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任俊正

本是诗人、作家,人大管理学博士,咨询公司合伙人,现隐居京城,实为闲人

北京小企业大老板咋那么多


地处北京的企业,总似乎有一种占据置高点的优越。一个不点大的企业,动辙就是全国视野,至少也暂时将目光投向长江以北。一些稍微大一点的企业,也总想想着自我冠以国际化特色。“我们的某项技术在国内是领先的”,“我们的对手只有国际上”等等语言,若出自于外地某个县城或地市的企业,说话的人也会感到不安,但在北京似乎是理所当然,不容置否。于是,你会看到,可能是一个偏僻写字楼的一个小小房间里的小小公司,员工也会以职业化的形象给你描绘企业将红旗插遍全国的计划。这一场景,常常让你感叹北京企业里人的眼光、胸怀及能力。可是,如果你试图走进浮华背后的这些企业人的世界,你...

Read more

企业战略到底"战略"什么?


  世界上的事情最怕就是问个为什么?譬如,当整个社会的大肆渲染战略的重要性,在大谈倾力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时候,许多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也不能免俗,言必称战略似乎成为了一种时髦。可是当问到,具体到日常行动中,企业战略到底“战略了什么”?却常常得不到答案。这个问题可以换个说法,你的战略是否真落实到了你的中层干部具体行动之中?战略之后与战略之前,他们的管理行动中是否发生了显著性改变,改变的逻辑又是什么?确切地说,能形成在社会上被认可的理论自然有其逻辑严谨性,可是当一个个朴素的问题提出来时,许多拿来主义者却并给不出答案。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很多很多企业中,战略往往...

Read more

《赢在中国》评委的“迂”“滑”“辣”


《赢在中国》无疑是一个好节目,“在路上”的主题曲让许多创业路上的行人常常热泪盈眶。选手们风采各异的表现,评委们妙趣横生的点评,主持人力求智慧的主持风格,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某种程度,每周一次的节目相当于给路上的人每周一次的心灵洗礼。

节目评委的风格也是各异的,仔细品评起来也是很有意思的。这里仅拿3月4日出镜的三位评委俞敏洪、熊晓歌、史玉柱作为样本,幽评委一默。

1、俞敏洪的“迂”

俞老师是书生出身,其现在所创办的新东方集团也是搞教育的,好为人师的特点也在评论中十分明显。他向选手提问题时,似乎往往已经预先设置好了答案,有点象启发...

Read more

三类公司应聘你悠点去


  现在人才竞争激烈,好象一下子中国的人才都挤到人才市场或招聘网上了。那方面的人才都是非常之多,竞争非常激烈。你到网上搜一下,似乎不论什么专业、什么学历、什么职称,不论你按什么方法去搜,都可以搜一大堆人才。来招聘的企业似乎要求也越来越高,学历要求从高中到专科,从专科再到本科,一路上涨,现在还时传来博士生找工作的尴尬;对技能的要求,对工作经验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应聘者不由感叹工作真是难找啊。
  然而,工作虽然难找,有几类公司你却要悠点去。非法的,如要押金、压身份证、毕业证之类,那肯定不能去的。这里所说的是指不直接属于违法,但会让你感到不舒服的那些公司。这里的不舒服是指不长的...

Read more

管理培训最好"苦"起来


自已革自己的命必然是痛苦的。
 
如果期望通过培训自己解决自己的管理问题,培训的“苦”当然也不例外。
 
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给我抱怨“培训投入大但收获小”,我不由得想起了上面的话。这家公司曾经请过名震江湖每天收费数万的大师讲过课,也请过名不经传但也颇能讲的一般培训师讲过课,往往都是学员听的时候感到很愉快、很共鸣、很深思,但听完课的第二天一切照旧,并没有太多改善。
 
企业里常常总是这样子的。一些管理问题年年提,月月提,但提完之后,到了年底一切照旧。培训也不例外。每回都期望用培训来解决某个特定管理问题...

Read more

"画虎不成反类猫"的管理


 春节期间见到了许多朋友。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的缘故,许多昔日痛骂领导无情的朋友也慢慢一个个走上了大小不一的领导岗位,昔日笑谈“天下老板一般黑”的也开始一个个成了大小不一的老板。可能真是屁股决定脑袋的原因,人们开始谈论现在的“人才难招”、“人才职业化不够”、“企业管理难”了,而似乎不久以前,话题好象还是“工作越来越难找”、“老板越来越黑心”、“只要舍得钱怎么都能管好”。
 
这种转变中,话题自然离不...

Read more

中文的丰富与管理的艺术巧妙隐藏管理逻辑漏洞


我一直在试图寻找人们语言背后的真实逻辑,然而却常常感到一种无奈。在这个改革、与时俱进、和谐社会、财富、创新、核心竞争力、可持续性发展等等类似的词语在人们耳边常常响起的时候,管理这一充满艺术性的学科总是能够给每个人带来一些谈论的可能。无论是网上或者网上,总会有许多人谈论着管理。然而,中文本身的词语的丰富性和管理艺术性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些难以被扑捉的逻辑漏洞却被巧妙的隐藏了。
 
前几天,去一个垄断行业考察。这个行业的管理无疑是落后的,然而却听到了许多非常优秀的管理思想。可以讲,现在凡是市面上能够听到的管理思想在这里都能够听到。而且,与一般管理思想不同的是,扎实的中文...

Read more

商业逻辑链还是短些好


近来有机会与做互联网的朋友在一起聊天。这些人都是精英,对事业充满热情,也很有思路,也很努力,但是许多人离所谓的成功却还是很远。套用一句话,那就是“成功似乎都是相似的,没有成功却各有各的原因”。许多人似乎都有非常自信的商业模式,但是却常常搞不清为什么这些商业模式应用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成功。
 
说成功似乎都是相似的,是因为和我聊天的朋友说到互联网的成功,常常似乎就是那么有限的几招,几年之内上市,阶段时刻卖给大网站公司,拿到风险投资等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上市的必竟是少数。尽管这样,人们还是千方百计地证明自己的商业模式如何如何优秀,从数学逻辑上严格证明,...

Read more

恋爱与创业风格上的相关性


有时候稍微琢磨一下,会发现有许多有趣的现象。譬如,一个恋爱风格怎样,创业风格似乎也会与之对应。这些分析你当然可以看作是无聊之举,但是若认真了,倒也可能发现自己个性的一些特质,也蛮有意思。
 
曾经认识这样的创业者,他谈恋爱的时候是很物质的。譬如,他每月收入两千元的时候,甚至最多在一个月时拿出三千元给姑娘买花。在众多追求者中,他的这种鲜花与礼品的穷追猛打最终获得了成功。创业的时候,他的方法也与此类似。他秉承人总是物质的理念,请客、送礼、回扣甚至更为物质的招,他前期的支出甚至远远大于收入,但最终事业一天天地成长了。在内部管理方面,这些人往往会显得有些粗,总强调市场就是一切,甚至...

Read more

有钱未必能招聘来“鬼”推磨


  现在人才市场总是爆满,一个供过于求的局面总会让有些人信心过于十足。只要肯出钱,什么样的人招不来了?“有钱能使鬼推磨"常常出现在一些民营企业的老板嘴中,并以此来质疑招聘主管的招聘水平。然而,事实却总并非如此。

  曾经有个民营企业老板谈自己的困惑。他非常看不上现有的员工,感到视野都太狭窄,水平太低,一直渴望有着高素质人才进来。经朋友介绍,他认识了一位行业里的人才,在外企工作。他信心十足地想挖这位人才加盟,愿意付的薪水是这个人才目前薪水的三倍甚至更高。但是,跟踪了三年下来也不得结果。自己愿意出很高的价格,别人还是不愿意来。

  对那位人才来讲,我想至少有几个因素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