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老青岛的京剧票房非常多。有些票友往往是不仅是归属在一个票房 ,因为那时这都是完全出资自愿,来去自由。但在青岛当时的票房中,建立最早、力量最强、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就当数有30年历史的“和声社”。
1928年,京剧戏迷周鼎忱等人在青岛组织了第一个业余京剧研究组织,取名“和声社”,以“和弦之声,移风易俗”为信条,这正是票房名字的由来。社址暂选保定路28号(原青岛地方银行旧址)。
和声社成立伊始,社长是黄恂伯(青岛上海银行经理),副社长张凤栖(青岛中央银行主任),陈晓初任总干事。此时又邀请吴铁庵、冯子和、徐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