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顾昕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学历:1980-1984年,北京大学(中国),生物学学士,1992-1997年,莱顿大学(荷兰),政治学博士。研究方向:社会政策、医疗卫生政策、劳动关系、公民社会、国家与社会关系。代表作:顾昕、高梦滔、姚洋:《诊断与处方:直面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顾昕、范酉庆、高梦滔,“中国城乡社会救助筹资水平的公平性”,《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总第46期),第28-32页。顾昕、高梦滔、范酉庆,“让公共服务惠及穷人:中国城市医疗救助体系的建设”,《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第12期,第83-86页。 顾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角色”,《改革》,2006年第1期,第106-114页。顾昕、方黎明:“自愿性与强制性之间:中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嵌入性与可持续性发展分析”, 《社会学研究》,2004年第5 期, 第1-18页。通信地址: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100871 "

医保付费改革变形记


  医保付费改革是决定着我国新医改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一点在两年前还停留在专家呼吁的阶段,但今天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自2011年初以来,主管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和主管新农合的卫生部,都将医保付费改革视为促进新医改的重要抓手。目前在全国各地,无论是在城镇还是在农村,医保付费改革也貌似如火如荼。

  但是,可惜的是,在全国各地,医保付费改革基本上路的情形非常罕见。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形,一是医保机构本身在制度设计的细节上出现了很多问题,使新机制出现了变异,最终导致旧机制的回归,医疗机构仍然是缺乏控制医药费用上涨的内在激励。二是其他方面的制度架构阻碍了医保付费改革...

Read more

新医改为什么如此费劲


  新医改为什么如此费劲

  ──行政化思维与习惯的根深蒂固

  新医改三年期的第一盘棋已经到了小官子的阶段。尽管临近终局,但无论是棋中者还是旁观者,对棋局的结局依然没有清晰的判断。有很多人,有所谓“无感医改”之论,即广大老百姓对新医改没有感觉。在这些人看来,政府在过去的三年里砸了大钱,但医改进展不尽如人意。简言之,新医改十分费劲,这恐怕是一个难以否认的事实。

  值得探究的是,为什么费劲?笔者的观察是:其根源就在于行政化思维和习惯的根深蒂固。尽管中国政府高层已经将“建机制”列为新医改的目标之一,而且很多人也在呼吁要在医疗...

Read more

流行学术偏向令公立医院身陷泥潭


  公立医院改革困难重重,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补偿机制改革不利。

  很多人,尤其是医疗卫生界的众多知名人士,将公立医院改革之艰难归因于政府补偿不足;简言之,政府没给够钱。与此相关的“学术性”说法是将政府投入、医疗服务和药品出售作为公立医院补偿的三渠道,而在以药养医遭受诟病的大背景下,主张将三渠道变为两渠道,即逐步取消药品出售这一渠道。这两种说法的指向都是要政府增加对医院的直接投入,而后一种说法则引出了“药品零差率”政策。然而,这些说法不仅在理论上似是而非,而且在实践中弄偏了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方向,最终让公立医院改革陷入了泥潭。...

Read more

新医改两面大旗:行政化和市场化的竞跑


  自2009年4月6日国家“新医改方案”发布并在次日公布三年实施方案之后,一年半的时间过去了。期中考试的时间到了。

  可以说,在过去的一年半之中,新医改的确是高歌猛进。然而,仔细回望,新医改迄今为止只是涉过浅滩而已,暗礁密布、水流湍急、漩涡重重的深水区就在眼前了。新医改的长征才刚刚开始,而横在新医改面前的这条河流,比大渡河的凶险何止百倍。

  要过河,先要看看对岸的情形。实际上,早在2007年,在七家方案PK之后,就有两面新医改的大旗插在了对岸。一面在左,旗上隐隐有三个灰色小字,这就是行政化;一面在右,旗上赫然锈上三个蓝色大字,这就是市场化。

...

Read more

新医改:通向公益性的五条大道


  如果不能有效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医疗事业的公益性”就是一句废话、空话和套话。

  众所周知,恢复公益性是新医改的重要目标之一。可是,无论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还是普通百姓,对于何谓“公益性”并没有明确清晰的认识。

  公益性医疗服务并非廉价

  最为流行的一种糊涂观念,就是认为医务人员应该当白衣天使,应该有奉献精神。在中国人的观念中,白衣天使都应该受穷。与此流行观念相关,很多人认为,公益性的医疗服务都应该廉价,而所谓“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就意味着公立医院应该成为廉价的医院。

  所有人又都知...

Read more

去行政化信号


  正当再行政化和去行政化的努力纠结甚至缠斗在一起的时候,《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为公立医院改革带来了振奋之感。

  公立医院改革艰难,归根结底,其艰难性缘于存在着两种改革思路:再行政化和去行政化。

  向左走 向右走

  再行政化的思路,就是将目前公立医院所处的权力分散型的行政化体制,转变为权力集中型的行政化体制。从理论上,这一改革思路的完整体现是将公立医院中所有资源配置的权力均集中在卫生行政部门。

  由于涉及不同政府部门的权力再分配,再行政化思路变为现实的可能性也不大。事实上,众多政府部门对于卫生行政部门在新医改过程中扩充自身权力范围的努力,普...

Read more

英国医改:走向内部市场制


  英国医改的关键词就三个字:市场化。市场化并不意味着民营化。两者词汇不同,含义也大不一样。

  医改是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这姑且不论,但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在不断地进行医改,这倒是事实。

  在大西洋的另一侧,英国的新一轮医改也正式开始。1月19日,英国保守党与自由民主党联合政府在卡梅隆首相的领导下,向国会提交了《健康与社会保健法案》(征求意见稿),迈开了新医改的第一步。新法案的核心是改革已有的初级卫生保健信托机构,由家庭医生联盟取而代之。

  初级卫生保健信托机构其实就是为初级卫生保健付账的机构。英国新医改的核心就是对初级保健服务的付费机构进行改革。

  初级保...

Read more

医改:再行政化还是去行政化?


  2011年2月28日,就在“两会”召开前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1〕10号)(以下简称《10号通知》)。这一通知,为公立医院的改革带来了最新的推力。

  众所周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即“新医改方案”)是在2009年4月6日发布的。然而,近两年的新医改进展呈现一种不平衡的格局。具体来说,以走向全民医疗保险为目标的医保改革(即需方改革)稳步前行,而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即供方改革)则步履维艰;尤其是公立医院改革,更是难上加难。实际上,这一不平衡的...

Read more

“神木模式”的三大核心


  国家“新医改方案”把“全民医疗保险”确立为中国医疗保障体系改革的方向,而“神木模式”的创建者和激赏者则挥舞着“全民免费医疗”的大旗。难不成神木县要走出一条新路?

  实际情形全非如此。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由于机缘巧合,神木县的确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上走出了一条新路。然而,这条新路的特征并非所谓“全民免费医疗”,而是由三大制度安排所组成:其一,神木县建立了一种保障水平较高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其二,神木县的医保机构代表所有参保者向各种医疗机构购买医药服务;其三,...

Read more

神木模式成不了神州模式


  医药费用控制还待完善

  神木县的“全民免费医疗”并非真正的全民公费医疗制度,而是一种保障水平较高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其中,保障水平较高的部分,在于住院费用的医保支付(或报销)比重较高。一般而言,在保障水平较高的医疗保障制度建立之后,参保者的医疗服务利用率都会有显著的提高。但是,如果提高幅度过大,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新医保制度在医药费用控制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最终会对全民医保的可持续性发展造成负面影响。鉴于保障参保者可以享受基本的住院服务是神木医改的主要目的,我们也主要考察了实行“全民免费医疗”之后神木民众住院服务利用率的变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