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胡殷红

辽宁沈阳人。大专毕业。1971年参加工作,历任北京市服装工业总公司科员,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国红十字报》及《博爱杂志》记者、编辑,《北京市场报》记者、编辑,《文艺报》新闻部副主任、记者、编辑,中国作家网主编。1991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报告文学集《将帅夫人浪漫曲》、《绝访录》,报告文学《让生命更美好》、《小女孩子眼中的革命家父母》、《音乐家刘炽》、《赵浩生浪迹天涯总为情》、《谢觉哉夫妇的五十年情缘》等。

装傻充愣邓友梅


装傻充愣邓友梅

胡殷红

记不得第一次见邓友梅是啥年月,就觉得老爷子那副尊容好像维护得很持久,见到他时他就这么老,老到现在还是这么老:一支“斥巨资”从日本“10元”店里买的拐杖招摇过市。一只小包左肩右斜装着手机、药丸和夫人派发的散碎银两。一件对襟小袄外加布底鞋,假装把“那五”从里到外地表现出来,打造了一个大众心目中“鲁籍津人”反串的“京派”形象。如今,他以装傻充愣、老年痴呆的面目出现,过着简单快乐的晚年生活。

称邓友梅老爷子他不让。因为北京人嘴里的老爷子不仅辈份大,而且威望高。尽管从40年前邓友梅就装老,但他从不“拔范儿”。要说他的历史还真挺金贵,“九一八”那年出生的,“七七事变”时...

Read more

此高洪波非彼高洪波


此高洪波非彼高洪波

胡殷红

 

在足球还给国人一点希望的时候,我知道国安队有个小眼睛球星高洪波。后来,机缘巧合,又碰上了另一个高洪波。

在80年代末的一次文学界活动中,《当代》杂志的汪兆骞兄向我“严重”介绍了时任《中国作家》副主编的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高洪波。九十年代中期我到中国作协给《作家通讯》主编高伟送稿,正赶上时任创联部主任的高洪波在他办公室,高洪波顺口夸奖了我写的几篇文章。那时我在医疗卫生行业报当记者,白天为人道主义奋斗,晚上就做一枕黄梁文学梦。一个月后,我试探着给高洪波打电话询问可否推荐我到《文艺报》当记者,也好名正言顺地当当文学青年。他说:可以啊,总编郑伯农是我...

Read more

简单的陈世旭


简单的陈世旭

胡殷红

 

陈世旭是个被岁月饶过的人。他那双纯净、忧郁、锐利、“有点女性化的眼睛”里所流露出的拒绝成熟,使他比同龄人看上去年轻20岁。关于他的“年轻化”,基本是各类会议和朋友聚会他必须面对的话题。我问过他,有什么可使人不老的秘诀?他就回了一句话:我就是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简单生活。啧,他倒是真简单了,弄得别人无论多急的事也甭想晚上联系上他。

要我体会陈世旭,他不仅生活简单,头脑也简单,简单到把执拗、率性都落实在行动上。就说参加中国作协的各类会议吧,我就没听他发过言,有一次我想采访他,他竟然说,别浪费你时间了,除了折腾自己的文字,别的事都没怎么闹明白,说...

Read more

李兰妮把我弄“抑郁”了


李兰妮把我弄“抑郁”了

胡殷红

李兰妮是个外向开朗、优雅漂亮的女人,但多少有些神经质。她80年代初就开始发表作品,很年轻就拿到了“文学创作一级”正高职称,出版过中短篇小说集和一部长篇小说,还有四、五部散文集。她的爱情一帆风顺,她的家庭顽固不化,她的事业长袖当歌,她写的电视剧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她得过“飞天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她还戴着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深圳作协副主席的“高帽”。作为女人,她是幸福的,作为作家她是幸运的,而人生没有十全十美,30多岁时她就患了癌症,几次化疗期间又患抑郁症,她的健康状况注定了她后半生的艰辛与不幸。

连着好几天的晚上,家里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