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胡建波

生于1963年10月,民盟,研究生,教授.1984年8月至1990年3月,在西安大学任教;1990年3月至1992年7月,在陕西外事服务培训学院担任副院长;1992年7月至1996年7月,在西安外事学院担任董事长兼副院长;1996年7月至今,在西安欧亚学院担任董事长兼院长。

不要剥夺孩子的明天(教学方法篇一)


在伯庆的博客上读到杜威的一句话:“用昨天的方法从事今天的教学是对孩子们明天的剥夺。”如果我们做教师的能坦诚面对自己,我们恐怕不得不承认,我们或多或少在剥夺孩子们的明天。

我院刘瑾、田焱两位副院长刚从法国勒阿佛尔艺术学院考察归来,刘瑾教授介绍说,法国的艺术类学生80%以上的时间在实践,在干活。教师扮演了引导者,支持者和服务者的角色,进到教室里常常是空空荡荡,因为教室里的家具和设施随不同的教师和教学内容而变化;田焱副院长还感叹,“我们国内的学生80%以上的时间是在听,而不是干,甚至连学都算不上,而是被讲。”不能说教师讲授的知识和内容不对,问题在于强调教师讲授需要一个前提——学生能记住课堂...

Read more

不觉间时光飞逝(教学方法篇二)


 

在上篇博文中,我谈了如何应用新教学方法教学。随后,我抽时间分别听了刘瑾、田焱、王鹏飞、何源等老师为新员工讲的课,可以说各有千秋,他们普遍采用了案例研讨、角色扮演、游戏、辩论等方法组织教学,共同的特点是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中心。

梅里尔·哈明教授在《教育的革命》一书中,谈课堂教学的目标时曾说过:教学应促进学生的活力、尊严、自我管理、团队合作以及感觉(sensing)。下面我以这本书的方法为线索,再深入谈教学方法。

活力

无论什么样的教学内容,以上几点具有普遍的意义,并且最关键在于如何促进学生的活力,让他思考和表达。昨天早上王鹏飞老师讲课时,我担当评委的角色。其间,他提了...

Read more

美国和中国老师讲灰姑娘故事对比(教学方法篇三)


    朋友传给我一篇文章,作者不详,内容挺经典,中国版的内容有些过于丑化,我做了一些改写。与网友们分享。
 

中国版

    上课铃响,学生,老师进教室。

    老师:今天上课,我们讲灰姑娘的故事。大家都预习了吗?

    学生:预习了。(齐声)

    老师: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哪年出生?作者生平事迹如何?

    学生:书上不都写了吗,不会自己看!(私下嘀咕)

  &nb...

Read more

为什么接新生而不送老生?(教学方法篇四)


文章写成白开水记叙文,没人爱看,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完全可以设计一些悬念、冲突,让学生犯错误,以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和记忆。俞敏洪和徐小平的演讲受学生欢迎,大部分的内容不会是灵机一动的结果,几乎所有的幽默、笑话和故事都经过精心的设计。

案例教学的一般做法是讲发生了什么事,然后老师直接给出一个答案,听者很被动,显得很傻很天真。

在我院今年的新员工培训中,副院长刘瑾教授讲“与学生沟通”案例时,给大家看了一段同学发给她的短信:

尊敬的院长:又一个假期即将到来,很多学生们又要扛着行李去挤706408路公交车到火车站了.学校每年在开学初接待新生的时候,火车站都有校车在火...

Read more

2009年08月31日


生态体育场即将交付使用了,这项工程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和各位施工师傅的汗水,我的目标是建西安最漂亮的生态体育场,不是最贵和最大,是最美和最具品味。现在体育场终于掀起盖头来,请各位评委亮分。

发施工过程的图片,也是有别有用心地,是对这几天来博客评论的一种回应。

体育场的主席台

鲜花妆点的看台和主席台

体育场北门

塑胶场地旁的生态坡

体育场一角

跑道、看台和宿舍楼

体育场鸟瞰

施工中的体育场(正在做垫层)

施工进行中

我在施工中的主席台

 

 

 

学院合理化建议与投诉平台开通了!

  &nbs...

Read more

为学艺不成者鸣不平(教学方法篇五)


 我从前在欧亚学院毕业证上的签名,实在有辱作为校长的斯文,一直想重写,装大尾巴狼,可是又对自己的毛笔字没信心,直到今年,要在学位证上签章,无论如何都要换个像样的毛笔字签名,

我用当年练过的楷体,试着写了几遍,自己都看不过眼。学院高级顾问刘炳琦先生是位书法家,他看了我的毛笔字后,建议我临草书帖试试。我照猫画虎地试了试,果然有些不同。原来,草书或行书对每个字,偏旁都有讲究,并不是随每个人的兴趣来,只要你能照样而为,挺容易写得像模像样,毕竟咱还有点钢笔字的功底。

其实我上小学时,老爸曾经逼着我练过两年字,主临颜体。但是,写楷书一笔一划地从结构上,笔锋上磨练,好长时间不见长进...

Read more

新学期的开场白


 

    宣传部周岚采访我几个问题:

 

今年招生情况好吗?

挺好的!

全国今年计划外生源大萎缩。我们早有准备,轻松面对!

在陕西省退出了计划外招生市场。在全国也只有5个省招少量的“非常2+2本科直通车项目学生,不到1000人。

我院本省高职志愿填报率为170%,去年是130%;在其他各省的录取线大都有上涨;二本和三本圆满完成任务。

由于本科生源增加,为了控制学校总人数,有些省份今年不补录。而且明年还将进一步减少招生数量。

 

给老师们教师节的礼物?

培训。提高我们员工的终身就业能力。

...

Read more

直面甲流疫情


这么些日子过去了,一直没有更新博客。实际上,要写肯定离不开甲流这个话题,也正是因为这个话题,我很难下笔。讲严重了,恐怕打击校内师生的情绪,引起大家的恐慌。据说917日确认了4位同学甲流检测呈阳性后,她们和同宿舍同学中有几位一直哭哭啼啼,说是可能要死了。如果我在博客里放出重话,惊出人命来谁负责?这不是危言耸听,5.12地震中,西安高校就有同学因为受了惊吓,从楼上跳下,有伤的、有亡的。

那么讲些轻松的话。师生们不够重视,不戴口罩、不注意防护,如果蔓延起来,更是不堪设想。所以那个阶段学院的立场以学院的官方文件、正式通知为准,没有谁会对未来疫情发展有任何把握。

不单单是我为难,市、区防疫部门的...

Read more

我对徐小平有些看不过眼


《鲁豫有约》正在讲述1984国庆游行中“小平您好”标语的故事,三位北大生物系的校友应约而来,本本分分地回顾他们当时的初衷和有意思的过程。

我一面看着这段故事,一面隐隐约约有种感觉,我的老朋友徐小平可能会露面。我听敏洪介绍过,小平曾在北大第一个报道过这件事。

果然小平出场了,坐在鲁豫与三位北大校友中间。顿时间,《鲁豫有约》的场子成了小平的气场。小平是一贯地哑着嗓子,急急火火,让观众不由自主地先关注他。他先是介绍自己如何主动报名去北大,领导北大的校园文化活动,然后开讲采访“小平您好”标语时的灵机一动,和其实不波折但被他讲的很波折的采访经历。

看着小平在电视里似乎急急火火,实际气定神闲...

Read more

“大学毕业生起薪不如农民工”新闻背后的逻辑与警示


白领工作者的工资应该比蓝领工作者的工资高,这似乎是国人普遍的潜意识,否则上个月“大学毕业生的起薪不如农民工”的新闻不会闹出那么大的动静。

    我就这个话题请教一位多年侨居北美的朋友Peter.wang,他告诉我:“在加拿大,超市的收银员的工资约8/小时;银行、酒店的前台(Teller  servise)接待的工资约12/小时;后台职员约20/小时;而空调熟练技工60/小时;野外作业的石油工人100/小时。蓝领技工好像普遍比一般的白领工资高”。

    看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中国古语到了现代社...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