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礼

现任《国际航空报》社总编辑,资深媒体人。

媒体工作经历包括中央电视台、行业报、北京晚报经济部、北京现代商报产经商业部主任、《商界》杂志、《中国商业评论》杂志北京采编中心负责人等。


对话胡泳谈张瑞敏


  对话人■李礼 国际航空报总编辑

              □胡泳(著名新经济学者,《北大商业评论》副主编,国际航空报《空中商学院》院长,曾任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联播》主编,《对话》总策划等。被称为洞察数字社会的重要性并将其引入中国人生活的第一人。

  海尔,这个中国的明星企业这几年似乎很低调,最近出版的《海尔的高度》(浙江人民出版社)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成长中的一个中国跨国公司正在做的事:流程改革与创新,再造全新自己。作为财经作家的胡泳,曾成功地推出了《海尔中国造》...

Read more

倒霉的家乐福


  林昭

  1968年4月29日,36岁的林昭在接到一张死刑判决书后在上海龙华被枪决,随后的5月1日,林昭母亲家被公安人员索取5分钱子弹费,这是她为自由付出的最后代价。

  50年代,林昭以江苏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她是那个时代因言获死者中最为惨烈的一位,她用鲜血写下的《判决后的申明》等文字令无数同时代男儿汗颜。

  整整四十年过去了,在这个莺歌燕舞的春天里,不知还有多少人会想起她和那个“染

  满中国知识份子和青年群之血泪的惨淡悲凉的年份”(林昭)

  80后pk90后

  不知道为了什么,&ldquo...

Read more

作家副省长与美女副省长


  张平

  在中国,写反腐败题材的作家不少,但写反腐败写成省级领导的实在不多,张平就是一个。

  曾写过《法撼汾西》、《抉择》、《国家干部》等反腐文学的作家张平,今年1月22日当选山西省副省长,3月14日,在北京参加“两会”的他坦言,这个工作让他忙得吃不消,“太忙了,太累了”。

  张平称,“如果让我现在再写个省级领导干部,肯定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那是当然,现实与虚构的文字本来就有很大差异,况且张作家如今变成了张省长,看问题的角度自然也产生了变化。

  周汝昌

  周汝昌的登台露面,...

Read more

被侮辱和被伤害的人


  沈殿霞病逝

  1960年,13岁的沈殿霞出演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一树桃花千朵红”,2008年2月19日,花谢人去,63的她在香港去世。

  招牌笑声、猫头鹰式发型及眼铐是沈殿霞的招牌标记,更因体型丰满被称为“肥肥”,是港人心中公认的开心果,开心果的离去和一大把艳照的出来,为香港娱乐业的“不健康”增加了新的注脚。

  陈冠希道歉

  “肥肥”去了,而有的人也终于回来了.

  2月21日的12分钟对陈冠希来说一定很长,从15点06出现在发布会现场到15点18离...

Read more

搜狐往事


  搜狐10年,遵嘱写点东西,此时突然发现自己确实在不经意间见证了这个公司的成长,只是回头一看,发现时间如白驹过隙,世界原已物是人非。

  大约在2000年末2001年初的时候,搜狐在纳斯达克上市不久遭遇寒流,股票一度跌到被称为垃圾股的价位,我对张朝阳做了一次专访,虽然他仍然信心十足,并对华尔街对不懂搜狐表示遗憾,但感觉那确实是包括搜狐在内的很多公司最困难的阶段。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末,我派记者再次去专访张朝阳,为现在服务的《国际航空报》做一期年中财经名人专题,看稿时发现,尽管搜狐的股价已今非昔比,但张仍在强调,华尔街还是不懂搜狐。

  而当年主持搜狐PR工作的王昕、曾怿至...

Read more

媒体审判的水平


  许智宏

  2007年12月31日晚,北大校长许智宏在该校百年讲堂上唱了一首《隐形的翅膀》,学生们大为满意,而网民们则讨论激烈,喝彩声自是不断,但也有质疑者认为这是校长在作秀。

  批评者大概忘了北大老校长蔡元培曾发起成立过“歌谣征集处”,在《北大日刊》开辟由刘半农编选的“歌谣选”专栏,再说连《周礼》的“六艺”里都容得下一个“乐”,我们怎么能容不下这位65岁的可爱长者呢?

  塑料袋

  塑料袋是2008年的第一个热门物品,因为从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的免费塑料...

Read more

无神论者的圣诞节——搜索年代的生活史(32)


  杨二车娜姆

  12月14日,意大利最著名的报纸之一、《共和报》以“娜姆,中国歌手向法国总统萨科奇示爱求婚”为题登出新闻,让杨二车娜姆几乎成了世界级的热门话题。此前,这位中国娱乐人物曾在自己博客中公开向萨科奇表达爱意,引起一片哗然。

  虽然不少网民对杨二“把人丢到国外感到气愤”,但也有不少人对她这种敢于想象,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的胆量,敢于把娱乐业炒作推向国际化的惊人之举表示欣赏。不过,最倒霉的应该是那位刚上台的法国总统先生了,自己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成了一个中国女人的眼球经济垫脚石。

  南海1号

  南宋古沉船&l...

Read more

恶搞对国人幽默细胞的贡献


  余虹

  12月5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余虹在自家跳楼自杀,这是一位引人关注的老师,他是国家重点学科文艺学学科带头人,还是学术期刊《问题》与《立场》的主编。

  不过人们大可不必对此议论非非,事实上他在今年9月的一个文章里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一个人选择自杀一定有他或她之大不幸的根由,他人哪里知道?更何况拒绝一种生活也是一个人的尊严与勇气的表示,至少是一种消极的表示,它比那些蝇营狗苟的生命更像人的生命。”

  早年自杀的王国维在论自杀者时,推测了两种情况,一是“力不足以副其志而入终绝望之域”二是“意志之...

Read more

我害怕商业文化统治一切


  我对目前中国商业文化统治一切非常不认同。

  互联网的影响力太强了,让你原来的很多思维、信念坍塌掉了。

  我首先认为自己是个媒体人士,严格意义上不是一个专业知识分子。

  我最害怕中国社会变成没有价值,没有尊严,没有信仰的社会,所有的中国人变成做事无底线,做人无原则的人。

  中国的未来学家?

  本报记者:外界对你的评价一直很高,在关于数字化对中国影响方面,因为把《数字化生存》翻译到国内,你被称为“中国数字化的第一人”,如何看待这个评价?

  胡泳:这是我个人比较自豪的一件事情。我刚开始做互联网是1995年的时候,到现在...

Read more

领导犯错 纪律缓冲法律?


领导犯错 纪律缓冲法律?

科学表明,一个人的潜能一旦被开发出来,许多事令人不可思议。我想,好事发此,坏事亦然。近阅时事,发觉几件平常之物显出本领:一是耳朵。安徽省一官员耳听八方,在家中用公费打出电话费22万元。此耳可谓不辞劳苦;二是眼睛。广东某地某高官(人大副主任)眼色一使,神会者颇多,衙内们于是乎经商轻取几千万,此眼可谓目光深邃;三是脑袋。某大型钢铁厂,投资后飞快亏损4个亿,有关领导称,事先没有经过仔细考察。此脑可谓难得糊涂。凡此种种,见得多了,让诸多小民知我者不禁产生了一种良好的愿望:祝领导们用好自己的东西。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