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杨放春

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1957年3月出生于北京,汉族,中共党员。

教育资源信息化的开放运营模式


  教育资源信息化是今年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在资源共享方面,看得见、摸得着的就是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最核心的就是大学的各种课程。我非常同意李主任的观点,课程应该成为大学服务的一种功能,而且这种服务一定是开放的。

从科研的角度看,科技资源的开放也应该是高等教育资源开放的一部分,围绕着新型的科学技术,比如云计算、物联网等的发展,以前封闭在大学校园中的科技资源,比如科研设备,也可以通过网络载体,将大型设备的性能和能力资源,对外开放共享。

否则设备总是放在孤零零的实验室,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相反维护成本却越来越高。这需要我们找到一种可行的机制,建立...

Read more

下一代网络的运行模式


  记者:今天我们系列访谈活动,非常有幸请到了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的院长杨放春先生。我们现在进入一个通信和计算机融合的时代,计算机在整个通信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首先请杨先生介绍一下自己。

  杨放春:谢谢,确实通信和计算机融合是网络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我们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教学科研的显著特色就是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融合。我一直在做通信和计算机融合方面的研究,有一个技术叫智能网。智能网说起来主要是一个软件系统,但通信系统中的软件系统与一般的软件系统有很多不同,例如信令和协议的处理等等。我从93年开始从事智能网的研究和开发,到98年的时候,开始实施大规模的产业化。目前在国内固定智...

Read more

物联网的发展更应关注行业应用


  12月19日,国内首届“物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我也有幸参加并做了报告。以下为报告内容,为发表文章略作修改。

 

面向行业应用物联网的共性支撑技术



  物联网不是全新的网络架构,或者全新一代的网络。这要看传感网怎么理解,如果把它理解成一个传感器网站,确实是我们说网络延伸的神经末梢更加丰富。如果说到它的“感知”的“知”那,那可能说后台的计算,包括大量应用导向的服务更需要关注。

  我的题目是“面向行业应用物联网的共性支撑技术”,不是想讲技术本身...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