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丁伟岳

  上海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   1945年4月26日生于上海市,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文革”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生,1986年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丁伟岳在几何分析这一当代基础数学的前沿领域许多重要而困难的课题上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他推广了著名的Poincare-Birkhoff定理并将其应用于常微分方程周期解的存在性问题;他在著名的Nirenberg问题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首次证明了该问题有解的充分条件,这一结果与其它一系列相关研究有利地推进了具共形不变性的半线性椭圆方程的理论;他在调和映射的存在性问题和热流方法、Kahler-Einstein度量的存在性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上也获得了有国际影响的结果。目前丁伟岳指导的一个几何分析青年研究中心,集中了一批该领域的优秀青年数学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丁伟岳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陈省身数学奖和 求是杰出青年奖,他在1991年被国家教委和国家学位委员会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

庞加莱的困惑


庞加莱的困惑
 
6月3日,新华网发布了一条惊人的消息 ---- 百年数学难题被破解 中国科学家“最后封顶”。[2] 消息说,“哈佛大学教授、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3日在中国科学院晨兴数学研究中心宣布,在美、俄等国科学家的工作基础上,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数学家、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曹怀东已经彻底证明了这一猜想。”
 
使我惊讶的是,丘成桐教授是几何分析公认的世界级权威,他不会不知道当时国际上许多数学家认为:俄国数学家佩雷尔曼已经解决了庞加莱猜想。他的宣布似乎是在与众多的同行背道而驰。
 
此后国内媒体的欢呼和层出不穷的宣传报道已不用我在此回顾了,因为...

Read more

答网友


   很高兴有机会通过博客的形式同网友们交流。开这个博客当然不是"为了攻击一下丘";各种大家关心的问题,如果我觉得有必要表示意见,都会和大家交流。而且,我不认为与丘成桐教授有不同意见,根据事实提出我的批评,就是一种"攻击"。
 
    不同意见的交锋,辩论,其实是好的。辨,就是要辨明是非;论,就是要有论点和论据。通过辩论达到共识,达到多数人的团结,那就好了。这是一个理性的过程。但是,辱骂和人身攻击完全是非理性的,只有讲不出道理来才会需要这种低下的手段。
 
    对于"以正视听"网友...

Read more

关于“30%”的进一步调查


“庞加莱的困惑”一文上网以后,反响之热烈出乎我的意料。这也使我感到有责任仔细检查这篇文章,特别是我引证的新闻资料,以免因我的检索不全而有疏漏。我的文章中说“第一次把这种说法公之于众的是《新京报》。在《新京报》65的一篇报道中这样说,据数学家杨乐介绍,如果按百分之百 划分,美国数学家汉密尔顿的贡献在50%以上,提出解决这一猜想要领的俄罗斯数学家佩雷尔曼的贡献在25%左右。中国科学家的贡献,包括丘成桐、朱熹平、 曹怀东等,在30%左右。

 

现在发现,第一次做出报道的是新华网200664,记者李斌的文章:比哥德巴赫猜想重要得多”——关于百年数学难题的四问。[1] ...

Read more

为什么要提出百分比的问题?


为什么要提出百分比的问题?

 

有的网友不明白我为什么对“30%”这个问题这么关心,有些人认为这是借题发挥来攻击丘成桐。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做一个回答。

 我认为“百分比”问题之所以重要,首先是因为这种说法已经损害了我们的国际形象。《纽约客》的长篇文章首先报道了这种说法:

 到了20066月初,丘成桐开始公开宣扬曹和朱的证明。63,他在北京他的数学研究所举行了一次新闻发布会。研究所的常务主任试图解释曾在庞加莱猜想问题上工作过的数学家们的贡献的比例,他说,‘哈密尔顿的贡献超过百分之五十;佩雷尔曼大约百分之二十五;而中国人,丘成桐,朱熹平,和曹怀东等大约百分...

Read more

《南方周末》:庞加莱猜想余波未了


按:《南方周末》记者李虎军和袁玥的文章是一篇比较客观的报道,除回顾了过去发生的事情,还包含第一手材料,例如刚刚获得菲尔兹奖的陶哲轩教授的评论。关心庞加莱猜想的网友可以根据文章反映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独立的看法。
 
 
庞加莱猜想余波未了
 
记者 李虎军 实习生 袁玥
 
 

  很少有人怀疑,困扰数学家达百年之久的“庞加莱猜想”已经被最终证明。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那个万众瞩目的英雄榜中,究竟应该有谁的名字?最近,这一事件由于北大教授丁伟岳院士在新浪博客上发表《庞加莱的困惑》一文而引发了...

Read more

答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记者问


               答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记者问
 
 
    违反了学术规范

  青年周末(以下简称“青周”):你对于围绕庞加莱猜想的一系列事件提出质疑,具体质疑它哪几点?

  丁伟岳:(以下简称“丁”):我的看法大概有几点。

  首先,像庞加莱猜想这样严肃的科学问题应当在学术界内部进行讨论或辩论,而不应当求助媒体或任何外界力量来对学术界施加影响。因此,丘成桐教授6月3日举行的新闻发...

Read more

讲过的话是赖得掉的吗?


讲过的话是赖得掉的吗?
— 评丘成桐委托律师写的一封信
 

最近的一条消息说:据《南方都市报》报道[1],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日前委托律师在个人网站发表声明,称《纽约客》杂志8月28日一篇报道对他个人进行诽谤,他要求该杂志和报道的作者娜莎(Nasar)对错误作出更正,并为文中侮辱性质的描述作出道歉。
 
在丘教授的网站上还附有一封由律师H. W. Cooper署名的长达12页的信[2],这封信是写给《纽约客》报道文章[3]的作者Nasar和Gruber,以及《纽约客》核对事实的职员Rosenberg的。这封信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它用了3页多的篇幅来论证 “关于谁解决了庞加...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