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何党生

中华大地,西高东低,大河东流,趋势也!何老师也, 日食无米之炊(读书),无字之书(思想),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头脑里奔跑思想千军万马,述而不作。

王阳明年谱:王阳明四十岁论晦庵象山之学、方献夫拜师、送甘泉奉使安南


先生四十岁,在京师。

正月,调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

武宗正德六年,辛未。先生四十岁住在京师。正月,调任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

 

论晦庵、象山之学。

王舆庵读象山书有契,徐成之与辩不决。先生曰:“是朱非陆,天下论定久矣,久则难变也。虽微成之之争,舆庵亦岂能遽行其说乎?”

王舆庵阅读陆象山先生的书深有领会,徐成之和他辩论而没有结果。先生说:“肯定朱晦庵,否定陆象山,这成为天下的定论已经很久了,时间久了就难以改变。即使没有徐成之和他的争论,王舆庵难道就能把他的学说行之于世吗?”

成之谓先生漫为含糊两解,...

Read more

王阳明年谱讲读16:职务屡迁,广收学生(三十九岁)


  正德五年(1510),王阳明贬谪期满,在朝中多名官员的推荐下,他被任命为江西吉安府庐陵县令,终于可以离开贵州,踏上东归的道路。

  王阳明从贵阳到江西的归途中,意外遇到了冀元亨、蒋信、刘观时等一批优秀学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知行合一”的本体,他采用了静坐的教学方法。这些学生通过静坐,对他的学说有了亲身的体验,教学效果很好。这让王阳明大受启发,他意识到静坐也许是让学生进入心学的一个捷径。

  三月,王阳明到达庐陵,正式开始他的地方治理工作。庐陵地处江西中部,是连接周边四县的交通要道,当地商贸发达,重利思想原本就比较盛行,外加上繁重的官府赋税摊派,导致当地...

Read more

王阳明年谱讲读:15 应对挑衅,知行合一(三十七岁、三十八岁)


  但王阳明的讲学也招来了当地思州知府的不满。因为在知府的眼里,王阳明是戴罪之人,应该低调生存,现在却开始在自己管辖区域内大肆讲学,而且是与朱熹理学不同的学说,成何体统?思州知府决定派人到龙场砸场子。

  但非常不幸,砸场子的人在龙场遭到了当地人的痛打,因为他们看不惯有人欺负敬爱的“王老师”。知府大人勃然大怒,立即向上级告状。贵州按察司副使毛科(字应奎)就致书王阳明,让他向知府行跪拜之礼,并向其道歉。

  这是王阳明到龙场后遇到的一件棘手事,他思考后,给毛科写了一封很有水平的回信。这封信以义自守,刚柔并济,信中表达了以下几层意思:

  第一,本地居民殴打差人...

Read more

王阳明年谱讲读14 圣人之道,素位而行


  古往今来,关于悟道、得道的记载很多,民间流传的关于佛家和道家得道的故事更多,而且这些故事往往充满了神话色彩,如传说中的法海和尚、济公、吕洞宾、道士葛洪等,他们或者可以降妖除魔、惩恶扬善,或者能够飞升成仙、长生不老,这些得道的“好处”常常令凡人羡慕不已。可是,悟道真的有那么神秘吗?

  董平先生把“开悟”定义为:“它是对某种长期以来困扰着自己的问题不断地深入思考、不断地反复沉思而最终达到的一种豁然贯通、豁然开朗的境界,是一种独特的精神境界或者心灵状态。”说白了,开悟其实只是一个人心智模式转换的过程,生活中不乏类似...

Read more

王阳明年谱讲读13 龙场悟道,心学诞生(三十六岁~三十七岁)


  在明朝,贵州是真正的蛮荒之地,也是发配死刑犯的地区之一。王阳明的壮举令很多正义人士钦佩,朋友听说他被贬到贵州龙场,纷纷前来送行,酒席上大家免不了饮酒作诗,慷慨人生一番。但豪言壮语并不能抵消个人生存的困惑,离开了京城,王阳明陷入了纠结之中:一方面,他对仕途有点心灰意冷,不愿意去贵州龙场这种蛮荒之地,想要归隐山林,一走了之。可是,另一方面,他又担心此举会牵连到家人的安危。

  抉择,艰难的抉择!王阳明不知该何去何从。

  正德二年(1507)三月,36岁王阳明到了杭州,他以养病为由先后寄住在净慈寺和胜果寺等地。

  据《年谱》记载,刘瑾并没有打算宽恕王阳明,而是暗中派锦衣卫尾随其后...

Read more

王阳明年谱讲读12 官场剧变,因言被贬(三十三~三十五岁)。


  弘治十七年(1504),三十三岁的王阳明在出入佛老两年后,决定再次回归仕途。在父亲王华的帮助下,他被聘为山东乡试的主考官。经过两年的亲身修炼,王阳明对佛老的不足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对儒家的学说也有了自己的体悟,所以他出的考试题目围绕“老佛害道”“礼乐之制”“用人”等一系列问题展开,复兴儒家道统的意图十分明显。这次乡试选拔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很多被王阳明录用的人后来都成为名士,此次考试也被人们评价为“得人最盛”。

  九月,王阳明回到北京,被任命为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在山林苦修佛道的日子...

Read more

王阳明年谱讲读11:身心疲惫,再次入山(二十九~三十一岁)


  王越的陵墓顺利竣工,为了表达谢意,王越家人送金银财物给王阳明,被他一一谢绝。看到王阳明对财物不感兴趣,王家就把王越生前的佩剑赠给他留念,王阳明欣然接受,原因是他几年前曾梦到威宁伯王越把弓和剑赠送给自己,王阳明认为这是天意。

  弘治十三年(1500),二十九安王阳明接到新的任命,他成为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主要职责就是审核云南省呈报上来的案卷。在刑部工作期间,王阳明依然保持了他全身心投入的作风,与刑部的一众名士一起大力推进司法革新工作,为刑部带来了一些新气象。据说,有一天王阳明去牢里巡查,发现刑部利用囚犯口粮养了很多猪,他感到十分震惊,认为这有违人道主义和朝廷的旨意,就给上司提议革除...

Read more

王阳明年谱讲读10 步入仕途,上下求索


  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弘治十二年(1499),王阳明第三次参加会试,考了第二名的好成绩,殿试后被定为二甲进士第六名,终于金榜题名。

  王阳明二十八岁时终于正式踏入仕途,将近十年的努力,其中的甘苦一言难尽,但无论如何,他总算名正言顺地进入了士大夫阶层,终于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站在吏部的门口,即将而立之年的王阳明对自己的仕途充满了激情和期待。

  儒家向来倡导“内圣外王”的人格追求。“内圣”对王阳明来说显得晦涩而缥缈,虽然“格竹”已经过去了十多年,他的理学造诣也已经今非昔比,...

Read more

王阳明年谱讲读9 迁居绍兴,沉溺养生


  在王阳明“以动心为耻”的背后,却难掩他心中的那份失落,考场上的失利,再次促使他把目光转向了道家养生。

  王阳明考试失利,按照父亲王华的吩咐,回余姚筹办举家迁往绍兴的事情,顺便散散心。

  钱德洪在《年谱》中没有详细记载王阳明回老家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只是含糊其词地说了一句“是年先生谈养生”。

  不过,据1束景南先生考证,王阳明正是从这段时间开始沉溺于道家的养生功夫修炼。王阳明此行大概经历如下:他九月从北京出发,十月经过南京,专门拜访了朝天宫道士尹真人。经束景南先生考证,尹真人又称尹山人,早年一直在京师传道,后云游到南都,就留在...

Read more

"妈妈岗:帮助女性平衡家庭与事业!"


  近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兴起了一个新兴的女性职业,叫妈妈岗。而“妈妈岗”等工作机会的出现,为她们提供了重新融入社会和获得自我实现的机会。

  所谓的妈妈岗,是为妈妈们量身定做的一种工作,时长较短、请假灵活、薪水有点打折。这种岗位的工作时间、管理模式相对灵活,方便妇女兼顾工作和育儿。该政策旨在吸纳抚养*12周岁以下儿童的妇女“妈妈岗”是为妈妈们量身定做的一种工作,时长较短、请假灵活、薪水有点打折。

  也有人指出,“妈妈岗”这一提法会加深就业性别歧视与育儿分工的不平等,建议修改为“亲子岗”。...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