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赵焰

男,20世纪60年代生人,作家,学者,现供职于《安徽商报》,高级编辑。出版过《晚清有个李鸿章》、《千年徽州梦》、《男人四十就变鬼》、《思想徽州》、《平凡与诗意》《萤火闪烁》、《与眼镜蛇同行》、《夜兰花》等著作9种。

《野狐禅》之三:张献忠的“杀人游戏”


 

 

张献忠的“杀人游戏”

 

中华民族一直灾难深重,因为“天生杀人狂”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层出不穷,比如黄巢、张献忠等等。这些人视人如草芥,以杀人为乐,如果按照现代心理学来分析的话,这些人都是十足的人格分裂症。黄巢、张献忠是杀人杀出了瘾,就像屠夫,一天不杀猪,两手闲得慌,三天不杀猪,不知饭菜香。黄巢还写过一首著名的《菊花》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凌厉之气,如秋风扫落叶般严寒。这诗的最后一句后来被张艺谋用来作了电影名,周杰伦把之改成《菊花台》唱得脍炙人口。其实哪是什么“菊花台”,就是杀人的地方,是杀人的游戏。

...

Read more

《野狐禅》之二:胡兰成与贾宝玉


 

 

胡兰成与贾宝玉

 

台湾著名女作家朱天文一家都是胡兰成的“铁杆粉丝”,当年她父亲朱西宁为了胡兰成与张爱玲的情事纠纷,特地写了一篇文章,为胡兰成的“花心”抱屈。在文章中,朱西宁引用了一个典故“五饼二鱼”来说明——典出自《新约》,记载的是主耶稣在世时所行的一件神迹:有一天约有五千男子(另有不知数量的妇女和孩子)在野地里聚集听主耶稣布道,主施恩治好了其中的病人。到黄昏时,门徒恳请主叫众人散开,到村子里买点吃的。主不同意,让门徒供应吃的给众人。门徒犯难了,听讲的人太多,哪有那么多钱买食物供给众人呢?当时有一个孩童,带着五个大麦饼和两条鱼,他本来可以留给自己...

Read more

《野狐禅》之一:吕碧城的秘密


 

吕碧城的秘密

 



近代女词人吕碧城是我的乡贤,安徽旌德人。我刚工作时去过旌德庙首的吕家大屋,那屋真大,总共有几十间,黑漆漆阴森森的,像是栖着无数幽灵的中世纪古堡。我在里面走得晕头转向,一直担心自己会变成一只黑蝙蝠。后来我参观歙县郑村的汪氏大屋,虽然号称是徽州“第一老宅”,但我觉得要比吕家大屋小。按理说吕碧城的父亲吕凤歧也就是一个山西学政之类的厅级干部,怎么会有如此的钱财?我当时想不通,现在仍没有想通。

吕碧城的母亲不是正房,是继室,嫁给吕风歧后生了四个女儿。吕碧城排行老三。吕碧城出生在山西,小时候曾经在庙首呆过一段时间,对于家乡的一切,记忆犹深。她以后写...

Read more

连接昨天与今天的历史叙述——读《晚清出了袁世凯》


 作者  凌琪

 

 袁世凯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当我还在70年代的学校大院里流着鼻涕奔跑的时候,广播站的大喇叭总是喊“袁世凯”,情绪指数类似平壤电视台播音员,每一次声讨,都像在一个铁板钉钉的坏名字上再敲一榔头。不知啥时起,“袁世凯”成了一个调皮小伙伴的绰号。现在想起,真是小子何德,竟然匹配得袁大总统一世枭雄的英名?

 

儿时的记忆强化了我对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名言的理解,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尤其是晚清历史,民国历史。死人与活人的距离越近,越是连着筋骨带着皮。当然,也不一定,记得大喇叭也骂孔老二,赞美秦始皇。

 

辛亥革命转瞬...

Read more

在电影的世界中成长




 

在电影的世界中成长

 

赵焰

 

 

       细细地想起来,就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而言,都是充满机缘的。如果以一种旁观者的目光冷静观察,并且细致思考,你就会发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暗地里指点迷津。譬如1992年以后,对于我来说,家庭之舟扬帆起锚,结婚生子,忙乱的同时,仿佛人生目标顿失,困惑和忧伤也不由自主地浮出水面。正当我对人生的走向和归宿陷入一种狐疑时,电影适时地出现了——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我在夜深人静的单位值班室一个人看完好莱坞电影录像带《幽灵》(也译《人鬼情未了》),黑...

Read more

历史风云破空而来


历史风云破空而来

 

——读赵焰的《在淮河边上讲中国历史》

 

李学军

 

  在古诗中,常以“淮上”泛指淮河之滨地区。例如,唐王维的“江城下枫叶,淮上闻秋砧。”南唐李中的“月生淮上云初散,家在江南梦去迷。”以及宋梅尧臣“淮上一相遇,忆在京都时”等诗句。淮河之滨,犹如一座广袤的历史舞台,千百年来,许许多多的英雄豪杰,这方唱罢,那方登场,没有人能够说得清,这里曾经演绎了多少令人难忘的故事。历史宛如奔流不息的长河,滚滚向前,一去不再。而每一条河流都流淌着属于自己的历史记忆,更多的时候,这些记忆仿佛风过无痕、雁过无声,悄悄地飘落于岁月的尘埃中。然而,当行...

Read more

左手新闻,右手文章


左手新闻,右手文章

 

赵焰

 

 

我一向对于胸有韬略者心存崇敬,比如曹操,比如辛弃疾,又比如王阳明、曾国藩,乱世之中,一手金戈铁马,一手诗书文章,如此从容淡定,非得大气磅礴之人才是。又比如西南联大的那些教授们,兵荒马乱之中,仍不舍自己的使命,坚定不移地沉湎于书斋石匮,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有一次,警报一响,大家一窝蜂地往外跑,教授刘文典跑不多远,想起陈寅恪身体羸弱且目力衰竭,便率几个学生折回来搀着陈先生就往城外跑。刘文典一边跑,一边高叫:保存国粹要紧!保存国粹要紧!跑的过程中,刘文典发现他素来所藐视的“乡下人”沈从文竟跑得比谁都快,立即就恼火...

Read more

怅望历史 感受风雨晚清——读赵焰《晚清三部曲》有感


网上看到《北大方正报》的一篇评论,感谢作者杨杉
 
日期:2010-12-29 15:44:11 来源:北大方正报
选择字号:

编者按:
  此栏目是爱书朋友碰撞思想火花的“海洋”, “员工原创书评”和“微博大义话读书”是栏目的主打内容。爱读书的朋友们,贡献出你的原创书评吧!如果你也是“书虫”,但没有时间长篇大论,也可以把思想的精华浓缩为短小的“微博书评”!
  各位爱书人士,快快行动吧,在这里等你哟!
 

  有人说历史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似乎高于其他民族。犹太人是一个信仰的民族,印度人是一个出世的民族,穆斯林是一个圣战的民族,而历史在中国人的心中...

Read more

淮河岸边的那些人和事——评赵焰《在淮河边上讲中国历史》


(网上搜到的一篇评论。留存参考。感谢作者向敬之。)
 

 

    到过淮河的人,总会为河中汤汤不息的流水所陶醉,也会被夹岸接连金黄的麦穗、大豆、高粱及水稻吸引。千百年来,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生死婚娶,此起彼伏,一一演绎、嬗变成淮河的历史,又慢慢流荡、展转出赵焰《在淮河边上讲中国历史》时的雅兴和热情。

  

赵焰熟稔中国历史和人物掌故,不但写出了《晚清有个李鸿章》、《晚清有个曾国藩》、《晚清有个袁世凯》,让我们在一个独特的视阈中,感知了一组与众不同的群像解读,更是用包涵《思想徽州》、《千年徽州梦》、《...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