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庄贵阳

2005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气候变化经济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气象学会气象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学会环境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元市政府低碳经济发展顾问。
    主要研究领域为气候变化政策、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发展规划,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专著4部。主持、协调和参与了20余项国家科技支撑/攻关项目、国家部委委托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重点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

后哥本哈根时代的低碳经济形势


  ——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张磊 合著

  备受瞩目的哥本哈根会议已曲终人散,此次会议的最大成果是对全世界做了一次应对气候变化的总动员。气候变化博弈的实质是排放权与发展权的争夺,谈判的结果会对世界各国在维护气候安全背景下的发展模式进行制约或重新定义。虽然谈判各方没有就关键问题做出妥协,大会只通过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但哥本哈根会议却是全球范围积极关注气候变化、采取行动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开始。

  一、发展权之争:哥本哈根博弈本质

  从经济学角度看,大气具有全球公共物品的属性,以及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随着大气...

Read more

绿色突围:双重困境下的中国低碳路


  面对内外经济结构失衡,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必要而又紧迫,其战略着眼点之一就在于以和平方式突破生存局限。在发达国家率先迈步的情况下,中国绿色突围之路惟有多头并进,奋起直追

  喧嚣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曲终人散,给国际社会留下无比的遗憾。一场马拉松式谈判,历时两年,达成的只是一个不具任何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气候变化博弈的实质是排放权与发展权的争夺,谈判的结果会对世界各国在维护气候安全背景下的发展模式进行制约或重新定义。在联合国气候谈判中各国已达成共识,低碳经济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渠道。中国自主宣布碳减排目标,不能说没有国际压力,但更重要的是源自国内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内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