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任俊正

本是诗人、作家,人大管理学博士,咨询公司合伙人,现隐居京城,实为闲人

悬空的战略


近段时间以来,我对战略一词出奇的警觉。对一些与战略相关的人,相关的事,相关的书,相关的文章,也出奇的警觉。很多时候,这种警觉是带着一份欣赏或质疑的态度。我经常带着有点兴灾乐祸的心情,看着电视节目中那些成功的商人大谈战略,大谈从蓝海到红海的故事,大谈自己的感悟与启发,因为我从中听不到实施的逻辑;我也经常到书店里看那些卖"作者"比卖书更重要的图书,看书后那些一个个无比辉煌的简介,也看书中所隐藏的一帮枪手手握剪刀的身影。很多时候感到经典书还是经典,以至于自己不敢炮制模型或理论;我也到图书馆去,在学术圈中,与朋友讨论战略是什么,讨论如何用用结构方程或者回归分析去研究那些影响战略的变量,讨论设计一...

Read more

如何用人有点学问


  职场聊斋之三

  谁都知道用人的重要。“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管理就是要调动人的积极性”、“管理就是要凝聚人”等等,类似的说法非常之多,都是在强调用人的重要性。
  关于如何用人的道理,许多人也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讲出了领导要信任下属,要学会观察人和判断人。“用人所长”,强调了用人要能够发现不同人的优劣势,要扬人所长,避人所短。还有很多再简单不过的道理,都从不同侧面道出了用人的艺术。
  道理是道理,到实际管理工作中,不是每个人都懂管理的艺术了。...

Read more

莫要误读母子公司管理


  国企里的事情就是有点奇怪,但是对这些奇怪的事情,大家又不觉得奇怪,这更让人奇怪。

  关于母子公司关系,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既然都是独立法人实体了,母公司有什么权力管子公司?改制之前,大家以行政命令为纽带联系在一起,母公司不叫母公司,一般叫总厂,叫总公司;子公司也不叫子公司,一般叫分厂,分公司或者二级单位。改制前,行政命令中,总分之间当然是一个大家庭,大家也感到自然需要服从。现在改制了,二级单位或分厂成为了公司,母子公司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在这一点认识上,特别迷惑。

  那么,改制后的母公司是否拥有对子公司的控制权,或者控制权来自于何处?

  答案是肯定的,以产权为纽...

Read more

民企职场生活是“扭曲”的?


  职场聊斋之二

 民营企业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它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自然也就有关于民企与国企、外资,甚至与公务员工作的比较。这类比较,常常自然不自然进入到朋友聊天的的话题中。

  笔者有一次记忆深刻的聊天。聊天的几位都是职场高手,可以这样说吧,都是有点小小事业的。其中一位在知名民营企业里任财务总监,她讲都在这个企业做了三年了,不知下一企业在哪里?想到到了四十岁还要去找工作,就害怕。(谈话后不久,她所在的企业就让另一家知名民企声势浩大的兼并了);另一位是HR总监,她进入到公司以后,帮助公司建立了一套体系,非常辛苦。现在做完了,工作进入到了程序化阶段,似乎自...

Read more

管理层中的单身会越来越多?


  职场聊斋之一

  这是一个并不非常有趣,但在朋友聊天中可能会自然谈到的话题。

  一次,与几个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在一起聊天,这些人都在不同单位做着管理性的工作,如财务管理、战略管理等,属于中高层。其间有单身男性,单身女性和已婚男性和女性。年龄上都已是过而立之年,说残酷点,正向困惑之年奔着呢。话题自然说到了恋爱婚姻上了,说到现在越来越多事业有成的人未结婚,这些事业有成的人相当一部分是单位里是管理层。管理层中的单身会不会越来越多,于是各位聊了聊各自的想法。

  聊天中的单身男性和女性的有共同的地方,主要就在于这些年一直都在奋斗着,学习和工作的变化相对较大,甚至城市的变换也大...

Read more

绩效文化强调什么?


  绩效文化主要强调效益观、考评观与分配观三个方面。

  效益观,强调文化是为企业效益服务的,是试金石。如果一个企业文化不能促进企业效益的提升,这种文化就是不健康的。实际上,效益也是战略价值体现方式之一。绩效文化更多倾向于文化要为效益服务的。考评观强调公平。通过科学的评价方式,通过劳动者的付出多少、难易、好坏进行评价,以便为战略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进行评价,对岗位工作进行评价。一个企业如果不能树立起考评意识,就不能说是强的绩效文化。分配观强调差距。公平不等于平均,和谐不等于大锅饭。差距恰当地体现了劳动的价值,绩效文化才得以体现。

  绩效文化体现在三个方面...

Read more

张茵念歪了劳动法的"经"


首富必竟是首富,一举一动都会引发阵阵风波。如果再是涉及到“敏感性”话题,更会让人们潜伏心底的“仇富”意识不由泛起。如果表达出来的观点稍欠公允,便更会引火烧身了。
 
首富张茵便是一例。
 
想当初,这位来自珠三角的女首富突然走进公众视野的时候,不知引起过多少人的感叹,不知激起过多少位女性奋斗的激情。然而,在那份感动尚未完全平息的时候,她又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两会上,张茵提出了两个令许多劳动者不太理解的提案,其中之一就是要求修改劳动法,“取消无固定期限合同”。这回带给许多人的不是感动,而有点...

Read more

人际关系的商业规则


     商业规则是什么?从原理上来看,就是等价交换,你有我需,你来我往。既然是等价交换,就必然有一个平衡点,你供的,我求的,不吃亏也不占便宜。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是短期平衡,还是长期平衡?短期内,占便宜,长期内可能吃亏。长期又是多长?

  曾一度受到很久以前的一件事情的困惑。我的一位朋友,人缘非常好,和他交往的人都非常敬仰他。做为穷学生,我们也常常收到他送的礼物。这使得其他人都感到非常不理解,按道理是我有潜在有求他的事情。在这个社会上,一般都是这样,官小给官大送东西,年轻的给年老的送东西,供应商给客户送东西,因为你有潜在的需求。也就是说...

Read more

应届生找工作应"展示"什么


  最近帮人面试了几个应届生,可能因为怕自己没有工作经验的缘故,他们自然想把话题引过自已的实习经验方面。据我与人力资源管理者打交道的感觉,短暂的实习经历可能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胜出,但并不能代替企业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素质能力。不同岗位可能需要的知识、经验、技能等方面是不同的,但做为一张白纸的“应届生”,人们看中的可能更多的是潜力。

  潜力并不是几句壮语可以表明的,它需要证明。结合近期的面试,我希望能够向应届生找工作提供几条建议,也就是应该展示什么?请注意,我只能从我专业的角度理解,提供不了面试技巧之类。

  之一:用专业知识展示专业潜力,而不仅仅是专业成绩...

Read more

不是每个人都会做上司


企业真是个奇怪的地方。有些非常聪明的人,在企业里说变笨就变笨了。
 
一个年轻人在自己的岗位上表现非常优秀,某一天被某一上司看中了。这个领导感觉到自己手下的都是笨人,于是对聪明人非常看重,便给这个聪明人以重用。但很快上司发现这个人开始变笨了。连一些小事再怎么做都跟不上领导的思路。
 
“基层跟不上中层的思路,中层跟不上高层的思路”,这种现象在企业里比比皆是。
 
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聪明的年轻人变“笨”了?答案可能只有一个,没有笨的兵,只有笨的上司。不是每个人都会做好上司的。
 
有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