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宋广磊

业余写作。

中国人怎么看西方


    中国人向来对西方应该是不陌生的,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就远赴重洋,到西方学习;就是建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蓝图和建设道路的探索上,也总是拿西方作为参考或者比照的对象;改革开放30年来,更是不失时机地引进国外的资本、技术、管理经验并且走出国门,将自己的产品远销世界各地,30年过去了,中国走向了世界并且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心,成为不可缺失的政治力量。

不过,中国人在分析西方世界发生的各种政治、社会事件或者新鲜事物时,还是透露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并且中国人观察西方还是从自身所处的角度出发。一旦西方国家指责中国在政治、社会和国际事务处理上的所谓错...

Read more

新加坡始终是中国的借镜


 

眼下新加坡行动党政府和美国奥巴马政府同样面临着如何采取措施以应对日益深化的经济危机,使得社会和经济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
只是面对经济衰退,两国民众对政府的反应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在美国,人们虽然对奥巴马的经济刺激政策和新任财长的银行体系救助计划表达怀疑,并且提出非常尖锐的批评意见,但依然是正面积极的,而且依然对政府行为给与鼓励和期待。而在新加坡,人们显然表达出不满,并且可能冲击“一党独大体制”。这些不同缘自政府与民众关系产生的机制有别,美国是一个民主化、两党制、三权分立的国家,奥巴马通过全民选举产生,根据契约精神具有公正合法的权力;而新加坡自建国...

Read more

有效组合市场以提振经济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给中国带来深刻的影响,出口下降、产能过剩、失业增加而就业形势变得严峻。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最为经典的要数这句话:资本来到世间,每个毛孔都是血淋淋的。现在的资本造血功能不畅,不再是血淋淋的了,而正是这个原因将引发经济衰退,产生大量失业人员。其实,经济危机实质上是社会危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融入到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依靠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一步一步发展到今天,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整个国家有将近一半的精力在为资本主义世界打工,因此,在产业布局和市场组合以及一系列社会改革政策基本上依循...

Read more

中国治理存在悖论因应民主变革


 

 
丁学良在<<官僚制与中国改革>>一文中详细阐述了中国官僚体制在中国的根深蒂固以及由此引发的中国治理的一个悖论,那就是有了官僚制才会有稳定,而另一方面也会有严重腐败和特权,要打碎它又会有动乱。文中在阐述这个问题时,引发了两点疑问:官僚制与民主是相背离的吗?民主会从官僚制的变革中产生吗?
官僚体制没有民主,只有小集团利益的博弈;官僚体制没有自由,只有互相牵连、互相利用的人情世故。官僚体制就是一套从中央到地方基层的行政管理人员体系,下级服从上级,上级领导下级,上级对下级具有绝对的权威,下级对上级只有绝对的服从。权力结构在科层严密相关性的...

Read more

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欠缺话语权的探析


金融危机使得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困境,被认为是一百年来所未见的经济危机,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相提并论,又因为世界经济的紧密联系,这一场危机迅速在小小的地球村蔓延,殃及很多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这场经济危机中也遭受着重创,很多依靠出口的中小企业纷纷破产,2000万农民工失去工作,100万大学毕业生未落实工作,市场萎缩,面临着与世界其他地方相似的窘境。不过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可以依靠相对独立的金融和市场体系,依靠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经济成果,依靠政府的高投入来维持经济的适度增长。
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将成为最早走出经济危机的国家,又因为中国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拥有者,世界给与中国很高的期待,给...

Read more

政府与民众的关系


    儒家思想自在齐鲁大地上诞生之日很长时间就是在齐鲁之地进行传播,待到西汉董仲舒倡导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才在中华大地传播开来,演化成中华文明的核心。其实正如其他的思想一样,在各个地方的发展与演化也不一样,湖南王船山创立经邦治世的湖湘儒家文化时就是对此进行的地方革新,影响了湖湘一带的诸多大家包括军事家、政治家。江浙王阳明所崇尚的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至乐的思想也在此一带广为推崇,使得江浙后起贤达多依此自居。中国地域广阔,虽其政治体制在形式上非常统一,但责任在人,政府与民众的关系也随着各地文化、社会、经济形态之小异而不同。经济是核心,文化为先导。
&...

Read more

中国宪政新方向


    中国有名义的宪政建设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其中的曲折变迁印证在世界潮流的激烈巨变中中国命运的尴尬和进退失据,也因此失去了多次可以建立民主宪政体制的机会。

  1905年,清廷“预备立宪”,慈禧实行新政,追求建立君主立宪的现代文明国家体制,只是岁月没有给足她充分的时间,随着光绪皇帝和慈禧的双双离世,这一设想没有能够进行下去。

  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成立,力主推行西方列强的共和民主制度,为多党制奠定了很好的开端,只是随着北洋军阀的得势,使得这一设想也没能走下去。

  抗战胜利后,中华民族迎来了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良好格局,...

Read more

三民观念健全公务员体系


自推行公务员考试以来,应试者趋之若鹜,人数年年攀高,造成了百里挑一,千人走独木桥的情势,自然是失败者横多,但这也无法阻挡很多人往前勇闯的决心。生动体现了中国人官本位思想的根深蒂固,现在的体制根本无法扭转人们这种基本认知,映射出中国政治文化的幽深内涵。为了完善现代化国家制度和推动公民社会建设,应以哪些观念作为出发点来进行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呢?拥有哪些观念和意识的人才能成为出色的管理者呢?
 
伸民权
 
    中国现行政治体制,公务员可以对社会资源、经济资源的调配发挥很大的影响力,宪法规定属于全民所有的资源现在由他们全权经办,以致...

Read more

中国政治改革的注脚


随着美国金融海啸的不断深化、蔓延,波及全球,中国自然也没有幸免,依靠出口经营的中小企业纷纷破产,特别是处于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遭受重创,大量外省务工农民工提前返乡,其实等于失业。主政广东的中共省委书记汪洋提出“腾笼换鸟”的思路,即不救助濒临破产的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小企业,而是利用这个机会,加速产业升级,淘汰落后的生产力。温家宝总理则倾向鼓励、帮助中小企业发展,因为占国民经济三分之一比重的中小企业,具有船小好掉头的优势,吸纳了大多劳动力,是国有经济的重要补充,而且事关稳定。
    两种带有争论的主导意识的激荡,让人想起1996年朱镕...

Read more

进行有效沟通的文化透析


 

沟通无处不在
 
一个人进行社会活动,要在不同场合,与不同的人进行各种交流,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受目标驱动的,即使那个目标不能明确表达,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或者彼此的目标就必须进行有效的沟通。只是在现实的场景中,关乎自身利益的事情往往充满着矛盾,也许我们很快认识到矛盾的所在,但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经过几番较量和思索才能理清矛盾关系。微软收购雅虎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至今依然让人们充满着想象,雅虎迟迟不能做出回应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利益的估量以及利益与情感的矛盾,但是其中的很多原委都只是猜测,沟通的双方也未能将实际的考虑及时进行坦白的交换。
进行有效的沟通不是一件非常容易...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