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杨叙

原名杨旭,于2007年8月1日正式更名为“杨叙”。
  现任英特尔公司中国区总裁。
  自2000年起担任英特尔中国销售与市场营销事业部总经理一职,主要致力于进一步推动英特尔在中国的业务发展。2009年正式升任为总裁。
  于1986年以实习生的身份加盟英特尔公司。在他服务英特尔的20年职业生涯中,他在中国和美国担任过多项不同的市场推广、销售和管理职务,包括:中国原始设备制造商(OEM)销售区域经理,负责开发英特尔在中国本土的个人电脑OEM业务;英特尔的OEM产品和服务部门业务开发经理,主要负责在美国西部和亚太地区开拓英特尔的主板业务。

融合时代要注重体验和创新


  各位嘉宾,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刚才我也听到谈到云计算,来看整个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设计,我觉得不同的观点很好,使我想到一个事,前一段时间我在一个客户那拜访,那个客户告诉我说,在不久前有一位空军的领导到他那去考察,看了他们的数据库,服务器,整个云计算的解决方案,后来空军领导说了一句话,谁离云最近?搞的客户没有反应过来怎么回事,那个领导说我们空军离云最近。这个事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从能耗的角度是非常好的。

  我是连续三年三次参加这个峰会,我觉得真的有很多东西在每年的时候和合作伙伴还有我们的业界同仁们一块来分享今天我们面临的一些机会,挑战,共同去探索未来的一些发展方向。所以我在...

Read more

智能终端因体验而变


  最近为了能更多地了解智能手机的使用,我尝试把iPhone换成了三星Galaxy Nexus,感觉屏幕大了许多,使用体验也非常不同。身边有同事买了一款屏幕更大的Galaxy Note,拿来打电话似乎也并不嫌块头大。这些智能终端设备,只是当前市场上令人眼花缭乱的产品中的几例,它们各有定位,用户各取所需。从中我感觉到之前想过的一个趋势正在加速,就是计算力的扩展、应用的延伸、体验的升级,正不断显现出个性化互联网的张力,加速智能终端的演变。在这篇文章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观察和思考。

  首先我们来看看个性化互联网时代,智能设备正在发生哪些演变?个性化互联网的特点,是用户可在任意时间...

Read more

谈智能手机的未来——计算是精彩体验的推动力


  年初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展示了全球首款英特尔架构智能手机——联想K800。我有幸得到一部率先试用,感觉体验超乎想象,不仅是高清图片、视频可以媲美市场上流行的智能手机,居然还很好地运行3D游戏。

  我带着K800与家人和朋友们分享体验时,大家都非常惊喜。这不止是因为英特尔在K800研发中取得功耗方面突破性的进展,更主要是它出色的性能所带来激动人心的用户体验。开机的时候,当英特尔标识显示在手机屏幕上,大家都感到很亲切——因为在大家心目中,英特尔是计算力的代名词,以前只能在PC上感受英特尔,现在则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来体验。英特尔智...

Read more

被计算力改变的世界


  计算是数字世界的基石,计算的智能可以带来体验力、创造力、变革力。

  在一次飞行旅途中,看了名为《社交网络》的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扎克伯格最初是在笔记本电脑上创建了Facebook。我后来常跟朋友说:要开创自己的未来,你确实需要一台电脑,因为你需要计算力来释放创意。

  最近,扎克伯格在开发者大会上表示,自己对摩尔定律非常景仰。我想他提及摩尔定律,是因为社交网络的迅猛发展,对计算的需求正与日俱增。例如,中国微博用户数量已逾2亿,光新浪微博每月发布的内容就多达23亿条。当前全球有超过40亿个智能设备连入互联网,社交媒体每年产生的数据量已超过9000亿GB;数据中心用来管...

Read more

好戏才刚刚开始


  按:8月12日是个人电脑(PC)诞生30周年。电脑设备的创新是否出现转折点?个人计算的未来走向何方?这是本文探讨的出发点。

  最近有朋友问我——2011年平板电脑搅动了IT终端设备市场,这是否会对个人电脑造成大的冲击?其中iPad占到平板电脑出货量7、8成的份额,iPhone和Android智能手机也增势明显,很多设备厂商正在奋起猛追,英特尔有何对策?在此我想通过这篇文章,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认识。

  创新无极限,好戏才刚刚开始

  作为消费者,我认为iPhone也好、iPad也好,它们带来了个性化互联设备相关产业的游戏新规则—...

Read more

个性化催生第三代互联网


  互联计算、三网融合、云计算,终极目的都是为了帮助用户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设备、个性化内容”的体验

  互联网作为当今最重要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之一,在过去数十年中,为产业、经济和社会带来一次又一次的变革。互联网所孕育的创新力量将继续迸发。

  今天IT产业一切变化的根源,多与互联网的演变息息相关。第一代互联网的时候,不同的用户到共同的网站上获得同样的内容。到了第二代互联网,有共同兴趣的人在一起形成网络社区,更多分享、更多参与性和互动性是主要特点。而现在,我们进入了第三代互联网的时代。我更愿意称之为个性化互联网。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就是互联网连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