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丁伟岳

答网友
关于“30%”的进一步调查
“庞加莱的困惑”一文上网以后,反响之热烈出乎我的意料。这也使我感到有责任仔细检查这篇文章,特别是我引证的新闻资料,以免因我的检索不全而有疏漏。我的文章中说“第一次把这种说法公之于众的是《新京报》。在《新京报》6月5日的一篇报道中这样说,“据数学家杨乐介绍,如果按百分之百 划分,美国数学家汉密尔顿的贡献在50%以上,提出解决这一猜想要领的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的贡献在25%左右。中国科学家的贡献,包括丘成桐、朱熹平、 曹怀东等,在30%左右。””
现在发现,第一次做出报道的是新华网2006年6月4日,记者李斌的文章:“比哥德巴赫猜想重要得多”——关于百年数学难题的四问。[1] ...
为什么要提出百分比的问题?
为什么要提出百分比的问题?
有的网友不明白我为什么对“30%”这个问题这么关心,有些人认为这是借题发挥来攻击丘成桐。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做一个回答。
我认为“百分比”问题之所以重要,首先是因为这种说法已经损害了我们的国际形象。《纽约客》的长篇文章首先报道了这种说法:
“到了2006年6月初,丘成桐开始公开宣扬曹和朱的证明。6月3日,他在北京他的数学研究所举行了一次新闻发布会。研究所的常务主任试图解释曾在庞加莱猜想问题上工作过的数学家们的贡献的比例,他说,‘哈密尔顿的贡献超过百分之五十;佩雷尔曼大约百分之二十五;而中国人,丘成桐,朱熹平,和曹怀东等大约百分...
《南方周末》:庞加莱猜想余波未了
很少有人怀疑,困扰数学家达百年之久的“庞加莱猜想”已经被最终证明。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那个万众瞩目的英雄榜中,究竟应该有谁的名字?最近,这一事件由于北大教授丁伟岳院士在新浪博客上发表《庞加莱的困惑》一文而引发了...
答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记者问
青年周末(以下简称“青周”):你对于围绕庞加莱猜想的一系列事件提出质疑,具体质疑它哪几点?
丁伟岳:(以下简称“丁”):我的看法大概有几点。
首先,像庞加莱猜想这样严肃的科学问题应当在学术界内部进行讨论或辩论,而不应当求助媒体或任何外界力量来对学术界施加影响。因此,丘成桐教授6月3日举行的新闻发...
讲过的话是赖得掉的吗?
— 评丘成桐委托律师写的一封信
最近的一条消息说:据《南方都市报》报道[1],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日前委托律师在个人网站发表声明,称《纽约客》杂志8月28日一篇报道对他个人进行诽谤,他要求该杂志和报道的作者娜莎(Nasar)对错误作出更正,并为文中侮辱性质的描述作出道歉。
“庞加莱猜想风波”的年终盘点
“庞加莱猜想风波”的年终盘点
据新华社12月21日报道,“美国《科学》杂志21日公布了该刊评选出的2006年度十大科学进展,其中科学家证明庞加莱猜想被列为头号科学进展。”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