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曾水良

人物概述
曾水良老师-民营家族企业治理、转型变革管理名家,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民企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九同企管公司创始人;《首届全球华人管理类十强讲师》;《2013-top100-中国最佳民营家族企业治理专家》;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温州商学院国内多家著名大学与商学院特聘培训专家教授。

曾老师十余年外企经历,受过欧美管理学院教育及跨国企业历练,二十余年中国民营家族企业公司化治理及转型升级变革管理之咨询、培训经验。曾老师致力于民营家族企业治理,从人性、文化、哲学、民企发展史、mba理论等方面“专注、专域、专攻”中国式民营家族企业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研究及企业转型变革管理,致力企业可持续发展,助力“问题型”企业转型升级为“健康良性型”企业!

研究领域
曾先生专注、专域、专攻中国民营家族企业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治理及企业转型升级、组织变革管理,为其搭建科学型的管理体制、合理的管理模式,提升其整体人力资源素质及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致力企业可持续发展,助力“问题型”企业转型升级为“健康良性型”企业。
主导过数百家长三角地区民营家族企业传承与可持续治理模式及企业转型升级、组织变革管理项目的操盘。曾对国内等多家著名民营家族企业(如“雷士照明”、“真功夫”、“娃哈哈集团”)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很多前瞻性的学术研究报告。

学术成果
一、个人著作:
《中国民营企业转型之“痛”》《中国家族企业治理策略》《中国式组织变革管理》;
二、研究课题:
《家族企业治理-传承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中国民企转型变革管理》《中国制造-定位突围;
三、课题讲座:
核心课程:《家族企业传承与接班工程》《中国制造定位与突围》《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治理》《卓越组织管理》。
教学成果:培训授课服务的企事业、机构等单位600余家,授课400余场,授众80000多人。
授课风格:曾先生从中国式组织的传统文化、人性、思想的角度去思考组员与组织的问题,而求传道、解惑及授业,传承专业知识的同时改变组员之心智模式-精神境界、铸造组织之优良文化;课程深入浅出,教给学员先进的管理方法及操作工具,并结合学员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

媒体报道
多次受《人民日报-市场报》《中国民营经济周刊》《中国工业报》《产经新闻》《英才杂志》《现代商业银行》《中国企业家》《哈佛商业品论》及《浙江电视台》《温州电视台》《青岛电视台》《曲靖电视台》《漳州电视台》等近报刊、电视、杂志、网络等媒体采访及作相关报道。
曾水良老师联系电话:

15356657278(专家助教杭州电话)
13676737352(专家助教温州电话)
qq:147575649

曾水良:忽视人性是民企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大失败


中国民企的成长,经历了近30年的洗礼,已经初具雏形,初步具备与国企及跨国巨头抗争的硬实力;但如果从软实力来看,却发现我们的距离其实仍然相距甚远!为什么拥有5000年文明史,有着儒、道、法等百家争鸣的文化做基石的中国民企,却在公司治理方面如此之差强人意呢?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中国的民企现在最缺的不市场,也不缺资金,最缺的是人才,是团队!而好的人才和团队缺什么?缺的是文化,是思想,是一种近似于宗教信仰的虔诚!民营企业的团队运作模式成功的条件之一是人和人在价值观上的统一,即人性和文化的整合!因为这是企业人才核心竞争力产生的基本条件。  

不同环境中成长的员工应整合在一个价值导向的激励机...

Read more

制造与创造:民企转型升级的思考


当民营企业摆脱艰难的、吃饭保命的创业期后,逐步进入成长期,随着规模的扩大和人员的增加,组织层级的形成,管理难度的增加,企业的持续发展,必然会面对二次创业和企业转型的问题。二次创业和转型是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瓶颈,是必须要迈的一道坎儿。

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推动民营企业二次创业和企业转型,必须从三个方面进行:民营企业家和高层——观念转变,专业化管理——机制建设,员工队伍——素质提高。可这三个方面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民营企业应借助外脑-管理顾问(外来的和尚好念经),采用季度、半年、年度管理顾问的...

Read more

温州民企升级的困境:产业结构低下


中国民营企业与西方著名民营企业最大的区别在于:西方著名民营企业大都是为了一种使命、一种目标、一个产业而奋斗,而中国民营企业大部分都只是为了一个产品,为了一块市场。即发现了一个好产品,然后倾力投入,再无限扩大,而一旦这个产品完结,就再找一个新产品,始终不渝的就是产品取向。在整个产品经营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一种狭隘性,这就必然造成民营企业家对行业前景及民营企业长远战略的忽略,忽视民营企业整体架构、单一产品的竞争与组合产品的竞争、民营企业文化及长期新产品开发。

以温州为代表的原生态民营企业,绝大多数是低技术含量、低成本、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和家庭工业,服装、制鞋、制革、打火机、眼镜、汽摩配、阀门等,...

Read more

曾水良:战略目标的缺失是民企衰败的根源


很多民营企业为什么做不大、做不强、做不久?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很多时候都是战略出了问题。对企业而言,没有战略,或是战略不科学与不合理,都会导致盲目扩张、竞争乏力、执行不力、成长无后劲等诸多问题的出现。如何才能制定合理有效的企业战略呢?往往民营企业是抓住某个机会并依靠单一业务和产品取得成功,在具备一定条件后往往会开拓新业务和新产品以丰富自己的业务和产品组合。而在新业务和新产品选择上,民营企业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战略选择上的随意性较大。

中慧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导致民企战略结症的因素始于机会、基于资源的自发性战略规划是很多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战略路径依赖,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方式能够一直成功。...

Read more

民企治理新思维:《 乌鸦做教授的思考》Ⅱ


丹顶鹤家族里那只向乌鸦教授发问的小丹顶鹤,最近心情很不错!

乌鸦做教授”的故事在森林里传开以后,小丹顶鹤,便成了挑战乌鸦教授学术权威的智者”,一时间,成为森林动物们顶礼膜拜的新焦点!

但最近几天,大家却发现那只被称作“智者”小丹顶鹤,忽然失踪了!

在小丹顶鹤失踪后的第三天,森林里却传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小丹顶鹤,在河边死了!

于是森林里的动物们,纷纷跑去河边。只见那只小丹顶鹤,倒在干涸的河床上,而丹顶鹤的嘴巴,被一只大河蚌死死的咬住,丹顶鹤和河蚌,在河床旁边同归于尽!

原来是“鹤蚌相争...

Read more

民企治理新思维:从“狼来了”解析民企居危思进


想必大家都听过这个耳熟能详的伊索寓言——《狼来了》:

从前有个放羊的小孩,3次骗了大人们说“狼来了”,大人们都受到了小孩的欺骗;后来狼真的来了,大人们再也不相信小孩的话,于是小孩和羊全被吃了。

可是狼来了的故事就真的结束了吗?

大家知道,狼是无比血性和凶残的,狼群在吃掉了小孩和羊不久,再次袭击了村庄,村民损失惨重!村民们为了有效抵御狼群的袭击,开始广泛的制造武器,不断的训练人手。后来通过不断的努力,村民们终于打败了狼群的袭击,狼群损失过半,所以匿迹远循了!

战胜了狼群,村民们好不得意!于是乎在后来的日子里,村民们扔掉了储存在家中的...

Read more

民企治理新思维:“乌鸦做教授”的思考


大家想必听过“聪明的乌鸦”这个故事:

一只口喝的乌鸦在路边发现了一个装了半瓶水的长颈瓶。但瓶子牢牢地直立在干涸的泥土里,而且瓶口比较细而且很深,乌鸦的嘴巴根本够不着。怎么办?

聪明的乌鸦用嘴巴将路边的一块块小石头放到了瓶子里。不一会的工夫,石头已经填满了瓶子,瓶子里的水位升高了。最后乌鸦终于喝到了甜美的瓶中水。

“聪明的乌鸦”升级版——“乌鸦做教授”

聪明的乌鸦通过这次喝水事件,在森林动物世界里一举成名,平静的森林沸腾了,乌鸦成为了天才的代名词,连森林动物大学也请他做为特聘教授,到处讲...

Read more

民企治理新思维:“亡羊补牢”新解


从前,有人养了一圈羊。一早他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可能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接受了邻居的劝告,赶快堵上那个窟窿。

第二日早上,他发现又少了一只羊。他仔细查看后发现,原来羊圈不止破了一个窟窿,狼可能从其它窟窿钻进来,还是把羊叼走了。

邻居又劝告他说:“把羊圈修一修,堵上所有的窟窿吧!”

他接受了邻居的劝告,赶快堵上所有的窟窿。

第三日早上,...

Read more

曾水良:“小农经济意识”严重制约民企发展


民营企业家缺乏向现代企业家过渡的文化底蕴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资本积累机制有余而资本集中机制不足的问题.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思维定势使得许多小资本不愿联合成为大资本去发展大企业. 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民营企业家在整体上还没有形成真正摆脱世俗化的小农经济意识主流文化倾向,诸如缺乏实业精神,投机性,无序性,唯眼前利益是图等等这些错误制约了企业家的理性决策.企业家是决策者。这让我联想到我在做民企管理咨询时的经历。有什么样的老板,就会有什么样根深蒂固的企业文化。

民营企业是在改革开放之初由小农经济逐步萌芽发展起来的,因此其本身就带着与生俱来的两个致命弱点,说到底,很简单...

Read more

曾水良:家族制民企转型治理


民营企业对中国GDP的贡献率50%以上,劳动就业率80%以上,为社会安定、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民营企业中95%均为家族企业。从世界范围看,80%以上均为家族企业美国85%意大利95%英国70% 东南亚70%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巨变时代的管理》一书中曾说,“世界各地的大多数企业都是由家族控制和家族管理的,包括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

目前阶段的中国民营企业,大部份都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低成本、赚快钱为第一目的,缺乏核心战略与发展规划,而自身在发展过程中,经常是病症出现才开始求医问药,往往此时,已为之晚亦!中国民营企业的治理问题都不是基于西方市场...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