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职业压力是教师因这一职业所赋予的职责要求所产生的压力。分为“正性压力”与“负性压力”。正性压力可以使教师产生一种愉快、满意的体验,具有挑战性,可以促进教师的个人成长和职业的发展。负性压力类似于我们所说的烦恼,使教师产生一种不愉快、消极痛苦的体验,具有阻碍性。压力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关键是把握好度。只要剂量合适,压力是很好的刺激力量。
把握好压力的度,就是要贯彻“压力适度原则”。具体说来,就是要做到:
(一)寻找源头,合理分解压力。
解决教师...
作者文章归档:王磊
教师的职业压力是教师因这一职业所赋予的职责要求所产生的压力。分为“正性压力”与“负性压力”。正性压力可以使教师产生一种愉快、满意的体验,具有挑战性,可以促进教师的个人成长和职业的发展。负性压力类似于我们所说的烦恼,使教师产生一种不愉快、消极痛苦的体验,具有阻碍性。压力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关键是把握好度。只要剂量合适,压力是很好的刺激力量。
把握好压力的度,就是要贯彻“压力适度原则”。具体说来,就是要做到:
(一)寻找源头,合理分解压力。
解决教师...
刚与柔,从心理学角度讲,它是个人性格的两种不同成分的表现形式。
教师的刚性管理是指单一的与单向的,缺乏灵活与弹性的教师管理。这是一种强调严格的控制,采取纵向高度集权的,以规章制度为本的教师管理模式。它把教师看成是适应的、机械的和被动的。
在教师管理工作中,刚性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刚性管理强调以外在的规范为主,它主要通过各项政策、法令、规章、制度形成有序的行为。校长的意志通过这些具体条文体现,教师的一切行为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是非功过的评说都有统一的标准、统一的尺度。这些有形的东西不仅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使教师有明确的行动方向,而且给人以安全感和依托感,使教师放心地、充满希望地在制度...
关于主体性的内涵,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假说。苏格拉底认为人是自我反思的主体,自我反思指人运用理性能力认识自身的不足,以促进人的德行的发展,并进一步建构理想的社会。笛卡尔把意识或思维当作人的主体性,他的基本命题是“我思故我在”,强调自我意识的可靠性。叔本华把主体性看作人的生命意志,他认为主体就是这个世界的支柱,是一切现象、一切客体的前提条件。马克思主义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来揭示人的主体性,认为人的主体性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自主性,也就是自己的主人。中国当代思想家李泽厚从本体论的角度理解人的主体性,认为主体性就是人的自我生成和人的自主作用。综合上述诸家学派...
中小学教师管理是对中小学教师的智力、体力、劳动能力所进行的科学合理的发掘、组织和使用,其目的是为实现学校管理目标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中小学教师管理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这表现在:明确了教师岗位责任制度;建立了常规的评比奖惩制度;形成了教育教学的激励措施;制定了教学的质量化管理制度;开始注意教师的专业化管理;推行了教师岗位聘用制等等。
近几年来,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基础教育界发生了接近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教育观念实现了相当程度的刷新,他们的教学改革热情日益高涨;社会的方方面面参与、支持课程改革的氛围已经逐步形成。但是,由于升学教育的主导地位依然根...
在教师管理工作方面,国内国外都进行了广泛而多元的理论探究、实践探索,并体现出一定的发展趋势。
国外对教师管理工作方面的理论研究很多,这里介绍两个。第一个是“教学自主与教师管理活动相互关系的研究”,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Anderson)。他们认为:教学自主(Teching Autonomy)不仅是教师的愿望和需要,也是教师有效实施教育教学的条件,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教学需要教师拥有自主。但在中小学学校内,教师的自主地位没有受到重视,学校校长并没有把自主的权利还给教师,因而教师的权威性没有得到确立。研究者认为,学校管理与教师的教学自主应该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学校管...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不断地叮咛自己与周围的人,要冷静,要学会控制自己。这几乎是现代人经常缠绕于口舌的交际语、自我励志语。“要冷静!要冷静”,这样的自我提示或他人提醒比比皆是。自我控制也是除婴儿之外而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言行调控问题。
什么是冷静?什么是自控?冷静是人们对自己的言行所采取的基于现实利益考虑的谨慎行态,是避免将当即事态变为复杂结果或不良后果的理智对策。自我控制是言行冷静的必然表现,是将自己的言行进行规约,使其避免恶性后果的必要的基本约束。
人为什么要冷静?人为什么要自控?这是一个必须要说清楚的问题,否则,人们始终对自己的言行难以洞察,进而难以把握,...
愉悦是人生的必需品,是人类滋养精神世界的基本食粮;幸福是人生的奢侈品,是人们孜孜追求的人生目标。
愉悦来源于性格的乐观,来源于良好的人际交往,来源于工作上的顺利开展,来源于家庭事务的正常运转。反之,若性格抑郁,人际交往不畅,工作不顺利,家庭事务混乱,则会产生与愉悦相反的情绪体验——忧郁。愉悦不是天生而来的,是人为努力的结果,是积极态度的必然收获。由此可见,愉悦是人们自己酿出来的美酒!
幸福来源于事业成功后的精神上的高峰体验,来源于家庭成员相亲相爱而打造出的和睦氛围,来源于亲朋好友互帮互助而形成的优质人际关系,来源于兴趣爱好的细心培植与丰腴收获。反之,事业无成,...
校长管理风格是指校长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程式特点或套路模式。校长依据自身的管理理念、教育理念,并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在学校管理过程中,为达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布置的工作要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最终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的,完成了自己的办学使命。在这个过程中,每位校长都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理念与思路,形成了自己的独到程式与套路。这就是校长管理风格形成的过程。
校长管理风格的类型,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综合型等,每种管理风格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校长管理风格的专制型,其特点是校长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按照个人的主观判断、个人好恶来作出决策并处理大小事宜,...
教育模式是教育工作者根据教育目标、受教育对象、教育年限、现有教育资源等条件而设计并实施的某种教育程式(或结构范式)。
教育培养模式是针对于教育培养目标而言的,是指向于某种培养目标而设计并实施的某种对受教育者的培养程式。,
目前的中小学教育,依然是应试教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目的,学生依然主要是考试工具。在漫长的12年的学习生涯中,学生作为接受知识学习的“容器”,未能充分享受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辨证培养过程。这种单一的教育培养模式对培养适应挑战世界的创新型人才是不利的,是起反作用的。可以说,创设中小学生多种教育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创设中小学生多种教育培养...
后进生是指在学校教育过程中,那些在知识学习或行为规范中暂时未能达到合格标准要求的部分学生。这部分学生的实际表现是:思想认识模糊、行为规范失衡、知识学习落后、心理素质欠缺等。
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可分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观原因主要是指来自学生自身的原因,如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习惯欠规范、意志力薄弱、认知水平较低等。客观原因包括家庭教育不当、学校教育失范、社会影响欠妥等。
关于后进生的教育措施,要注重心理感化、行为约束、学习辅导等方面的辩证综合施治。具体的措施包括:对后进生充满爱心,爱的教育是转化后进生的首要的、必须的措施;对后进生的言行进行必要而科学的约束,这是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