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祝宝良

祝宝良,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 高级经济师,商务部特聘专家。先后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学习宏观经济和数量经济。1994~1995年,在日本国际东亚经济研究中心做访问研究员,师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系杰瑞德·阿达姆斯教授,进行计量经济模型的研制和比较工作。2000~2004年,任中国驻欧盟使团经济组组长、一等秘书。 现任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 参与或主持了多个国际合作和国家级研究项目。其中,《宏观经济多部门价格模型》1991年获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定量分析》1997年获国家发改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编著了《世界经济展望》《通货膨胀研究——分析与模型》《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和经济周期研究》等著作。 在《宏观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研究》《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文章200余篇。

经济运行面临三大问题和风险


  

  2018年1-2月,中国经济运行平稳,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加,工业生产和出口增长超出预期。但贸易摩擦等外部因素不确定性加大,外商投资减慢,民营企业积极性不高,稳增长与防风险平衡难度增加。初步预计,一季度中国GDP增长6.9%左右,CPI上涨2.3%左右。考虑到出口增速减慢、基建投资继续放缓,二季度经济将出现回落态势。

  生产发展稳定,新动能增强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新增长动能提升。2018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长7.2%,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提高0.6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增长9.5%,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但低于2017年的10.7%。先进制...

Read more

所有人受益的改革结束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


  《人民日报》评论称,过去的改革往往是“帕累托改进”,绝大多数人能从改革中受益,现在的改革很可能是“卡尔多改进”,利益增进和利益调整并存。

  近日,《人民日报》首次用“金社评”署名发表评论文章《全面深化改革三年了》。评论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这三年,在“为什么改”问题上,改革理念认识更加深刻;在“往哪儿改”问题上,改革目标更加明确;在“为谁改”问题上,改革指向更加鲜明;在“怎么改”问题上,改革方法更加科学;在&ldquo...

Read more

2016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取向


2015年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国内经济下行、财政金融风险加大的复杂形势,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的政策,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但经济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产能过剩矛盾不断积累、金融风险开始显性化、市场预期有所恶化、宏观调控政策边际效应下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应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兼顾稳定经济增长和防范经济风险,加大改革力度,激活市场活力,实现增加有效供给和刺激有效需求双轮驱动。

一、2015年国民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发展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2015年,针对需求不足问题,不断推出重大投资工程和消费工程包,一些省市陆续推出取消房地产限购...

Read more

当前制约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有哪些


  我国经济增长从2012年9月起开始呈现出稳中缓升的态势,但国际经济低迷不振、国内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以及经济周期性减速问题相互交织,使经济运行中同样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经济增长稳中趋缓,缓中趋稳。到2012年第三季度,我国经济连续7个季度小幅回落,前3季度GDP增长7.7%,回落1.8个百分点。2012年1至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比上年同期下降4个百分点,其中8月份仅为8.9%,为2009年6月以来最低水平。从9月份起,我国经济增长开始呈现出稳中缓升的态势,工业生产速度逐月提高;就业形势稳定,2012年1至11月份,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100万人...

Read more

我国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新挑战


  鉴于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新挑战,预计2013年经济增长8%左右,通货膨胀基本温和,失业率基本稳定

  我国经济增长从2012年9月起开始呈现出稳中缓升的态势,但国际经济低迷不振、国内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以及经济周期性减速问题相互交织,使经济运行中同样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

  当前经济形势的四大特征

  2012年经济形势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经济增长稳中趋缓,缓中趋稳。到2012年第三季度,我国经济连续7个季度小幅回落,前3季度GDP增长7.7%,回落1.8个百分点。2012年1至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比上年同期...

Read more

下半年经济工作重点“推演”


  7月13日至15日,温家宝总理在四川省调研时指出,目前我国经济增速仍在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区间内,稳增长政策措施正在见到成效,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缓中趋稳态势。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还没有形成稳定回升态势,经济困难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适当加大政策预调微调力度,切实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前瞻性和有效性。要把稳定投资与实施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与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与结构调整、技术改造、产业升级结合起来,与开拓新兴市场结合起来,与促进民间投资结合起来。如何理解总理的讲话内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

  一是当前经...

Read more

国内消费增速有望企稳


  今年以来消费增长不尽如人意。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和实际增速分别为14.5%和10.9%,同比分别下降2.1和0.7个百分点。消费增速减缓主要受到汽车、家用电器和石油及制品等大额商品销售不景气的影响。初步测算,1~5月限额以上企业汽车、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石油及制品销售额分别下拉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约0.5、0.6和1.5个百分点。增速减慢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楼市销售下滑幅度较大,房地产市场对消费的拉动作用下降。今年前5个月,我国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9.1%,购房减少之后,相关的装修、家电市场都受到影响,销售幅度下滑。另一方面,随着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

Read more

当前经济形势与政策取向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减速,物价涨幅继续回稳,国际收支状况有所改善,就业形势总体良好,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随着对世界经济增长前景的预期有所改善和我国经济政策的微调,今年下半年,国民经济有望改变下行的状况出现企稳态势。宏观经济政策应在“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主基调下,加大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求进”的政策力度。


  当前国民经济仍运行在合理区间
 
  今年年初以来,我国工业回落速度有所加快,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继续收缩,物价涨幅收窄,外贸基本平衡,失业仍在正常区间之内。经济放缓既有外部经济减慢的影响...

Read more

当前通胀形势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学家一般是从总需求、总供给以及结构性的角度看待通货膨胀,把通货膨胀的原因归结为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失衡或结构问题。但不管何种形式,通货膨胀都会表现为社会提供的某些商品或服务呈现供不应求的格局,这种结果必定会导致收入和财富在不同阶层之间的再分配以及生产的变化,其对国民经济、收入分配、结构调整的影响程度和方向会由于通货膨胀的表现、成因、程度、持续时间的不同而不同。

  当前物价上涨的主要特征

  自2010年9月份以来,我国物价涨幅明显提高,2011年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高达5.4%。纵观价格变动情况,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征:一是食品价格涨幅较高。今年年初以来,食品价格同比...

Read more

应适度把握调控政策力度与节奏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面临着通胀压力较大、房地产调控难度加大、消费增速明显放缓和居民收入增加减慢等问题。未来一个时期,应适度把握调控政策的力度与节奏,注重观察政策落实效果,不急于出台新的调控政策。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在应对金融危机一揽子政策逐步退出过程中呈现稳定增长趋势,但世界经济复苏仍然缓慢,中东北非局势动荡和日本大地震等突发事件增加了我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今年,我国经济呈现季度环比增长率逐步放缓、季度同比增长率稳定的特点,物价在年中达到高点后逐步回落。当前,宏观调控政策应以稳定为主,并把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在调整经济结构上。

  经济运行相对平稳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