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年(1971.5.6 星期四)立夏日天头记载(详图一):
谷雨后十五日,斗指东南维为立夏,斯时日行四十五度,万物至此,皆已长大,故名。
笋,性甘微寒,能消渴,利水道,益气、化热、消痰、爽胃。其味甚鲜。立夏日去其外
箨,煮熟后,加酱油、麻油食之,尤妙。
浙东新昌及嵊县谓之健脚笋。定海、萧山及慈溪人,谓之脚骨笋。象山是日食笋,例
不切断,谓之掌脚骨。镇海则立夏以乌笋煮羹食之,谓之接脚骨,盖皆希望健步之意也。
 ...
作者文章归档:黄永陵
辛亥年(1971.5.6 星期四)立夏日天头记载(详图一):
谷雨后十五日,斗指东南维为立夏,斯时日行四十五度,万物至此,皆已长大,故名。
笋,性甘微寒,能消渴,利水道,益气、化热、消痰、爽胃。其味甚鲜。立夏日去其外
箨,煮熟后,加酱油、麻油食之,尤妙。
浙东新昌及嵊县谓之健脚笋。定海、萧山及慈溪人,谓之脚骨笋。象山是日食笋,例
不切断,谓之掌脚骨。镇海则立夏以乌笋煮羹食之,谓之接脚骨,盖皆希望健步之意也。
 ...
4月20日十时前,发表了拙文“谷雨习俗”后,携《东瓯掌录》复印本前
往温图古籍部,希望能“补足”其中缺页暨缺字。
出乎意料之外,古籍部善000324《东瓯掌录》、00509《陆氏东瓯掌录》
均只有从郭楚望~龙拔木 计67条目。而缺少前半部“浩然楼~林任先”
89条目(未计缺页)。欲“补足”缺页竟成了奢望。而获益的是:以下例举
条目字句有了相互校核的机会。与读者分享。
&...
辛亥(1971.4.21.星期三 天气:雨)年,谷雨习俗记述(详图一)
茶味清香,为解渴妙品。我国在西汉时,蜀人始事充饮。王褒《僮约》中,有烹茶买茶
之语,而司马相如《凡将篇》亦有“苑”字。至三国,蜀中饮茶风气甚盛,张孟阳“登成都
楼诗者句”云:
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人生苟安乐,兹土聊百娱。
当时流俗所播,江东之人亦皆知饮茶。
《茶蔬》云:“清明、谷雨,摘茶之候也。清明太早;立夏太迟...
自去年(10月19日)从北京邮购《温州话辞典》两册快递收到,即着手自己记录多年的
“瓯言瓯语拾贝”(稿)进行比对,找出不同的条目给予整理,已经发表了十二稿列表后附。
以下将部分新找出的发表:
永陵注:2022-01-22 08:18分享外祖父遗留“‘孤品’万灵丹”外包装纸袋,可参阅。
P014 小 【小1南门小2船儿,我不撞你,你撞我】
P015 口 【口头债】
&n...
辛亥(1971.4.5)清明习俗 天头记述。详图一: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为清明,斯时日行方十五度,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
景明万物皆显,故名。
今日俗亦称针刺日,忌作针线,用意在提倡妇女郊游踏青,使毋辜负此良辰美景也。
节届清明,桃蕊吐艳,柳丝垂金,正春光最妍丽之时。故古人于清明前后,类多提倡
社会公共娱乐,如上巳修褉,寒食戏秋千,清明踏青等皆是。尤以清明如值升平,游宴极
盛。 唐于今日,新进士开宴,集于曲江亭,既散馔,则移乐泛舟。
 ...
循例先将方言谜面三则暨“七律诗一首”前置;方言顺口溜七则附最后,借以“承上启下”
稿选十二
方言谜语:
11-1:一刀一段。
11-2:眙去明,摸去平。
11-3:一团和气、二目不光明、三厨不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腑清净、
七窍不通、八面威风、久(九)坐不起、实(十)在无用。
方言七律诗:
看君两眼真稀奇,子立身旁...
甲寅(1974.4.3. 星期三)寒食节 天头习俗记载(图一)
寒食本无定期,各地不一,有即以清明为寒食者。按唐·沈佺期诗云:
岭外逢寒食,春来不见觞。洛阳新甲子,何时是清明?
宋·苏子瞻词云:“寒食清明都过了”可知原属两日。《熙朝乐事》云:直隶永平、江苏
嘉定等处,则以清明前二日为寒食。《东京梦华录》:寒食日都城卖稠饧麦糕。 为寒食应时
节物之一。清·宣宗有卖饧箫诗:
辛亥春分日(1971年3月21日)天头记载(详图一):
商辂,字弘载,浙江淳安人。明永乐十二年甲午(公元1414)今日未时生。
正统中乡、会、殿试皆为第一,除修撰,郕王监国,入参机务。
景泰朝,官至兵部尚书。英宗复辟,被诬下狱,斥为民。成化初,以故官入阁,进谨身
殿大学士。
辂之为人,平粹简重,宽厚有容,至临大事,决大议,毅然莫能夺。
成化二十二年丙午(公元14...
拙著“瓯言瓯语拾贝”(稿选十一),补《温州话辞典》之缺
循例先将方言谜面三则前置; 方言顺口溜四则附最后,借以“承上启下”
稿选十一
谜语十-1:
桃园结义三弟兄,有情有义是兄弟,无情薄义分西东。
谜语十-2:
尖嘴老鸦,双脚盘花。不吃凡间谷米,只吃绸缎绉纱。
谜语十-3:
一条青龙飞过山,两个将军侅嗒拉,上边雷公嗡嗡响,下边雪花...
辛亥惊蛰日(1971年3月6日)天头记载(详图一):
雨水后十五日,斗指甲为惊蛰。斯时日行345度,春雷鸣动,蛰虫皆震起而出,故名。
惊蛰咒雀,意谓今日咒过,迨至谷熟时鸟雀即不敢来啄。虽属无稽,亦农家爱护米谷之表示。
云南宜威,儿童于惊蛰日咒雀,须将自来所有之田梗走遍,方可回家。有咒雀词云:
“金嘴雀、银嘴雀,我今朝来咒过,吃着我的谷子烂嘴壳”。
江西南昌今日炒豆,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