告片被英国广告基准审定协会〈ASA〉宣布没问题以后,仍然不能平息众人的批评风暴,媒体上不断出现读者来涵,怒斥厂家美化暴力。

 

  其实,作为厂家的索尼相关公司不止一次遭遇这类指责,比如《碟血双雄》〈Kane & Lynch: Dead Men〉的广告片就曾因为其暴力描写过强的倾向而被叫停,同时还因为广告片夸大其词,号称“任何网都可以直接进入游戏”也被叫停。不过,这回对《暴雨 Heavy Rain》的批评,索尼相关公司〈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UK〉...

Read more

日本人何以闻到诺奖的味道


  要不是与略萨小说的日文翻译家木村荣一教授是熟人,也许很难至近距离了解诺贝尔文学奖发表前的气氛。其实,所谓“气氛”,想必各国都多多少少会有一些,甚至包括英国职业的赌徒在内,每年一次的诺贝尔文学奖变成了全球最大的谜。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发表,我是看诺奖官方网站的视频实况知道的,无论时差有多大,唯有集中在一个时间点上,短短5分钟的发表却能瞬间成为世界新闻,这个时候的文学所显出的势力是超强的,而且这个势力凭借诺奖正在越来越强,是一个强势的“强”!

  

  2010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略萨,他的长篇小说《绿房子》日文版早在1...

Read more

究竟是谁普及了日本的寿司


  吃寿司最让我吃惊的景象莫过于澳大利亚的悉尼,当年也是秋天,记得在一条繁华的大街上看见几个年轻人,手上一边拿寿司吃一边说笑,就像纽约见到美国人早上跟外卖的一边聊天一边吃热狗一样,而所谓“寿司”,是源于日本的食品,很少有马路边上吃它的印象!



  不过,随着最近十多年的日本经济失速,很多寿司店的家传技术转移到了海外,逐渐使日本之外的地区与国家出现了空前的“寿司热”,许多非日裔的店铺如雨后春笋,甚至包括主题店也层出不穷。根据JETRO最新统计,巴西的圣包罗有1000多家寿司店,伦敦600多家,莫斯科400多家,有的咖啡店也提供“寿司彩盒”,专门用于饮茶的甜点。另外...

Read more

吃寿司能培养日本人什么


  一般来说,日本是严禁女人做寿司的,无论去高级的店铺,还是去回转寿司,站在柜台里的厨师保准是男人,女人都是跑堂的,要么就是洗碗的,分工明确。这个风俗等于不让女人爬佛山,据说完全是为了不让神灵受惊,至于是神灵看了美女容易乱想?还是女人被鄙视为神灵的禁忌,这个实在无从可知!



  我有一幅英国朋友送来的寿司示意图,她告诉我:“在伦敦吃寿司,店里大都贴这个,目的是为了正确地吃寿司,正确到跟大家吃起来几乎完全一样的地步。” 

 

  其实,说起来也不难,类似寿司这样的日本料理,看上去的形状都是一样的,无论是生鱼,还是饭团儿,大小和重量基本...

Read more

日本文学的词汇是丰富还是贫瘠


  曾经不止一回听日本汉学家告诉我“中国古典小说难翻译”,我问:“难在什么地方?”,他们一致回答:“兵器的名称太难,难得难于想像!”

 

  “那当代小说呢?”我继续问汉学家,他们回答:“同样也难翻译”,我又问:“难在哪儿?”他们的回答是“骂人的话太难翻译!”“是字眼儿难对称?还是隐喻超强,让人不易理解呢?”算我刨根问底。

 

  “主要是后者”这样回答我的汉学家是吉田富夫教授,他是莫言和贾平凹长篇小说的翻译者,仅仅从大部头的《檀香刑》和《废都》来看,他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的中国词汇是大于日语承受力的,因为很多表达是日本文学找也找不到的。他告...

Read more

我在日本过国庆的两件小事


  先是在横滨的中华街到处看到“国庆节”的彩旗,天气好的时候,彩旗也显得很大气,迎风飘扬的感觉让人心情舒畅。有个中国店员问我:“您是从中国来的游客吗?”我随口答:“算是吧”

 

  她接下来说:“国内说日本不安全,我看只是个别的现象,中日关系一紧张,哪儿都会发生个别冲突,但不能说明日本哪儿都不安全了。您看整个中华街还是像中国一样,也没日本人来捣乱呀。” 听罢,我点下头,随后被大批的中国游客挤了出去,同时,女店员也从我的视野内消失了,但她一个劲儿跟游客说话的声音还滞留在空气当中。中国游客的购买力十分可观!

 

  昨天大学有课,遇见一位中国...

Read more

日本学生觉得日本牛在何处


  日本的大学分春秋两个学季,一个学季大约15节课,一节课90分钟,比国内的课时长。在日本从事教职多年,每年加上其他大学的专题讲座,全年听讲的日本学生上千人,喜欢写纸条,或者当面提问的课是立命馆大学《宗教与人类》和神户女子学院大学《媒体论》,尤其是后者,因为很多日本女生想当电视播音员和主持人,进入影视圈工作被当成“花朵职业”,令人羡慕。另外,毕业于该校的不少女生都进入了影视圈,所以对在校生来说,选择《媒体论》课程的目的超强!

 

  其实,对于教员来说,接受学生的提问是互动的绝对前提,没有提问的讲座近乎无味。说来也奇怪,类似《宗教与人类》的讲座,男生提问得多...

Read more

横滨提前感受国庆节的气氛


  最近一段一直在旅途上,跟国内朋友同行,住宿是日式的旅馆,吃饭也是日式的,有回一大早去渔港闲逛,早饭吃了生鱼,中午也吃,晚餐也吃,一天满眼都是生鱼,弄到最后让人觉得天下最好吃的也许只是一大碗热烘烘的面条而已!



  当然,这个人不是别人,只是拿我自个儿说事儿,因为在国内跑外的时间一长,有时忽然想喝日式的大酱汤,虽然20多年前刚到日本时并不习惯喝它,包括原文“味噌〈MISO〉”的读音一开始也不习惯在内,多少都会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禅宗有个著名的公案,出于宋代吉州(江西)青山惟政禅师的《上堂法语》,讲的是“见山...

Read more

日本人缺乏想像力吗


  大江健三郎不仅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而且还是一名进步的知识分子,每回看他在电视上与言论激进的日本政治家针锋相对时,他总说:“日本人缺乏想像力!” 尤其是跟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面对面争论时,他说:“日本宪法第九条放弃战争的条文是最富想像力的,如果是人,就不能没有想像力。”



  这些天一直在旅途上,沿途也遇上一些日本的友好人士,当说起非法扣押中国船长一事时,他们也抱怨日本没有想像力。当然,同样是“想像力”一个词,语境不同,其意义也会不同。  

 

  昨天在伊豆半岛住宿,听了当地人的介绍,到一个小镇上散步,发现其中的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