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科研考核办法修订意见


按:这是一个来自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论坛的帖子,我这几天才发现的。从内容上看,帖子的作者很可能是人大经济、管理或金融类的青年教师,可能还有国外访学甚至发表经历。作者的意见虽然比较尖锐,但切中肯檠。尽管我也写过经济散文,也曾在作者批评过的杂志上发表过文章,但我愿意放弃这一点可怜的“既得利益”。

原文——


科研处:

     如果人民大学真正要建设成为“一流大学”,就应该按照一流大学的标准来考核教师。但是现在的标准过于强调各方利益的协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真正的一流学术标准,因此存在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我谨提出下列修改意见。这些意见可能非常不中听,但是它反映了一个真正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教师的心声。

 
关于考核办法

 1、现考核办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您有哪些建议。

答:主要的问题是标准太宽,不够专业、学术,使得真正有水平的教师得不到体制内的认可,而发表大量垃圾论文以及经济学散文的人却受到重奖。科研考核最重要的原则是,必须有同行评价机制。

2、如何评价咨询报告(如是否可以计入教师科研考核工作量?如果能计入科研考核工作量,是否可计入核心论文分;如何判定其价值,是否以采纳的政府部门级别判断)。

答:咨询报告是科研成果吗?如果不是,为何要计入科研考核?再说,谁来认定这些报告的学术水平?政府部门采纳只能说明该报告可能有一定实用价值,但是如何评估其实用价值?是否表示它有学术价值?

3、如何评价著作(如是否可计入核心论文分;如何判定其价值,是否以获奖与否,出版社的名气或级别等等判断;)。

答:从来没有听说欧美一流大学以著作来评定科研成果。道理很简单,因为著作没有严格的同行评价机制,不像学术论文那样有规范的匿名评审制度。任何人花钱就可以出书,如是,则为何要浪费纳税人的钱?因此,这是我认为最荒唐的规定。中国之所以有如此多的学术垃圾,这类规定功不可没。

4、近年来,获纵向教学或科研奖的成果在考核操作中,已可计入核心论文分。对于各类学会奖、社会基金奖项以及其他奖项,应如何评价(如是否可相当于省部级奖或校级奖等;您认为哪些奖比较重要,为什么)。

答:这些奖项可以作为参考,但是不应该记分。道理一样,因为它们也没有严格的同行评价机制。绝大多数奖项,都是“官大学问大”。你听说过30岁的人得到“孙冶方经济学奖”吗?

5、对于非核心期刊论文如何评价(如是否可将部分引用率较高的计入核心论文分等)。

答:不予认定,因为标准难以操作。但可以交给各院系认定一些得到业内认可的以书代刊的刊物,比如北大的《经济学季刊》,其水平不亚于《经济研究》。

6、考核办法中应如何体现学科特点(您所在的学院/学科与学校其他学院/学科相较有何特点,此特点在考核中应如何考虑;您赞成学校按相同的标准统一进行考核,还是由各学院自定标准分别组织考核并报学校审批备案,为什么)。

答:由于各个学科之间差异较大,建议由学校制定指导原则,由学院制定具体细则。例如,学校为了平衡各个学科,将《中国社会科学》作为A类刊物,但是经济学界普遍认为,《经济研究》由于具有严格的匿名评审制度,学术水平远高于前者。看看两个刊物的经济类文章的影响因子就知道了。依我看,《管理世界》、《世界经济》和《金融研究》上面的文章都比《中国社会科学》好。

7、现有考核办法,对您所在的学院/学科要求高还是低(您所在的学院/学科是否愿意制定自己的考核办法;就您所知,与您所在的学院/学科层次相同的其他高校兄弟学院/学科的考核办法是怎样的)。

答:太低。很多烂刊物居然纳入人大的核心期刊范围,只能说明人大已经无奈地承认自己非一流大学的地位。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只认可一流的学术刊物。因为一流教师在三流刊物发表论文,实际上是玷污学院的声誉,应该进行惩罚。但是我们却在奖励!

8、现考核周期拟根据聘岗周期调整为4年,您认为合适否,如否,您认为考核周期应如何。

答:与国际接轨最好。三年一个聘期,6年两个考核期,不升即走,这样可以消耗掉那些存量。人大教师三千,试问有几人敢说自己是目前学界的一流?我想不会超过30人。

9、学校如拟对部分教师免考核,您认为什么样的教师可以免考核。

答:校长应该免于考核,他的主要职责是找钱,聘人。

10、您对学校学术评价及科研考核的其他设想、意见及建议。

答:与国际接轨,将来逐步过渡到主要奖励国际论文。既然学校要推行国际化,应该现在就重奖一流和二流国外杂志的论文,取消对国内三流刊物和经济学散文的奖励。

11、您认为是否应该进行科研考核,为什么?

答:废话。

12、您认为应该采取何种方式进行科研考核?(是按不同科研成果分别量化计算并与具体的量化标准比较来确定是否合格;还是由考核委员会根据每个教师的科研成果、科研工作表现讨论评议决定其考核结果?如是后者,这样的委员会应当如何组成,是在学院层面、还是在学校层面开展工作?)

答:这要看懂学术的人有多少。

13、您认为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是否可以相互进行折抵?(如何折抵?在可以折抵的情况下,教师最低应完成的教学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是多少?)

答:可以。在国外,凡是科研优秀的教师,可以抵扣教学工作量。

 

关于核心期刊

1、现核心期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您有哪些建议。

 答:太烂,大部分是垃圾刊物,比如《经济学动态》、《生产力研究》、《前线》。

2、您认为制订核心期刊的客观依据及程序应是什么,如何保证其科学性、合理性。

 答:应该根据引用率、影响因子等通用条件,每个学院选择不超过10个刊物作为核心期刊。此外的刊物不应奖励。

 3、您认为核心期刊分为三类合适与否,如是,请您对A、B、C类核心期刊各用一句话定义;如否,您的设想及理由。

 答:请问《新华文摘》是学术刊物吗?那上面连小说和悼念文章都有。不是学术刊物,为何居然认定为A类?真是天下奇闻!全世界恐怕只有人大将它作为A类刊物。试问,如果一篇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或《经济研究》上的刊物没有被它转载,但是一篇发表在《企业经济》(垃圾刊物)上的文章被它转载,能否证明《中国社会科学》或《经济研究》不如《企业经济》?

 4、《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A&HCI) 、《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 、《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会议录索引》(ISSHP)现全为A类,如果要分成ABC三类,您认为与您所在学院/学科相关期刊应如何划分等等。

 答:SCI、EI很多刊物很烂,应该根据影响因子来区分。

 5、对于学校主办的期刊在核心期刊中的位置您认为应如何处理。

 答:将自己办的刊物列入B类和《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管理世界》等并列纯属意淫。这只能鼓励自己的刊物自产自销,乱搞人情关系,最终越办越烂。不知道人大大部分教师除了《人大学报》、《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教学与研究》之外,还能发表什么刊物的文章?

 本文来自: 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论坛(http://bbs.cenet.org.cn) 详细出处参考:http://bbs.cenet.org.cn/dispbbs.asp?boardID=92504&ID=398624&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