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聂辉华

聂辉华,字逸才,1978年生于江西省抚州(临川)市崇仁县,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并兼任中国人民大学企业与组织研究中心副主任。人大经济学博士,哈佛大学博士后。2008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2010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2年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聂辉华官方网站:白鲨在线(www.niehuihua.com),E-mail: niehuihua(at)vip.163.com。 【媒体转载本人博客文章,必须获得本人授权!】

聂辉华应邀参加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高层国际论坛


 
2008年10月25日和26日,由国家财政部、亚洲开发银行、北京大学和瑞典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联合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高层国际论坛”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举行。聂辉华应邀参加此次会议,并对来自法国的Renard教授、英国诺丁汉大学的姚树洁教授以及复旦大学的张军教授的演讲进行评论。

相关新闻可参考搜狐文字实录(http://business.sohu.com/20081026/n260249064.shtml)。考虑到同声传译以及现场录入的纰漏,我将实际发言附上。相关新闻参考:http://business.sohu.com...

Read more

人大科研考核办法修订意见


按:这是一个来自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论坛的帖子,我这几天才发现的。从内容上看,帖子的作者很可能是人大经济、管理或金融类的青年教师,可能还有国外访学甚至发表经历。作者的意见虽然比较尖锐,但切中肯檠。尽管我也写过经济散文,也曾在作者批评过的杂志上发表过文章,但我愿意放弃这一点可怜的“既得利益”。

原文——


科研处:

     如果人民大学真正要建设成为“一流大学”,就应该按照一流大学的标准来考核教师。但是现在的标准过于强调各方利益的协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真正的一流学术标准,...

Read more

制度均衡:一个博弈论的视角


 

这篇文章是周业安教授等人主持的“新制度经济学综述”系列文章之一。此前,周教授推动了一个“新制度经济学书评系列”,我为那个系列写了《交易费用经济学:过去、现在和未来——兼评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这个系列的书评是真正的具有综述性质的学术书评,当时对国内新制度经济学的推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不可否认,近年来新制度经济学在国内依然进步缓慢,主要的问题在于缺乏先进的技术方法,而不在于缺乏有意义的主题。我们希望,这个“综述”系列能够为推进国内NIE的教学和研究贡献绵薄...

Read more

评贺卫方离开北大(二)


  

许多人为贺卫方先生离开北大而惋惜,主要理由是北京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一个学者如果离开北京,特别是离开北大,好比一个武侠离开武当。套用社科院一个研究员的说法,“你在北京一旦成名,就是全国著名经济学家,但在地方再有名,也只能是地方经济学家”。一语中的啊!

那么这是好事还是坏事?当我们做出好坏的价值判断时,除非经济学家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角度分析,所得的结论都依赖于具体的利益各方。

对北京人也许是好事。北京作为首都,聚集了大量的政治和经济资源。说得难听点,中央政府是拿全国纳税人的钱的一部分来建设首都北京。于是,北京有全国最好的基...

Read more

评贺卫方离开北大(一)


我在人民大学读本科时,和几个同学搞了一个“中国社会经济问题研究会”,请了贺卫方教授来人大灰楼做过一次讲座。具体内容我现在都忘记了,但是贺先生的开场白实在令人难以忘怀,因为他背了一副当时流行的对联:“国企改革无帮国,农民还是温家宝”,横批“无官正”。贺先生的洒脱、直爽,真像一个山东汉子,更像一个飘逸的知识分子。现在,听说贺先生离开了北大法学院,和很多关注贺先生的人一样,我竟也有一丝惆怅。说不清楚是什么感觉,因此在案牍劳累之余,有空便在这里随意写几句。

今天第一个感想,是关于专家学者和知识分子的角色差别...

Read more

含泪劝告人民公仆


  

按:2008年真是多事之秋。贵州瓮安事件、上海杨佳事件、张家界事件等一系列冲突发生在7月1日前后,这不是偶然的。有感于此,特模仿余秋雨教授的笔调,西施效颦,貂尾续狗。为何模仿余老师?皆因余老师秋雨的一篇《含泪劝告灾民》在网上一文风行,令我等后学好生羡慕。余老师秋雨的博文有三大优点:一曰感情真挚,大牌作家“含泪劝告”,实属难得;二曰道德高尚,全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党国,其志可嘉;三曰文采斐然,余老师秋雨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文体——劝告体,劝告那些死去的亡灵都要安心做菩萨,可谓泪水与口沫横飞,悲痛与喜庆同在。某等不...

Read more

若杨佳是进城民工或许悲剧不会发生!zz



十年砍柴/文

一男子杨佳7月1日闯进上海闸北公安分局办公场所,用利刃袭警造成6死4伤的惨案。嫌犯的身份已经查明,乃皇城根长大的北京人,少年时父母离异,和母亲相依为命,其住处离即将举行大典的鸟巢不过数百米。

北京人千里迢迢赶赴上海袭警,这个情节有相当的戏剧性,难免让人联想翩翩。中国最繁华执法也相对文明的两大都市,其市民享有了其他地区所没有的一些特权,哪怕是下岗职工,他们得到政府的关照也比别处下岗工人更好,因此凶手的北京人身份让人有些惊愕就不足为怪了。

杨佳行凶的真实原因,现在还不清楚,也许永远是个谜底。但已有媒体披露,去年10月杨佳是上海游玩,租了辆自行车被闸北警方怀疑该车...

Read more

叶匡政:人人都是范跑跑


       本不想对范跑跑事件作任何评论。怎奈此事愈演愈烈,大多媒体都发表了关于此人此事的讨论。有骂的,有捧的,时至今日,捧的快超过骂的了。
   
    奇了怪了!一个懦弱的人,干了一件懦弱的事,事后觉着理亏,为其懦弱辨白,大放一通厥词,竟成了汶川震后最大的新闻事件。无数评论家竞相给此事扣上各种帽子,又是“精英镜子”,又是“自由主义”,又是“集体主义”,又是“孝伦理&rdqu...

Read more

拆迁猛于城管


一直以为,中国的城管(尤其是广州的)是世界上最NB的暴力部队,因为世界上最大多数老百姓都怕他们。今天看了下面的新闻才知道,原来比城管更NB的是拆迁公司。拆迁公司可以动用公检法各种武装力量,可以携带从铁铲到推土机再到喷火器等系列专用武器,可谓“人挡杀人,佛挡杀佛”!新闻中的几个纵火分子可能比较倒霉,据说还有比这更厉害的,叫做“神秘的黑衣人”,那是比特种部队还特种部队的“伟光正部队”。他们来无影去无踪,神出鬼没,拆房子打人专业得很,而且往往赶在公安到达现场之前全身而退。我就纳闷了,这些中国特色的人如此NB,怎么不派他们去...

Read more

zz余秋雨,请收起你那套丑陋的嘴脸!


  我只说一句话:知识分子应该是社会的乌鸦,而不是权力的奴隶。

  zz余秋雨,请收起你那套丑陋的嘴脸!

  发信站:两全其美网(SatJun712:57:052008),本站(lqqm.net)

  着名作家余秋雨老师,今天流眼泪了。流就流吧,自己在家哭鼻子谁也看不见,但是我们余老师一贯喜欢卖弄。在卖弄他那些“博学”的余式知识之余,找到了一个新癖好,就是卖弄他鳄鱼的眼泪。以前卖弄学问时,最多觉得这个人除了有点文人特有的酸腐气之外,到也没什么。不过今天他卖弄眼泪,到让我有点怀疑他的人品了。很显然,余老师这么着名的大作家,不需要咱们这等辛辛苦苦的炒...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