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周子勋

现供职中央某经济大报。专注环境问题、宏观经济等领域的信息研究分析。自小热爱书法,糊弄到几个奖项。

大开“印钞机”或引发日本震后新危机


面对有史以来最强的地震,日本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用到了极致——继3月14日宣布注入创纪录的18万亿日元的资金之后,日本央行15日早间宣布立即向短期金融市场紧急注资5万亿日元,此后又宣布将这一金额扩大至8万亿日元(约980亿美元)。至此,该央行累计向市场注入26万亿日元,远远超过阪神大地震时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从稳定市场的角度而言,疯狂注入资金对于日本央行而言是一个无法选择的事实,因为此次强震不仅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灾难,同时在短期内也对全球造成了一定冲击,尤其是如果日本核电站事故不能得到及时控制,以及余震造成更多的损失,这将加大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
  但是,真正的问题在于,随着...

Read more

我的微语录周记2011-03-14---2011-03-20


我这周发布了13条微博,下面是我通过博客微语录应用筛选出来的微博

写微语录>>  去我的微博>>

  • 2011/03 20

    日本东北部海域11日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特大海啸。日本警察厅说,截至20日18时,大地震及海啸已确认造成8277人死亡,12722人失踪。 22:29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锡伟称,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测技术系统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已顺利完成,基本查明21个城市及其邻区的主要断层的分布、最新活动性和发震危险性,特别是排除了上海、天津、广州、沈...

Read more

财政支出调整要顾及地区差异


  ——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
  要减少税负,政府的支出结构要改变,这是一个选择问题,就是政府公共支出方面少花点钱,公共服务方面少搞一点。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要减少政府公共支出恐怕很难,因为这是一种赤字运行的状态,全国目前赤字上万亿不是小数,而现在也不是说财政很宽裕。
  ■本报记者  周子勋
  据统计,2010年,我国财政收入达到83080亿元,比上年增长21.3%。这表明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在不断提高,着实令人欣喜。然而,对于广大百姓来说,更为关心的是财政的钱将要花在哪儿。当前,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更多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Read more

超强地震对日本经济影响深远


3月11日是个举世恸伤的日子,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8.8级地震,而日本气象厅13日已将东日本大地震震级上修为里氏9.0级,为世界观测史上最高震级。超强地震给日本带来大量伤亡,据日本媒体最新统计,此次地震和海啸造成的死亡人数已达2100人,还有超过2万人无法确定是否安全。
  事实上,此次历史性的地震不仅是一场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而且对试图摆脱“失去的十年”经济衰退期的日本来说,影响可能更为深远。有分析认为,大地震将拉低日本GDP(国内生产总值)一个百分点。日本首相菅直人也表示,此次地震等一系列灾害是日本自二战以来面临的最为严重的危机。
  众所周知,发生大地震的日本东北地区和关东地...

Read more

保障房建设资金如何筹集


  ——两会观察之五

    保障房建设已经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的施政重点之一,也是民生急需解决的问题。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数据显示,2009年300万套、2010年590万套保障房,再加上2009年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存量、扣除住宅折旧,2011年中国将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十二五”中国将完成3600万套保障房。2015年中国城镇保障房规模累计将至少达到4800多万套。这么大规模的保障房兴建计划,给数以千万城镇住房困难家庭带来希望,同时也毫无疑问地要改变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势头。
  从建设情况来看,确实让所有人兴奋,但是在高兴之余,问题也同样复杂。首先...

Read more

两会关注四: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或将松动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审计,实施全口径监管,研究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新华网3月5日)
  这是中央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所做出的明确安排。诚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地方政府的自主权限将有所扩大,在地方政府负债方面也将得到部分松动,从目前分税体制的现实来看,未来几年在地方政府债务方面将采取中央与地方共担的形式。
  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人士近期表示,《预算法》修订将于今年4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若顺利通过三次审议,最快将在8月公布。我国将继续完善中央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制度,并研究探...

Read more

只涨工资是不够的


  目前,虽然我国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正面临着发展越来越不均衡、分配差距越来越大的问题。从城乡差距来看,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2.1∶1扩大到了3.3∶1,远远超过世界上2∶1左右的一般水平;从基尼系数来看,世界银行测算的结果是0.47,但现在多数人认为已超过0.5(警戒线为0.4),属于收入分配差距悬殊的表现;从行业收入差距来看,中国收入最高与最低的行业相差15倍,国企高管的平均收入和社会平均收入更是相差128倍。那么,我们如何在“十二五”这个关键时期布局收入分配改革的问题呢?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给出了他的思考。

  中国...

Read more

必须调整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


——访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
  要化解利益矛盾、弱化利益冲突、实现利益均衡,也就是说要给社会正常的表达渠道,调整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政策应更多地关注民生,关注弱势群体。
  ■本报记者  周子勋
  自2002年党的十六大开始,社会政策的改革和重建逐渐成为中国改革的首要议程。社会改革在“十一五”期间已经取得一些进步,但和社会舆论的期望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如果在社会政策和制度不能进步的同时,还存在经济发展模式对社会管理的破坏性影响,那么客观的结果就是,经济和社会两个领域之间,发展越来越不平衡。可见,社会改革实际上已经成为我国整个改革...

Read more

改革“战车”需向垄断性行业纵深推进


——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常修泽
  综观过去这些年的改革,大体可以看到,在一些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和成效。但是改革的“攻坚”之战打得十分艰苦,在一些方面改革处于“胶着”状态。不妨套用并改造一首唐诗吧:“重舟未过万重山”。
  ■本报记者  周子勋
  垄断行业改革是中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迄今为止仍处在改革系统的“短板”状态。着眼于中国体制改革30年“之后”的下一个阶段,“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是国家必须担负起的一项战略性任务。那么,我们在“十二五”将如何推动垄断行业改革呢?如何重新认识垄断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地位?常修泽教授给出了答...

Read more

两会关注二:“一降一升”的华丽转变意义深远


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万众瞩目中如期开幕,而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通读整篇报告,所传递出来的热点、焦点、亮点颇多,比如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拟安排财政赤字9000亿元;广义货币增长目标为16%,等等,这些经济指标都无一不成为各大媒体追逐的新闻点。
  不啻如此,更为重要的一个亮点在于,温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指出,要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与两个“同步”对应的是两个“7%”的数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