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黄亚生

1985年获哈佛大学学士学位,1991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87年至1989年间任世界银行顾问,同时任教于密歇根大学。1997年,加入哈佛商学院,任商业、政府和国际经济副教授。
现为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院教授

中国向印度学什么


 

黄亚生(资料图)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黄亚生(资料图)

  在讨论中国模式或者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时,需要拿这种模式和另一种模式做比较。如果不做比较,模式就没有意义。所以讨论中国模式时一定要牵扯到另外一些模式,比如印度模式。

  中国经济的最大挑战是国内消费占GDP的比例太低。1980年代,这个数字在50%左右,90年代开始下降,90年代中期稍微有所恢复,到2000年以后再次下降,最近两年虽然下降的趋势停止,但也没有回升。中国消费占到GDP比例是35%左右,在全世界比较大型的经济体里是最低的。美国的消费占GDP 70%以上,日本和韩国也高于50%。

  金融危机...

Read more

中国现在本应该人均收入15000美元


  在北京友谊宾馆一层的咖啡厅里,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的黄亚生教授在谈到中国很多地方发生的拆迁纠纷时,似乎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他的感觉,思考片刻后,他选择用"amazing",而在接下来我们大约一个小时的谈话里,他又不止一次地提到这个英文单词。

  Amazing,在英文中更多地用来形容令人惊叹的事情,在我看来,它很适合我们谈话时身处的这家酒店,至少在它建成时的上世纪50年代。这家号称亚洲最大的花园式酒店由中国现代最优秀的建筑家梁思成设计,并以其恢宏的规模和独特的中国味道被载入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的《世界建筑史册》。"友谊"两字透露出它在当...

Read more

涨工资的危险


   今年3月份,我所发起的“中国实验室”在中国做了12个项目,为中国的中小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这些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怎样从第一代家族式管理转成职业管理的模式,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了。很多找我们做项目的企业,基本上是要我们提供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是我们不知道我们给他们做了一期之后,会不会有一个溢出效应,让他们认识到,职业管理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必经之路。

  在浙江、广东等很多地方,第一代创始人在企业中说一不二。对他的企业能够全盘了解的,差不多也就他一个人。企业的几个部门,每个部门的经理只了解本部门,创始人的权力就更大了。我不知道这种模式还能实...

Read more

中国经济增长的南柯一梦


中国经济增长的南柯一梦

黄亚生
麻省理工学院(MIT)萨隆管理学院终身教授

还记得风靡一时的“脱钩论”吗?就在不久前,西方分析师,尤其是投资银行的经济学家们还在贩卖一个说法,即中国本身已成为一个强有力的经济中心,不但能够独立于美国之外自行增长,还能为全球经济的增长提供动力。

但凡这些华尔街经济学家目前仍没有失业, 他们中很少会有人再提出如此论调了。中国不断传出的经济数据正在使人清醒过来。最新数据显示,依然在中国经济中起骨干作用的出口出现了7年来的首次负增长。这是受海外需求增速放缓拖累所致。更糟糕的是进口也急速下降,这明确显示出中国的内需正在下滑。两件事结合在一起让人不难...

Read more

引进外资并非越多越好


  引进外资并非越多越好

  文/黄亚生

  虽然,“中国制造”的标签比“印度制造”的标签更为普遍,但在中国制造并不一定是由中国制造。用不了多久,“印度制造”将成为“由印度制造”的同义词,印度人不仅会从全球化中获得工资收益,还会把利润也留在手里。除非中国着手进行大胆的制度改革,否则印度在今后20年的表现也许会大大超过中国。

  经济发展取决于制度条件

  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是否能长期持续,而且是有利于人民福利的经济增长,取决于微观的条件,有各个方面,有企业的竞争能力、有政府管理的质量、政府自己受...

Read more

中国小企业家的困境


中国小企业家的困境

作者:黄亚生(Yasheng Huang)
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2006年8月的一天,一个名叫崔英杰的无照小商贩走近一位市场管理人员——这位管理人员没收了他价值约50美元的三轮车——用刀将其刺死。对崔英杰的庭审刚刚在北京结束,他正在等待宣判。对于死者及其家人而言,这是一个悲剧,对中国而言,这也是一个悲剧。

崔英杰宁愿诉诸于如此极端的手段,反映出笼罩着中国穷人的绝望情绪。崔英杰是一位退伍军人,他无法在家乡找到工作,靠出售烤香肠勉强维持着贫苦的生活。贫穷是他无力支付执照费用的原因之一。但另外一个关键原因在于,他面对着拥有巨大政...

Read more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关键何在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关键何在

作者:黄亚生(Yasheng Huang)

中国政府最近宣布,决定在2020年前将上海建设成为一个可与纽约、伦敦和香港等地媲美的国际金融中心。

上海在10年前制定的类似宏伟目标,如今大多没有实现。但这次,这座城市的抱负变得更加务实。官员们承认,上海资本市场与香港存在着巨大差距。他们尤其认识到了招募有能力的专业人才的必要性。

上海在金融人才方面落后于香港,但可以说,这方面的差距是最不重要的。要建设成功的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因素是充满活力的企业家群体。毕竟,资本市场的存在是为了满足企业家的需要,而不是相反。

正是在这个方面,上海有许多要向香港学习的...

Read more

亚洲必须加大内需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亚洲版主编戴维?皮林(David Pilling)

如今,西方人正忙着增加消耗殆尽的储蓄,美国消费者不再是最后购买人,依赖出口的亚洲经济体能够适应这样一个世界吗?

经济学家们纷纷询问,中国之类的国家能否成功实现经济调整,让内需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表示:“中国应该为自己生产东西,而不是无谓地获得对美国的要求权。”他指的是中国政府积累的2万亿美元外币资产,其中包括美国国债。

他表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生产了大量实际商品,但仅有部分用于提高本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日本也是如此。日本战后实现了令人...

Read more

黄亚生著《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企业家身份》简评


盖伊·索尔曼 著

  吴万伟 译

  作者简介:盖伊·索尔曼(Guy Sorman),《城市杂志》编辑,著有《谎言帝国:21世纪中国的真相》。

  译者按:本文作者似乎对中国抱有敌意和偏见,这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和口吻中看出来。相信读者能批判性地阅读本文,同时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在经济繁荣的统计数字背后,中国是个分裂和遭受折磨的国家。

  对于中国经济“奇迹”,外国评论家喜欢狭隘地把中国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实际上,中国是个庞大的、拥有众多语言和文化的多样化帝国。国家的统一一直是上面强制推行的,是自从1949年后上台的中国共产党高压下的产物。也就是说,这种统一是意识形态的和专制的,并非来自中国人自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