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彭卫民

1

观念何以进入历史——评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观念何以进入历史[*]
    ——评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摘要:知识社会学主要是研究思想、意识形态与社会群体、文化制度、历史情境、时代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等社会文化之间的联系,本文在对《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Read more

边缘到共同体:符号学视野下的女权主义


 

边缘到共同体:符号学视野下的女权主义
        
      贺碧霄    彭卫民
 
[摘 要]  语言符号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有着不同的定义,这使得性权力伴随着语言符号的差异而不断的变化与修正,语言符号是产生权力的根源,女性性权力正是基于此而具有历史性和变动性,在研究女性社会属性这一问题上,试图通过引入语言符号来对性权力做一个全面的、客观的认知:语言符号...

Read more

清季张之洞“君子儒”探赜


 

 清季张之洞“君子儒”探赜

 

彭卫民

(西南政法大学 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 重庆 401120

[  ]  儒家标榜的“君子儒”形象在晚清张之洞这位封疆大吏、儒臣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表征,通观张之洞修身治国思想,可以从他的力辟公羊、调和汉宋、学兼中西、经世务实等方面得到佐证,他的学术宗旨和治世理念成为后世效法的楷模,而他本人,也应成为千百年来“内圣外王”的又一个大践行者。

[关键词]  张之洞; 君子儒; 内圣; 外王

[中图分类号]...

Read more

家奠弔祭儀制發微


 转载请注明:《中华人文社会学报》(台湾)2009年(民国九十八年)第1期

 家奠弔祭儀制發微*
 
彭衛民   
西南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學院学士
 
摘要
祀祭喪葬文化在中國古代繁縟的禮節儀制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即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喪葬制度以禮教符號為載體,將個體的哀痛情感內化為文字以試圖對死亡這一永恆概念進行審視和對話,通過禮教來對弔祭程式進行點綴,使得喪亡的個體生命在「禮制」層面上存活於弔祭者內心成為了可能。家奠是諸多祭祀儀制中的一種,它受到「昭穆制」與「祭不越望」觀念的影響,並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