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核心是“变人”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概括为科学发展观后,理应把人视为发展的本体。这些年来为什么成了“增长观”呢
朱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经济导刊》执行总编):在通常的认识当中,往往将“新经济”强调为一种新的产业形态。不过,从一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高度来看,我认为,“新经济”更应该理解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方式。而新的发展方式,对应的是一种新的发展观。
刘福垣(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看事物要通过社会矛盾找...
作者文章归档:朱克力
发展核心是“变人”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概括为科学发展观后,理应把人视为发展的本体。这些年来为什么成了“增长观”呢
朱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经济导刊》执行总编):在通常的认识当中,往往将“新经济”强调为一种新的产业形态。不过,从一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高度来看,我认为,“新经济”更应该理解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方式。而新的发展方式,对应的是一种新的发展观。
刘福垣(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看事物要通过社会矛盾找...
人们分析现代经济问题时,“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经常用得到的重要工具。在创立该理论并由此获得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三位美国经济学家当中,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的名气最大。他被视为继凯恩斯之后强调政治与经济发展关系最重要的经济学家,并在宏观经济学、货币经济学、公共理论及国际事务乃至发展经济学,几乎所有的经济学领域都有所建树。
不仅如此,有“中国通”之誉的斯蒂格利茨,一直以来,对中国经济及其发展模式予以了持续的关注,并多次来华考察讲学。在每年两会后由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召开的“...
低碳经济不能一蹴而就
全球以每年GDP的1%投入低碳,可以避免损失将来每年GDP的5%~20%,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
朱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经济导刊》执行总编):现下舆论爆炒而又莫衷一是的“低碳经济”,您认为应做何种定义?
石定寰(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实际上,我们很难给出一个标准定义。“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
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和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
增长模式与共享中国 | ![]() |
中国经济,倘若无法进入“共享式增长”—机会均等的增长轨道,内需会是无源之水。
共享式增长:内需之水的源头
此番经济萧条之于中国,本质是由有效需求不足引发的生产过剩危机。过去20年间,国内消化不了的产能一度有美国廉价接收,成为两国经济繁荣的要素,然而,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购买力下降,哈佛教授弗格森所说的“Chimerica&rdquo...
“黑天鹅”:中国楼市危机四伏
外媒认为2010年世界十大危险之一,就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崩盘,造成经济危机,从而引起世界性经济危机
朱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经济导刊》执行总编):针对接连出现的迪拜世界事件、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有专家指出,金融危机并没有结束,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加,或许有可能再爆发一场类似东南亚金融危机那样规模的新兴经济体金融危机。这是否意味着,2010年的中国经济形势因此将更为难以驾驭?
汤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我个人认为,2010年中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各种...
见陈志武教授不是件容易的事。2009年8月,他出版《金融的逻辑》不久,我跟他进行过一次两个小时的思想碰撞。这回,趁着《陈志武说中国经济》和我的《中国经济缺什么》两部经济专著由同一家出版机构同步上市、他又归国巡讲,我打算找机会跟他再畅谈一番。
不应轻视美国制度的修复能力
就在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后,国内有些人认为,中国比西方将更快走出危机、更快实现复苏。遗憾的是,正因现有经济模式下的增长来得太容易、太迅速,反而使得国人易于虚妄,不去研究一些实质性的问题。
对此,陈志武也是有所担心的。
这位求学和执教于大洋彼岸的知名华人经济学家认为,中国要想实现长期的经济发展,接下...
对话:
朱 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经济导刊》执行总编
保育钧 国务院参事室研究员、九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
保育钧曾自嘲“不是经济学家,也不是官员,是‘四不象’”。这个一干就是30年的老媒体人,告别新闻界后,受组织安排调入全国工商联。“工作变动之大,当时是远远没有想到的。”
时值中共十五大(1997)前夕,中国正处在一场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大辩论中,堪称1978年之后的第三次思想解放。历史大辩论中,民营经济...
国资与民营的经济辩证法
对话:
朱 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经济导刊》执行总编
王忠明 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国资委研究中心原主任
改革开放30年来,私企总利润增加17.4%,增幅超过国企。从这组数据看,私企独立完成了一次新的生产力飞跃,若从体制机制创新层面看,无疑是市场经济的一场大胜利。
但有观察人士指出:从“两会”期间几位有全国政协委员身份的私企业主的表现看,其意识之僵化,比国企负责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今,经济结构调整已成政策主导,结构升级...
要实现中国经济的二次改革,推动商业伦理的重构与进步,与知识精英阶层的行动与呐喊密不可分
文/朱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新经济导刊执行总编
站在历史的坐标轴上审视,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阶段性结束,2009年自然成为开启中国改革新航程、下一个三十年的起点,既被赋予了承上启下的年轮使命,也展露出了年度特定的时代深意。
今天,作为新的三十年之肇端、承载太多希望却又遭遇诸多危机的2009年,亦即将与人们作别。
诚然,此番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乃至经济危机,中国未能如1998年那样幸免于难。客观而言,这何尝不是中国商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