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胡湘女

湘女多才! 多情!! 多辣!!! 执教高校 MBA/MPA 专业数载; 工作工商实业/金融企业经年。 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毕生追求!

经济学家不是万恶之源


经济学家不是万恶之源 
 2005年11月08日07:42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解本友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搜狐新闻中心近日一项调查显示,公众信任率超过10%的经济学家仅郎咸平(31.0%)、吴敬琏(19.8%)两人。这一结果再一次将经济学人置于尴尬和耻辱的境地(见11月7日《中国青年报》)。

    公众的不信任,应该引起经济学家的反思。究竟怎样才算好的经济学家?标准似乎为:够专业,不可入世太深,应该站在独立的学术立场上发表言论。对照这些标准,我们的经济学家,...

Read more

经济学家在为改革“背黑锅"


经济学家在为改革“背黑锅
:2005年11月08日07:55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康劲 

一年前的“郎顾之争”,把经济学家自打改革开放以来就有的光环“争议”没了。不久前,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一句“国内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又引起了舆论对经济学家问题的高度关注。11月7日中国青年报公布的民意调查,再次为这场经济学家的“贬值风潮”推波助澜。

  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

Read more

中国出现“奥肯悖论”


中国出现“奥肯悖论”

     “经济增长了,就业率就提高了。”这是人们很自然的想法,也是世界各国规律性的现象。然而,这条规律如今在中国似乎不“灵”了,当中国正在为经济增长欢呼时,却发现失业率也在增长。
    “经济增长速度快,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水平高,失业率低;反之,就业水平低,失业率高。”这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阿瑟•奥肯于1962年提出的著名“奥肯定律”。该定律论证了失业率与国民...

Read more

重化工业化”之争与我国当前的产业政策导向


“重化工业化”之争与我国当前的产业政策导向  赵国鸿

  原文发表于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2005年第10期头条

  重化工业和重化工业化的问题已在学者、官员中引发了多轮激烈的争论,吴敬琏、厉以宁、樊纲等众多知名学者表达了不同观点:一些专家认为重化工业化有悖中国国情,应该遏制重化工业化的趋势;另外一些人认为重化工业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必须借助重化工业的发展实现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还有学者提出重化工业化不应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角,要克服传统重化工业发展的弊端,等等。这场辩论是发生在煤电油运紧张、国家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大环境之下,因此引起...

Read more

为企业家服务的学者何错之有???


为企业家服务的学者何错之有???

湘女

(一)

近来,一些平面媒体、网络论坛等等大众传媒,甚至还有一些所谓左派学者,高声阔论这几年一些企业家(主要是民营企业家,也有部分国企老总)经营失败和违规事件的责任时,认为经济学家特别是接受现代经济学“科班”训练的经济学者是这些落马企业家的“帮凶”。

个人以为:经济学者们为企业家唱歌、为企业经营出谋划策,是无罪的!即使是谋略一些所谓合理避税(实则“偷税逃税”)和国企改制(实则MBO),他们的努力,他们的超越中国“时代”的思维,多年以后,必将被社会承...

Read more

官场“红楼”


官场“红楼”

? 张宗子

 





    胡林翼曾经感叹:“本朝官场中,全以《红楼梦》一书为秘本,故一入仕途,即钻营挤轧,无所不至。”清人好谈官场秘籍,盖风气使然。其实官场这一套用世之学,套句现成的话,也是古已有之,而且并不“于今为烈”。《庄谐选录》“官诀”条云:

    今日做官,灵巧圆滑四字缺一不可。有机必觉之谓灵,随缘能转之谓圆,用术不穷之谓巧,遇难不滞之谓滑。苟精熟此四字,做官...

Read more

坏女人的经济学


坏女人的经济学

? 邓艳珍

 





    在当今世界,男性通过征服世界并以此征服了女人,从此,在男女两性的竞争中,男性取得了绝对的胜利并把女性作为按自己秩序要求安排的客体。就这样,“美狄亚(古希腊女神)的悲剧,宣告了女性世界范围内的彻底失败”(马克思语)。

    然而,男性统治地位的确立和女性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并不意味着“女性意识”的绝对消逝和男性秩序安排的绝对稳固。在绝大多数女性服从男性秩序安排的同时,个别女性和女性群体则用&...

Read more

转载:独裁者的性命之忧


http://www.housebook.com.cn/200409/200409menu.htm

来自:著名的《书屋》杂志 二〇〇四年第九期

独裁者的性命之忧

? 王开岭

 





 

    从1989年12月中旬开始,在“打倒人民公敌”、“独裁者滚下台”的愤讨声中,尼古拉·齐奥塞斯库,这位几天前还“深受爱戴”的罗马尼亚总统成了一只丧家之犬,惶惶然在到处栽种着自己塑像的国土上东躲西藏,正像四十年前他亲口咬定的那样...

Read more

不想白投入,就停办哲学系


谁是谁非之长平专栏
  
  今年暑期,天上馅饼掉向复旦大学哲学系,有人要捐资千万美元,在复旦建立相对独立的哲学院,取名“柏拉图学院”。复旦哲学系教师大喜过望,憧憬未来,豪情满怀。事到如今,经过校方出面与捐资人斡旋,馅饼却掉进了法学院的口中,捐资翻一番,改用于建立法学院。
  这一则新闻看上去不过是学校内部纠纷,转载率却很高,因为它具有隐喻性,可以深入解读为: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大学要更人文还是更实用?外来捐资应该用于“扶贫”还是“傍富”?进一步还可以解读为:整个社会如何对待人文精神和实用技能的矛盾?虽然将法学当做人文精神的...

Read more

经济学家为利益集团服务无可厚非


经济学家为利益集团服务无可厚非

田学斌 / 经济学消息报

气候的变化是一连串事件。一层秋雨一层寒,气温逐渐下降,大风起,自然界的冬天来了。紧跟而来的,或许,也是经济学家的冬天。

再借菲歇尔被借用得太多的名言,可以恰如其分描述近来学界山雨欲来、黑云压城的境况:先是“郎顾之争”,经济学家被指集体失语;之后,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张维迎站出来回应,就有了“张郎之争”;跟着是顾氏被逮,科龙令人惋惜地陷入低谷;跟着就是群起责骂,经济学家的声誉受到了严重损害;进入秋季之后,流传网上的一篇奇文让年轻的学子群情激愤,随后是武汉大学的经济学梦之队的陨落,又是一边倒...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