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黄亚生

1985年获哈佛大学学士学位,1991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87年至1989年间任世界银行顾问,同时任教于密歇根大学。1997年,加入哈佛商学院,任商业、政府和国际经济副教授。
现为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院教授

广东产业升级政府慎用权杖


会客厅嘉宾:

  张曙光: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

  黄亚生:美国麻省理工斯隆商学院终身教授。

  王珺:中山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岭南学院教授。

  车克焘:溢达集团副董事长兼执行总裁。

  徐沪初: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执行合伙人、执行总监。

  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新经济环境下,珠三角经济进入了一个创新与发展的关键时期,珠三角在这场经济危机中该怎样寻找自己的变革之路? 珠三角的机遇何在?在最近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主办的珠三角论坛上,来自中美的专家、教授、企业人士围绕珠三角的竞争态势、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变局等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其中涉及的问题发人深思。

 ...

Read more

黄亚生:与其家电下乡不如藏富于民


《创业家》杂志

 

  中国政府应该给国民发钱,发钱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对过去税率过高的一个修整

  “家电下乡”现在已经变成了一场运动,从政府的目的来讲肯定是刺激消费。但是“家电下乡”也好,购物券发放也好,它背后都有一个政府的逻辑,那就是让大家少储蓄,多花钱,这基于政府的假设,那就是中国民间的储蓄率太高了。

  在谈刺激消费政策的这两年,不论是在公开场合还是在私下里,我经常会听到中国的官员们以及经济研究者会大谈特谈“中国储蓄率过高”的问题,每每此时,我都哭笑不得。在上期专栏中我们已经谈到“中国储蓄率过高”,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假设,从这点就可以看出,中国设计这些刺激内需政...

Read more

农村改革的未竟之业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之后,西方与中国很多分析家认为,中国之所以没有遭遇同样的命运,是因为中国没有放手对其政治体制进行自由化。这是对历史错误的解读。中国没有“剧变”与未进行政治改革没什么太大关系。真正的原因是之前十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的农村人口相对满意。

  如今,中国面对此次全球经济危机,带来了数以百万计的出口制造业就业机会消失,大量农民工或者失业或者被迫接受大幅减薪。中国要走出其出口依赖型增长模式,刺激内需,甚至维持社会稳定,关键也在于如何在中国农村重复上世纪八十年代所发生的奇迹——那十年,农村人口的个人收入以每年9%的速度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九十年代以来,这一增幅放缓到不到4%;...

Read more

好争辩的中国人


亚生:好争辩的中国人

李翔 张琪

 

  49岁的黄亚生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研究领域的明星。他参与了中国经济拉美化的讨论;关于“龙象之争”的争论——印度和中国在经济领域的竞争——可以算是由他发起;他的第一本书拥有一个骇人听闻的名字:《出售中国》,讨论过多的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的真正含义;2008年出版的新书名为《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在书中他重新讨论了中国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不同经济发展道路。

 

  他出生于一个红色世家。他的爷爷黄负生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50名党员之一,毛泽东说:“湖南有个蔡和森,湖北有个黄负生”;父亲黄钢毕业于鲁迅艺术学院,是红色报...

Read more

为什么中国需要左派


我认为中国需要左派,这里我所指的左派,是一种“合成”左派。他一方面不是意识形态型的,是务实的。另一方面是真正关心大多数人利益的,是那种“为人民服务”传统的左派。

为什么中国需要左派?因为我认为在中国现行体制下,左派比右派更能促进市场经济和私有经济,更能提高中国人的福利,也更能使中国接近民主体制。我的推理建立在以下几个前提之上,如果其中任何一个前提不成立,那我的推理和结论也是不成立的。所以必须先把我的前提说清楚。对于这些前提的是与非,我们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希望对以下推理的逻辑,我们能达成一定的共识。

第一个前提就是,中国现在的右派知识分子大部分是不挑战现行体制的。这和1957年...

Read more

让农村金融“倒退”20年


    政策的缺失和机构数量的减少使八亿中国农村人口几乎得不到有效的金融支持。

  一年来中国实施了很多刺激农村消费的措施,比如“汽车下乡”和“家电下乡”,然而从根本上提振农村的消费需要的是增加农民的收入 。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农村金融的改革势在必行。

  中国并不需要实施太多复杂的政策,如果能恢复到上世纪80年代农村金融的状况,已经算是前进了一大步—通过对家庭调查数据的分析,实际情况是中国上世纪90年代农村金融有明显的萎缩。

  80年代,中国的农村金融政策使农户获得信贷方面比较自由,并且进行了农村金融机构改革,默许非正式农村金融的运作。19...

Read more

中国需要进行改革 向内可看浙江模式


 我们需要自下而上、创业型、市场导向型的发展模式,以替代目前经济对大规模政府投资、国家行业政策以及外国直接投资的依赖。

  在研究中国问题时,我发现不论是政界还是学者都或多或少“眼光向外”,我们对自己值得总结的内生模式并不是十分推崇,反而是基层政府更乐意于向那些经济有活力的友邻学习,在我看来,他们最是明辩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模式。

  近年来,因为“中国实验室”项目,我们接触到了很多中小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中小企业的确存在很多问题,但其中有80%要归结于政府环境。这也是包括我在内的学者和新闻界一直呼吁要改善中小企业待遇的原因,中国的中小企业要继续发展,需要更好的政策环...

Read more

印度增长的秘密


中印经济发展各有长短,在眼睛看不到的有些指标、管理、金融体制等印度是领先的作为21世纪两大新兴发展中国家,印度与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人口众多,经济总量大,人均收入低,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外贸依存度高,财富收入两极分化严重;两国同时也是世界上送出留学生最多、接受海外汇款最多、人才流失数量庞大的两个国家。来自中国和印度的科学家、工程师以及企业家,成为美国硅谷的重要力量。同时,中国与印度也有着许多不同,中国经济的基础设施更为完善,政府极富效率并且政治稳定。

但是,尽管大多数舆论都更为看好中国,但印度也有很多优势。例如其经济发展更有知识与技术创新的含量;印度的中小企业发展、私有经济和放松管制极...

Read more

扶持民资比吸引外资更重要


中国人拥有自主创业的热情。全球咨询公司Kelly Services与中国智联招聘在中国区进行了联合调研,结果显示:与全球相比,中国人的个人创业意识居世界前列。有23%的中国区受访者认为自主创业极 具吸引力,这一数字远高于全球12%的平均水平; 49%的中国区受访者表示计划自主创业,而全球平均水平为24%。

同时,中国很 多行业也具有创业的潜力。一些服务行业,比如特色餐饮、健身美容和汽车保养,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市场。另外,一些为不同年龄段的人提供服务的行业,如婴幼儿 产品、儿童早期教育、成人在职教育和老年人用品等也有很大的创业空间。除此之外,加工、批发和零售业在中国还有很强的增长势头...

Read more

被牺牲的土地富翁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因为经常全世界跑,我发现了一个现象,在中国台湾、韩国并没有中国这么多高楼大厦,但是你到那里住一个小小的很不起眼的旅馆,一个晚上可能要付200、300美元,而在中国,比如在上海,一个非常好的星级旅馆,价格却可能很便宜。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这背后是一个国家发展模式的问题。

  上海浦东怎么发展起来的?离不开圈地。很多人可能以为这是我的原创,错,这是我在上海跟一位当地政府官员沟通时,对方的原话。在上世纪90年代,上海政府把市民从市中心全部搬迁出去,每个人只获得非常少的货币赔偿。然后把地卖给了企业(可能以外企居多),获得了巨额利润,用这些钱,政府去做了一些表面上看起来繁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