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顾明远

中国教育学会 会长

教育的病理不在教育,“应试教育”是社会逼出来的


编者按:

近日,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先生著作《中国教育路在何方——顾明远教育漫谈》出版,该书系统总结了我国教育改革取得的历史经验,对当下我国教育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反思,在此基础上探析了未来我国教育改革的路向。以下内容分别摘自该书前言,以及本书主体内容的第一节压缩版本(原载《课程 教材 教法》第35卷第3期2015年3月),仅供读者诸君参阅。

中国教育路在何方

有一次我与朋友吃饭,席间一位女士说,她的孩子原在北京市某稍有名气的小学上学,但是发现学校对孩子管得太多,这也不让做,那也不许干,觉得这样下去孩子无法发展,只好转到一所国际学校去了。现在为了规避上述...

Read more

未来的教育:我们如何迈向新的时代


——顾明远与彼得·圣吉凝聚东西方智慧的跨界对话

跨越过去,展望未来。2015年10月27日,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京师厅,一场凝聚东西方智慧的跨界对话在这里举行。对话双方分别是中国教育界泰斗、著名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管理学大师、学习型组织理论创始人、“2030中国未来乡村学校计划”首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名誉教授彼得·圣吉先生。两位大师围绕“未来的教育:我们如何迈向新的时代”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的思想交流。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教授担任对话主持人。

一、教育经历与心智模式...

Read more

中国教育深陷的几大困境


1.“学而优则仕”的文化传统影响着教育

孔子提倡“学而优则仕”,提倡教育,任用贤才,起到了进步作用。科举制度摒弃了世袭制和用人唯亲的弊端,它激励庶民百姓通过学习,进入仕途,促进了社会流动,相对公平,同时又鼓励读书,尊重知识,促进了社会文化建设,是社会的进步。但是,“学而优则仕”明显存在功利主义思想,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最大影响还制造了学历主义的价值观。这种功利主义、学历主义价值观一直影响到今天。我们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子女读了书就要当干部,当白领。

2.重学术轻...

Read more

要与反教育行为作斗争


  曾看到一张照片,标题是“差生伺候优生吃饭”。画面说明是,某校夏令营为了让学生“体验人生百态,把握自我命运”,根据学生的表现打分,把学生分成“上士”“中士”“下士”三等。“上士”吃三菜一汤,还有一杯代表身份的“红酒”;“中士”吃两菜一汤;“下士”站在桌子旁边伺候“上士”吃饭,只有等“上士”吃完了,把碗筷收拾了才能去吃比较差的饭...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