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曙光

论金融自由化与金融脆化(王曙光
作为一个制度变迁过程而言的金融自由化,在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必然伴随着一定的制度变迁成本,这个成本就是金融脆化现象。本文通过对金融脆化理论相关文献的梳理,论述了金融自由化与金融脆化之间的相关关系,并着重从制度质量和银行特许权价值的角度阐述了金融脆化的制度根源。本文的结论是,一个运作良好的有效率的制度环境,会对金融自由化的推进提供稳健的宏观经济背景,保证金融自由化的顺利进行并有效地减轻金融脆化的程度。制度质量是决定一国金融自由化成功与否或者说是决定一国金融脆化程度的重要变量。
关键词
&nb...
从小农到“大农”:磨盘柿的不同命运
王曙光 王丹莉
北京的金秋时节,正是各种京郊山区特产竞相上市的时候。前几天看北京电视台新闻,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房山区有两个村的磨盘柿质量上乘,可在采摘季节两村村民脸上的表情却有天壤之别:一个村的村民喜气洋洋摘柿子装箱,一个村的村民却唉声叹气任由柿子落在地上摔成烂泥。
原因何在?原来一个村成立了磨盘柿专业合作社,村民的柿子由合作社统一打品牌、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人均从柿子上获得的收入就达1万元;另一个村子全指望外面的收购商来光顾,结果今年柿子卖不出去,雇人采摘的费用远远大于出售柿子的收入,所以村民索性不摘随它去了。
 ...
汲取传统经济伦理
中国人拥有从未间断过的五千年文化传统,对此我们要有文化自信,但文化自信的基础是高度的文化自觉。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金融企业掀起了一股创建金融文化的热潮,我认为,中国的金融文化建设,要秉承“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语)的理念,既吸收中国的传统文化底蕴,又要有海纳百川的精神,汲取西方的金融文化精华,两者不可偏废。
中国古代有非常丰富的经济伦理与商业文化积淀,而其核心是义利观。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关于义利范畴的论述,对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史和伦理思想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论语》中记录了不少孔子对“利&rdqu...
金融与伦理:在冲突中寻找和谐
一、金融学的价值中立与伦理视角
大型商业银行回归县域金融:喜耶?忧耶?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农村金融改革也就是县域金融改革。十几年前,在亚洲金融危机背景下很多大型金融机构纷纷撤离县域,而今又在纷纷涌入县域,这个现象值得探讨。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趋势来讲,未来县域经济是中国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领域。从这个角度来说,县域经济发展可能最有潜力,其中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性企业的发展以及中国农业的转型,将给县域经济注入很大的活力。因此,现在很多金融机构重新回到县域,重新在县域经济这样一个平台上来布置自己的战略格局,并不是没有道理的非理性之举。这是一个好的趋势,说明商业银行在大城市的竞争基本饱和、大城市产业增长缺乏潜力之后,终于看到了县域经济可...
论农行改革发展的十大关系
当下农行改制正进入关键时段。在农行半世纪曲折发展的历史上,今天的改制与以往大不相同。一方面,农行通过公开上市发行股票,即将成为一个真正的产权明晰的股份制公众公司;另一方面,农行重新提出服务三农的战略定位,提出富有前瞻眼光的“蓝海战略”,对于农行而言,实属里程碑式的战略转型,其对于自身发展和我国金融业发展的重大意义自不待言。近两年我已经屡次论及农行改革中的战略定位、内部治理和风险控制问题,今试综论农行改革与发展的十大关系,以期抛砖引玉。
一、农行在未来战略定位中应平衡好国家战略、企业社会责任与农行企业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就其特殊性而言,农行在所有国有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