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陈远

陈远:现居北京,多年进行民国史研究。文章散见于《南方都市报》、《温故》、《财经网》、《凤凰周刊》、《随笔》、《南方周末》,并数次被《新华文摘》转载,作品被多家选本选录。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被忽略的大师——李宗吾传》、《道器之辨》《逝者如斯未尝往》、《正说李宗吾》(台湾秀威)、《逝去的大学》(编著)、《斯人不在》(编著)。2008年5月至香港中文大学做短期访问研究。

我决定给女儿自由


从我家上溯三代,从祖父到父亲再到我,没有人擅长丹青。后来我从永厚先生习书,先生首先是大画家,然后才是书家,他希望我学画:我给你纸,给你颜料,你来画画。老爷子的意思,画画容易激发人的创造性,而书法,很难走出前人的束缚。

 

“你写来写去,都是别人的,有什么意思。现在的这些写字的,大多数是奴隶,怎么说?没有自己的东西,都是按照别人的来,不是奴隶是什么?你得学学画画。”

 

我支支吾吾不说话。一来,我对画画不感兴趣,二来,我自知天资不够,画不好,会辱没老爷子的名声。

 

女儿出生之后,我家历史上无人画画的历史发生了变化。抓周时,...

Read more

现代史上的个人主义思想谱系


  六年前写完此书,引得不少师友诧异:为什么我会耗费心力在李宗吾这样一个人物身上?他太有名,说凡有华人处,无人不知李宗吾,大概不算夸张。但,也正因为他如此有名,他留给世人的印象,也已定格在“厚黑教主”这四个字上,这四个字,充满了权谋和毫无底线的自利气息,从八十年代一直到今日,从大街的盗版书摊到机场书店,各种“厚黑成功学”一直在努力证明这一点。我最初知道李宗吾,也是因为这一定格的历史身份符号,甚至差点因为这一定格的印象而与李宗吾失之交臂。

  世人对于李宗吾的误解有多深,便对个人主义的误解有多深。在编完《斯人不在》之后,我开始着意于中国...

Read more

教育不应被权力主导


   4月24日,教育部网站发布消息,南方科技大学已正式获准建立,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暂定为8000人。这所从开始筹备就备受关注的大学,再一次吸引了国人的目光。在教育部向广东省政府发出的通知里,要求南科大遵守基本教育制度,学校由广东省领导和管理,经费由广东统筹安排解决。

 
  随即,南方科技大学对这一结果做出回应,表示,未来将以国际一流大学为标杆,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挥先导和示范作用,用实践回答“钱学森之问”,努力建成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努力建成我国重大科学技术研究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
&n...

Read more

在网上看到的一位香港的朋友写的关于《消逝的燕京》的评论


  這本書的名字很好,予人無限感慨。人到中年,特別是我輩文史佬,喜歡撫今追昔,結論又必然是今不如昔。正如燕京大學(1919-1952),論歷史,成立時間比香港大學遲,又因大陸的「院系調整」早已給分屍了,但短短33年間,成就非凡,單數歷史系,看看他們的畢業生:http://bbs.gxsd.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36202,位列首名的是1924年畢業的杜聯(吉吉),是史景遷(Jonathan Spence)的老師;1926年畢業的余協中是余英時的父親;後來的聶崇歧、齊思和、馮家昇、鄧嗣禹、周一良、侯仁之、王伊同、譚其驤、張維華、陳...

Read more

答《新快报》


陈远:读书时更需要擦亮眼睛

■青年学者陈远一口气推出了《消逝的燕京》等口述史三部曲

  

  口述史《消逝的燕京》等三部曲出版

  ■新快报记者 徐绍娜

  走访中国近现代一批集大成学者的后人,与当今学界众多名人面对面,为燕京大学创始人司徒雷登“翻案”……这是作家陈远在不久前推出的口述史系列(三部曲)中所呈现给读者的“特立独行”的多面文化。

  在《消逝的燕京》中,陈远从司徒雷登创建燕京大学开始,讲述了燕京大学的名师风采、著名校友的逸闻趣事、燕大在抗日战争中因身份特殊起到的保护作用以及受到的摧残等,也追述了许多功绩卓著却受到误解甚至不公正待遇的...

Read more

蓝狮子中国商业阅读榜


蓝狮子中国商业阅读榜

  蓝狮子中国阅读榜是由蓝狮子中国阅读研发中心发起的一个公益好书推选榜单,其总顾问为出版人、作家吴晓波先生,总策划为书评人周荣桥先生,并组建了百人选书团,作为阅读榜权威推选支持。他们包括丁磊、鲁冠球、任志强、潘石屹、王石等企业家,以及多家商学院及学院院长等。

  江苏商报是南京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江苏省唯一一张的商业财经类报纸。经过多年的培养,江苏商报读者受众包括政府机构、企业、商务人士及其他社会精英阶层。

  此次江苏商报与蓝狮子合作发榜...

Read more

答《杭州日报》


以下是《杭州日报》读书版的记者就阅读对我的一个采访,成文是叙述体,但我觉得访谈体又来有去的更有意思一些,所以就存在在这里。

 

1、对你的私人阅读史很感兴趣,你的阅读启蒙从何开始?有哪些书(或作家)曾经影响过你的价值观或者人生选择吗?

答:说起来你也许不相信,我的阅读启蒙是从武侠小说开始的,最早是金庸的小说。书中关于一些文化背景方面的叙述让我非常感兴趣,我似乎从小读书就喜欢追根溯源,金庸书中涉及佛道儒三家的内容非常多,我沿着这个线索,一直追到先秦诸子,并且开始读一些原典。要说影响价值观,那些先秦诸子的原典对我价值观的影响都很大。人生选择我自己倒是没有什么感觉,不过我大学读的是...

Read more

新浪4月好书榜公布 《现代中国的历程》居榜首


 

2011-05-27 13:46:37  来源:新华网

[提要]  5月23日,新浪文学读书频道揭晓了新浪中国好书榜2011年4月榜。《现代中国的历程》、《红轮》、《舍我其谁》、《我在故宫看大门》、《雷峰塔》与《易经》、《重拾真爱》、《供应学派革命》、《消逝的燕京》、《走向革命》、《高处眼亮》当选4月好书总榜前十。《现代中国的历程》和《红轮》回顾大历史,《我在故宫看大门》和《消逝的燕京》则眷恋小城私情。

  5月23日,新浪文学读书频道揭晓了新浪中国好书榜2011年4月榜。《现代中国的历程》、《红轮》、《舍我其谁》、《我在故宫看大...

Read more

徐苹芳专业生涯上的两次转变


徐苹芳专业生涯上的两次转变

  陈远

远按:此文是受邀而写,刊发于《新京报》,刊发时标题被编辑改为《考古学家徐苹芳是怎样炼成的》。谨以此文悼念徐苹芳先生。

 

22日凌晨,著名考古学家、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徐苹芳去世,众多媒体对于徐先生的去世都做了报道,我注意到,这些报道多集中在徐先生一生的成就上,比如捍卫旧城文化遗产、主持元大都遗址勘察与发掘等等,还有就是他关于安阳曹操墓的质疑。这都符合徐先生考古学家的身份,不过,我却更注意徐先生成为考古学家之前的经历。因为那段经历展现了中国现代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变,这个转变又影响了当时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

诸...

Read more

转载:陈远口述史还原名人“常人”本色


陈远口述史还原名人“常人”本色

远按:在网上看到北京晚报的这篇报道,颇多溢美之词,感谢北京晚报的厚意,转在这里,立此存照。

2011年05月16日 15:16
来源:北京晚报

学者陈远最新口述史系列《消逝的燕京》、《穿越美与不美》、《在不美的年代里》,近日由重庆出版集团重磅打造出炉。

陈远口述史系列共分为三部,其中《穿越美与不美》为两岸三地文化名人自述,是对当今学界名人的专访,其中包括李泽厚、葛兆光、李银河、陈平原等学者及后来加入两岸三地的重要文化人,如许倬云、倪匡、陈之藩等,为读者勾画出一幅详尽的当代文化学者地图。本书用名人自己的话,真实地讲述了他们的内心隐情和种种阵痛,还原名人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