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杨遴杰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调减耕地指标与房价无关


  近期,国土资源部给各地下发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调整方案》,其中北京、上海和天津等几个城市2020年耕地保有量被大幅度调减,北京耕保指标减少约48.5%,上海约24.5%。一些媒体解读为国家将放宽这几个城市的建设用地供应,是楼市的重大利空,各种论坛里还有人认为是国家继续搞土地财政,腾出空间在这些高价地方多卖地来赚钱。这种时刻围绕房价来谈土地管理的做法有些格局过小。

  减量化是东部大城市的用地趋势。

  应该看到,近年来中央政府已经意识到大城市,尤其是东部大城市过度扩张带来的种种问题,对东部大城市一直采取收紧的供地趋势。2013年底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要...

Read more

避免单向度的调控思维


  新“国五条”细则中最引人关注的措施就是征收20%的二手房个人所得税。对它可能产生的效果,学术界人士都有较为一致的判断,当前形势下,它会被转嫁到购买者头上,实质上起到抬高房价的作用。4月份北京已经出现征缴20%个税的交易案例,果不其然,新增出来的税款由购房者承担。

  房价不断上涨,才有一系列调控措施的出台。房价不断上涨本身就说明当前市场是一个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卖家占据谈判的优势地位,甚至一套房子几个买家。在不愁卖的情况下,出台的任何税负都会转嫁到买方头上。

  在前述的市场案例中,缴纳的方式是先谈定交易价格,然后买方额外缴纳税款,买方实际支付的总...

Read more

二手房收税要考虑通胀因素


  3月初,国务院发布楼市调控新“国五条”的细则,提出将对二手房交易差价按20%计征个人所得税。由于无更详细的征收办法,加上一些错误的解读,导致市场出现种种激烈反应,有连夜排队过户的,也有急着离婚规避的。这种反应可能大大超出了政策制定者的预期,由此也引申出一个问题,二手房个人所得税到底如何征缴更合理?

  二手房个税按20%征缴并不是最新政策,早在1994年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中就有规定,要求在财产转让所得中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按20%缴纳个税。当时的房子大多由于历史原因无法获得原值数据,各地实践中都按照交易额的1%征缴。近年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在市...

Read more

不要误读不动产统一登记


  前些日国务院办公厅就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任务分工进行通知,其中要求在2014年6月底前出台并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不动产的类型很丰富,像林地、园地、草地都算在内,但最引起人们关注的自然是城市内的土地与房产登记。尤其是在当前房地产调控与反腐都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很多人难免把统一登记与未来收取房产税和打击官员腐败联系在一起,认为此举对调控房价具有重大意义。

  不动产统一登记,就是对不动产上的各种物权统一进行登记,目的是通过公示的方式,从民事权利的角度确定不动产的支配关系,从而为不动产交易提供统一的、有公信力的法律基础,起到保障交易安全,维持市场有序运转的作用。不动...

Read more

楼市调控政策何苦屡屡指向婚姻


  3月30日,北京市的“国五条”实施细则出台,规定自3月31日起禁止京籍单身人士购买二套房。

  听闻此事,我的第一反应是:单身是否天然有错,或者有原罪,要承受这种权利的剥夺和惩罚?已婚家庭拥有两套住房有合理性,单身就没有?第二反应是:通胀水平不低,保值渠道又堵死一个。第三反应是:在政策颁布前,不需要关乎合理性的讨论和合法性授权,部门出台一个政策就可剥夺掉一个群体的权利,而权利被剥夺者既没有机会参与政策制定,也不能质问合理性,不能为自己辩驳,只剩被动接受政策。

  把这些年的调控政策一条条看下来,发现最近的政策都特别喜欢在户口和婚姻问题上做文章,让人...

Read more

深圳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待考


  深圳这次土地管理制度创新折射出当地眼下用地紧张的现实,新政虽盘活了部分集体用地,但还需观察政策变化前后相关利益者的收益变化,实际效果也有待观察。

  近年来,土地管理制度缺乏全局性和整体性的改革举措,改革往往以国土资源部与地方签订各种合作协议、备忘录和改革方案的方式在地方先行试点,即使是地方性的改革尝试也会引起各方强烈关注。1月18日,深圳市宣布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继受单位合法工业用地可申请进入市场流通,此举是2011年5月国土资源部、广东省政府共同批准《深圳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后出台的最新改革政策,一出台就引起欢呼一片。

  这项新政策的出台其实折射的是深圳用地的...

Read more

深圳土地管理制度创新还有糊涂账


  近些年来,土地管理制度缺乏全局性和整体性的改革举措,改革往往以国土资源部与地方签订各种合作协议、备忘录和改革方案的方式,在地方先行试点。但即使是地方性的改革尝试,也会引起各方强烈关注。

  今年年初,深圳市出台关于优化空间资源配置、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1+6”文件,其核心亮点是,规定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继受单位合法工业用地可申请进入市场流通。此举是继去年5月国土资源部、广东省政府共同批准《深圳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后出台的最新改革政策,一出台先引起欢呼一片。

  这项新政策的出台,折射的是深圳用地的紧张局面。深圳的发展,最初以铺摊子的方式来吸纳...

Read more

当前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方向


  希望未来的土地管理制度能改变由上而下严加管控的演进方向,建立起用地者以土地收益为直接目标、以用地成本为用地者内在约束的用地机制,以自发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使用。

  十八大报告在严格耕地保护之外,对征地制度的改革有新的提法。作为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最关键点,征地制度能否推进,从而带动土地管理政策体系的全盘改革,值得期待。这些年来,土地管理领域出台过一系列的管理政策,力图构建一套尽可能完整的土地管理政策体系。但政策的有效性不仅需在其出台之前从其理论基础与逻辑角度进行反思,对于一个已经实施良久的政策体系,还需从其运行的绩效来进行考察,从而为接下来的政策调整方向提供借鉴。

  这...

Read more

养老地产走热 警惕“淘金式”路线


  宏观调控下,住宅市场变得相对平静,但房地产市场整体却并没有消沉,商业地产、旅游地产等热点接连涌现,近期最热的可能算是养老地产。

  养老地产走热有三个原因,一是宏观上货币供应过量的问题仍未解决,通过限购的手段影响压制住房需求,市场资金需寻找出路;二是在前些年市场快速发展时期,房地产公司自身扩展到一定规模,住房冷下来,就要创造出新的投资热点;三是当前各地经济发展速度都缓下来,地方政府需要通过一些项目来弥补制造业低迷带来的增速放缓。

  市场投资的供求与资金都有,关键是如何制造出热点来。办法通常是把新项目与国家政策鼓励发展的方向,或者是社会发展的趋势相结合,如当养老问题当前受...

Read more

增加房地产用地供应的思考


  降房价一直是近几年来经济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话题。根本上,房屋和住房的供应速度很慢,前些年货币增长过快,市场流动性过剩引发的需求增长远超过供应的速度,所以房价涨起来是高歌猛进的路数。要降房价,短期内只能采取硬路数,先把需求中的投资部分去掉,所以才有限购的招数,也算是稳住了房价。长期来看,不能否认人们投资的合理性,还是要从经济学的原理出发,去除各种垄断和非市场化的因素阻隔,让各行业的市场空间放开,行业利润尽可能平均化。

  价格无非供求两者关系的影响,马力强劲的投资需求控制住后,增加供应就成为降低房价的一个重要手段。国务院在以往多个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文件里都提出了增加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