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世松

我国酒业观察家、职业经理人、活动策划家、自由酒评人。

中国酒谨防陷入“攀高附贵”误区


  近两年来,我国酒业无论是产品品种,还是企业效益,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各类酒种企业纷纷“攀高附贵”,推出自己的高价酒、政务酒、商务酒,市场上、酒店中,动辄七八百、上千、甚至上万的酒类产品随处可见。但是,《华夏酒报》记者在此特别提醒,必须引起我们酒业企业注意的是,中国酒业已经陷入“攀高附贵”的误区,而“高价酒”已经进入媒体“关注”的视野了。

     特别需要关注的是,最近一些媒体已经开始对酒业的高价酒、豪华酒提出了尖锐的批评,甚至将酒类产品上升到了&l...

Read more

再谈葡萄酒行业的危机


      记者曾经以“葡萄酒业‘危机’在即”(《华夏酒报》4月14日5版)为题,给行业敲了次警钟。而目前演变为当前中国酒界、商标界、新闻界颇为关注的、众所周知的“内讧”,使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危机更甚!

  既然目前争议已经交由司法评断,那自有法律最终给出裁决,不是我等人士所能够评判的。但是,作为一个在酒业多年的专业媒体记者,却不得不说,在北京奥运会必将推动国际化趋势大发展的形势下,在正值进口葡萄酒和国产酒激烈竞争的重要时期,中国葡萄酒行业此刻更加需要冷静下来,直面危...

Read more

2008年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趋势


      目前,中国葡萄酒市场是全球公认最活跃的葡萄酒市场。中国不仅是亚洲地区葡萄酒第一大消费国,同样也是最主要的生产国。而且,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生活水平的迅速提升,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前景无限。根据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发展态势,《华夏酒报》在经过新闻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出2008年中国葡萄酒将呈现出八大趋势。

  趋势一: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国际化视角更加明显。

     中国的葡萄酒骨干企业在本土征战的同时,已经展开了伸向国际的触角。通过与外资联合或并购等方式,在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为进军国际市场埋下伏笔。而面向世界...

Read more

酒业新整合浪潮“山雨欲来”


      赢利空间逐年减少,浙江宁波1/5黄酒中小企业选择主动退出黄酒生产,另谋发展出路(详见《华夏酒报》6月13日3版)——或许这透露出一个信号,即我国酒类行业一股新的行业整合潮流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我国酒类行业大大小小约有3.7万家企业,其中,规模骨干企业也就两三千家,很多企业为小型企业,大多数挣扎在生存线上。小企业一直在市场的夹缝中求生存,在目前供大于求的产销趋势下,市场竞争中的激烈程度不言而喻,而目前的市场竞争更使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

  从200...

Read more

为坚强与执着,我一次次泪流满面


      从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我一直揪着心,并一次次泪流满面。

      从电视画面上看到一片片倒塌的房屋,我一直揪着心;从电视中知道那么多的人被埋在废墟下,我一直揪着心;从不断增长的死亡人数报道中知悉其惨烈,我一直揪着心。

      我的记者在成都,电话打不通,我好多酒界的朋友在四川,联系不上,我惶恐与焦急。好在不久,我的记者给我发来短信,得知其平安;我酒界的朋友陆续回复了我的短信,也知道了他或她的安全。

 &nb...

Read more

黄酒行业谨防“倒春寒”


      近年来,黄酒市场不断拓展和延伸,消费的区域性限制逐渐打破,品牌优势越来越明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字表明,黄酒行业2007年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又创新高,国家统计范围的产量达到75.70万千升,同比增长7.85%;黄酒销售收入71.27亿元,同比增长26.77% 。据行业不完全统计,2007年,全国现有黄酒生产企业所生产的黄酒总量约达到230余万千升。

      目前,有7个品牌获得&ldq...

Read more

发展循环经济任重道远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能源资源消耗加剧,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能源资源不足和环境状况恶化与经济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近期,河北省六个葡萄酒项目因为环保问题被责令停产,应该说这又为我国酒业敲响了一记警钟。

  由于我国酒业面大量广,企业数量多、规模小、集中度低、经济效益差,多种矛盾交织在一起。拿酒精行业来讲,国家要求“十一五”期间淘汰落后酒精能力160万吨,其中2007年已经淘汰落后能力40万吨,国家明确要求严禁落后产能异地转移,严把企业重组、转产的准入关,坚决杜绝落后产能死灰复燃。任务之明确,措施之果断,力度之空...

Read more

企业为何要反对“电子监管码”?


  国家质检总局、商务部和国家工商总局自2007年底联合发出的“涉及9类69种产品无论是正在申请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还是已经获得相关资质证书,都必须加入中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在产品包装上使用统一标志的电子监管码后方可生产销售”的规定,以及近期发布的涉及上述产品的582家企业“自今年7月1日起必须入网赋码方可生产销售”的规定,一直成为各行各业议论的焦点。

  对于电子监管码的问题,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曾经有19家知名食品企业联名上书有关部门,对推广电子监管码表示质疑。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国强前不久抛出了十大疑问...

Read more

白酒消费警惕“后继乏人”


      近段日子,我在年轻群体(25岁到35岁)中做了个小小的酒类消费调查,问题是你喜欢喝什么样的酒?调查结果显示,95%左右的年轻人第一选择不是白酒。

  虽然白酒是我国特有的酒种;虽然白酒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虽然近几年白酒产量、销售收入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但是,我还是不得不说,白酒行业消费群体“后继乏人”需引起警惕。

  让我们仔细分析一下,目前白酒的消费人群主要是,高档酒为传统商务政务人群消费,即年龄在45岁以上的、具有传统消费意识的、政府机关管理者和企业白领,这个群体的消费大多在社交场合,基本...

Read more

中国酒业2008年呈现六大发展趋势


中国酒业近几年的产业、管理、市场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纵观我国酒业的发展,2008年我国酒行业发展将呈现六大趋势。

  1、机遇和挑战并存,优胜劣汰加速。

  伴随着宏观调控措施、有关法律法规以 及国家标准的实施,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和严格管理,节能减排、信用体系建设等政策的进一步深入执行,我国酒业将更加规范,骨干企业品牌竞争力将稳步提升,不规范企业将加速淘汰出局。而原辅材料价格的上涨,成本压力提高,这对劳动密集型的酒类企业来说是一次巨大挑战。

   2、酒业国际化进程加快,国内外酒类品牌竞争加剧。

  中外酒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为国内酒行业带来新视野、新理念,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