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陈世鸿

清醒源于对酒精的拒绝,关于生活,关于互联网。互联网战略与天使。著有未来学趋势作品《裂变——看得见的未来》。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从.net到live的互联网秩序


回顾2000年,微软开始向外界宣传其.net计划,微软官方给出的.net解释是“.net是一种软件”,“它在第三代互联网中发挥的作用,就像Windows在第二代个人电脑中发挥的作用一样”,“通过更友好的界面,更容易地将应用程序组合在一起,在各种设备上运行,无论对个人电脑还是非个人电脑设备,都能提供相同的体验。”
 
    比尔盖茨曾经说,“我们将Visual Studio.net视为下一次开发机遇,创建XML Web服务的关键,它很快会成为所有主要新软件开发的...

Read more

迷失在教育中


看了许晓辉写的迷失在阅读中·在博客上撒点野,有一点淡淡的伤感,我和晓辉算是朋友,但我的伤感却不是对他,教育的问题真的很大。
 
    我曾经写过一篇博士杀人背后的教育错位,那是发生在北京理工一个博士生杀人之后,此后又发生了很多起研究生/博士生自杀的事情,一些学生还是就读在北大这样的知名学府,并不是说北大发生这样的事情就怎么样了,而是发生在北大更能说明问题。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教育还能传道、授业、解惑吗?
 
    学生自杀,个体原因可能多种多样,...

Read more

社交时代的媒体


  我一直是自媒体的悲观者,尽管我坚持博客写作已经十年,但我一直不认为这该归为媒体工作,在我看来,媒体是具有看门人的公共传播,否则内容再好也不是媒体。

  我在媒体是什么中提到“媒体是公共环境的一部分”,作为公共环境当然要为公众提供公共价值,媒体需要看门人,一方面社会性的公共价值并不能自发产生,即使群体能够形成共同价值,也需要足够长的时间;另一方面媒体是应该尽可能提供对用户有价值的信息,而不是成为信息泡沫的收纳箱。这两个方面都要求媒体有选择性,能够对信息价值负责,也就是要有信息看门人。

  传统媒体的看门人是媒体机构委任的,从编辑到主编,他们是专门的把...

Read more

RSS阅读器尸检报告


  Google Reader将于2013年7月1日停止服务,许多老互联网人觉得是一件大事,其实,许多近些年才进入互联网的新人,或许还没有听说过Google Reader。

  Google Reader密切相关的还有一个词:RSS,如果你不想做RSS考古,就不必点进去>>解读RSS新闻聚合的未来。

  在03年前后,互联网所谓web2.0浪潮开始兴起的时候,有很多新的互联网形式涌现,当时RSS阅读就是一种,RSS阅读是一种阅读博客或者新闻的方式,新闻博客网站提供RSS格式的内容输出,阅读器可以把多个网站的内容整合到一起,简单说,通过阅读器可以同时阅读多个站点的文...

Read more

新闻已死


  《The Daily》停止出版,引发一些声音,典型的两种观点:一种认为The daily作为报纸的数字化尝试,它的关闭说明数字并不能取代纸张,至少无纸化进程没有想象的快;另一种认为报纸迟早还是要完蛋,只不过报纸直接转换到电子版并不适用。

  报纸的命运将如何?早在05年,在探讨媒体模式变革时,提到一个关于新媒体预言的flash:2014年3月9日(星期日)Googlezon公布了EPIC「进化型的个人信息架构」(Evolving 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Construct),最终击败Microsoft(微软),并几乎终结传统媒体。那个Flash很具冲击...

Read more

自媒体误导的传统出版业


  最近几年来,传统纸质出版业遭遇了巨大的挫折,报纸杂志的出路在何方?曾几何时,一个叫做“自媒体”的名词日渐流行,似乎媒体的一切命运已被它悄悄掌控。

人们津津乐道的自媒体到底什么呢?细说起来,自媒体这个名词是个舶来品,与它含义最接近的有两个词:We Media(众媒体)、Interpersonal Medium(人际媒介)。

众媒体(We Media)的原本意思是说,网络论坛、个人博客等个人直接书写的内容将成为新闻流程的重要环节,众媒体将是未来的主流媒体。注意,We Media中We是复数,所谓未来的主流媒体,是基于众多博客群体。当把“众媒...

Read more

社交的终结


  今天互联网从业者津津乐道的社交网络服务(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或者直接叫做社交网络,在web2.0浪潮刚兴起时,更多被翻译为社会网络服务或者社会化网络服务,社交网络初期的发展并不快,尤其在国内,一直内涵不足,直到facebook、twitter开始流行,而且中间貌似还沉寂过一阵子,到近几年,社交网络终于熬成了web2.0时代的大明星。

  毫无疑问,web2.0以来,社交化确实是互联网发展的最重要动力。

  社交化刚刚兴起的时候,设计者希望网络服务能够借助到人们真实社会关系的力量,不过,苦于那时网络业务单薄,互联网还只能玩儿纯粹的...

Read more

自由传播的版权困惑


   黄继新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维基百科创始人吉米·威尔斯要出来替英国大学生Richard O’Dwyer鸣不平?

  Richard O’Dwyer是一名英国的大学生,他因为创办一个让人们免费欣赏电影的和电视节目的网站tvshack.net而受到侵犯美国版权的指控,不过,tvshack.net并不直接提供电影,而只是把用户引导到其他网站。

  关于版权的吵吵嚷嚷由来已久,看上去像是个容易分清是非的问题,实际上并不容易。

  私有财产是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核心,在西方国家,私有财产的保护是非常重要且不容侵犯,因此,盗窃要受到严厉处罚...

Read more

蛮荒与进步的版权困境


  年初的时候,针对美国的网络反盗版相关争议,我写了一篇“‘反盗版’为什么会遭到抗议”,很快战火烧到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新一轮的修订正在进行,其中涉及到一些权利内容的调整,掀起了轩然大波。

  关于网络版权几年来,我写了十余篇文章,网络版权保护一直存在着争议,概括来说可以总结为一个矛盾:版权权益保护与快速传播的矛盾。我说这是一对矛盾,会有很多传统版权人蹦起来:主观上偷还有理了,还要讲什么客观上有矛盾。好吧,且听我慢慢道来。

  私有财产在许多国家是毫无争议的私有物品,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此,所有涉及到财产的问题,是不...

Read more

信息化的中国机会


  作为新兴发展国家,中国与发达世界的差距在哪里?我们不妨从社会演化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西方是契约+规则的工业市场文化,因此,企业管理容易规则化,有客观稳定的规则,利用软件辅助也容易执行贯彻。

  而中国是博弈式的领导文化,一切以领导(人)为中心,规则要么缺失,要么无法稳定执行,因此,即便公司采用了管理软件,常常是两张皮,软件上一套,实际另一套。

  这种文化差别的社会学基础是:

  农业时代的社会关系是血缘关系为主,并辅以地缘关系的社会结构,社会是以人固有血缘为中心组织的。

  工业社会契约关系取代血缘关系,社会是以契约+规则方式来组织的。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