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周子勋

现供职中央某经济大报。专注环境问题、宏观经济等领域的信息研究分析。自小热爱书法,糊弄到几个奖项。

对美扩大投资知易行难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之前,美国商务部长骆家辉在华盛顿说,美国欢迎来自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这有助于在美国创造就业,有助于为美国企业提供商机。
  可以看到,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国内经济复苏的乏力,使得美国政府以及社会也意识到投资可以拉动GDP,所以不断推出各种措施以吸引外国的直接投资。
  拥有庞大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无疑是美国吸引投资的最佳选择,况且中国企业也有走出去的需要。
  表面看来,这是一拍即合的事情,但实施起来并不简单。
  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对外投资有着很大的不一致,这些都是受中国特有的经济制度所决定的。因此,在这种经济体制下的对...

Read more

电荒实质是经济结构发展不均衡


  近日,电荒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可以看到,始于3月份的“电荒”愈演愈烈,由最初局限于江苏、浙江和山东等地,逐渐遍布全国。目前的“电荒”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往年夏季才出现的电荒提前到了春季,二是水电大省湖北、湖南和煤炭大省山西、河南和陕西也电力告急。事实上,早在4月份,国家发改委就发布通知,预警今年大部分地区将出现电力供需“偏紧”。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在2011年第一季度《全国电力供需与经济运行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中指出,2011年全年,我国用电量预计在4.7万亿千瓦时左右,尚有3000万千瓦的缺口。今年迎峰度夏期...

Read more

稳定经济难遏通胀势头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了宏观经济数据。经初步核算,4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3%,比上月回落0.1%。1-4月份,CPI同比上涨5.1%。
  单从数据看,通胀已经小幅回落;从结构上来看,在翘尾因素较高的情况下,食品价格等涨幅回落,显示出各项行政、货币的通胀管理措施效果初显。但是,如果从全球环境以及不确定的新涨价因素来看,中国通胀压力依然难言缓解,可以预期,全年保持相对高的通胀水平仍然是常态,货币政策的稳健势头也难以放松。
  毋庸讳言,政策继续维持一个稳健局面的基础来自于整个经济的稳定,尤其是投资以及工业增加值方面的稳定,这个基础的稳定使得消费及出口两方面保持着较好增长。
...

Read more

人民币汇率改革关键在扩大波动幅度


  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于5月9日至10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汇率问题自然仍是此次双方对话的“重头戏”。

  事实上,近期,人民币已经持续升值。4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4990元,突破6.5000关口,再创汇改以来新高。自去年6月中国重启人民币汇率改革进程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超过5%,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率因素,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美元升值已超过10%。

  对支持人民币升值的不仅仅是美国政府,大量的西方媒体同样在大肆宣传人民币升值论,国内也有很多追随者在遥相呼应。但是,哪个经济学家或者研究机构对一国货币的汇率给出了...

Read more

楼市调控宜疏不宜堵


在一系列严政的调控下,房价依然坚挺,甚至出现反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发布的“百城价格指数”显示,4月全国100个城市的住宅平均价格环比上涨了0.4%,北京、上海、深圳等十大城市住宅平均价格则环比上涨0.13%,8个城市的同比涨幅超过4%。
  房地产市场的对峙状况也使得决策层在房价问题做出转变,5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保障性住房建设工地看望建筑工人时说,中央提出要把一些地区过高的房价降下来、使房价回归到合理水平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
  而基于地方政府落实“新国八条”的不力,国务院督察组4月份分赴各地进行摸底调查,并指出,“部分地区本年度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较为宽松,与人民群...

Read more

三率齐发抗通胀时机成熟


中国人民银行3日发布《2011年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当前增长速度和就业都处在合理水平,稳定物价和管好通胀预期是关键,也是宏观调控首要任务。要保持必要的调控力度,巩固和加强前期调控成果,进一步巩固经济发展良好势头。
  今年以来,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通胀形势,货币政策以前所未有的密度出台。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各自发挥作用,共抗通胀。其中包括:4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部分银行实施动态差别准备金率)、两次加息以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近1.6%。毫无疑问,这些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消除当前物价上涨货币基础的作用。在目前通胀压力仍然相当大的情况下,三率齐发的局面或许会再一次出现...

Read more

四大原因导致食品安全事件泛滥成灾


四大原因导致食品安全事件泛滥成灾

    ——访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教授

 

        近日频频曝出的食品安全事件已经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可以看到,“三聚氰胺”、“火锅底料”、“面粉增白剂”、“瘦肉精”、“染色馒头”余温仍在,“地沟油”、“毒豆芽”、“牛肉膏”相继粉墨登场。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教授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四大原因导致了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一是市场体制本身还不健全,二是法制建设还没跟上,三是食品监管有漏洞,四是...

Read more

食品安全:重典治乱刻不容缓


  最近,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继双汇“瘦肉精”事件后,“染色馒头”、“牛肉膏”、过期面包回炉再造、毒豆芽、“猪肉浸泡硼砂假冒牛肉”等相继曝光。这些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给群众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巨大伤害,也给我国食品安全监督再度敲响警钟。

  4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出席全国严厉打击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并指出,食品问题无小事,保障安全是大事。要以《食品安全法》为准绳,重典治乱,加大惩处力度,切实改变违法...

Read more

工资五年倍增设想不可忽略的细节


这两天,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在坊间被热烈议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在全国劳动关系工作会议上透露,要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努力实现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绝大多数地区逐步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要努力实现每年职工工资增长15%,这样,可以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职工工资增长翻番。
  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切实提升内需,涨工资确实很有必要,尤其是在当前物价持续上涨的压力下,涨工资无疑能缓解居民的一部分生活压力。但是,对于各行各业的员工而言,工资究竟如何涨,最终谁受益,才是更值得关注的问题。对于月收入2000元的普通员工而言,即使涨10%,也才200元,而对于...

Read more

个税起征点调整关键是厘清改革本意


长期以来牵动公众神经的个税起征点调整终于露出了端倪:4月2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会上表示,草案拟将工资薪金减除费用标准(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由现行的每月2000元提高到每月3000元。另外,草案拟将现行工薪所得9级超额累进税率修改为7级,取消15%和40%两档税率,扩大5%和10%两个低档税率的适用范围。
  可以肯定,这是在现有条件下,我国个税改革所取得的一个小小进步,对于缓解当前社会收入差距矛盾而言,将起到积极作用。不过,从社会的整体反应来看,这个步伐显然与民众的意见有点距离。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说,有调查显示,70%的人觉得...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