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王嘉秀

专注于农村金融,因而也许有了一些专业的想法。

打造执行有力的企业文化


  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思考这么几个问题:企业文化怎样才能让员工看得见、摸的着;企业文化与业务经营、与员工有什么联系;打造崭新企业文化的障碍在哪里;用什么去支撑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一旦走了样,怎么纠正。要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须首先要把握好“一个关键、两个载体、三个层次、四个统一、五条途径”。

  一个关键

  许多人认为往往一讲精神就虚,一讲文化就空,感觉离自己很远,要建设企业文化就是一件又空又虚的事;有的人则认为企业文化就等同于几句口号,看不见,模不着;有的人还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务虚部门做的事,跟业务扯不上边,你讲你的,我干我的。企业文化...

Read more

金融如何支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实行以户为单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规模细小,经营分散,实力薄弱,难以应对风云变幻的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洗礼,严重制约了广大农民的增产、增收、增效。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立法进程,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有利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信贷、财税和登记等制度。”

  众所周知,农信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是支持“三农”发展的重要金融力量。而正在进行的农信社改革中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问题。随着改制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

Read more

农信社省级联社的出路


  农信社成立以来,管理权几经易手,管理体制问题一直没有很好解决。2003年8月18日,深化农信社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国发[2003]15号)决定把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交由省级政府负责,并要求不层层下放管理权。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中,绝大多数的省级政府不约而同地选择通过组建省级联社这个平台,行使对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权。各省级联社成立以来,在发挥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的职能作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先天的和运行中的原因,省级联社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回避的问题,许多专家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省级联社作为一种非长期性的制度安排,未来究竟走向何方成为各界...

Read more

让“信用危机”远离农信社


  我们或许在干旱的季节里亲身感受过“水资源危机”的沉重;或许曾耳闻目睹过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肆虐,然而,一场看不见、摸不着却更加普遍地存在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信用危机”正悄悄向我们逼近。处于农村经济前沿阵地的农村信用社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场危机的冲击。面对信用意识日渐淡漠的农村经济大环境和信用社难以清收的大规模不良资产,笔者不禁大声呼吁:尽快铲除信用缺失“毒瘤”,让“信用危机”远离我们的家园。

  “信用危机”就在我们身边

  可以在《辞海》里找到关于&ldqu...

Read more

信用代办站:农信社改革的“盲点”


  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农信社改革中,有这样一个群体始终被漠视。他们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百姓心中根深蒂固;他们默默无闻地扎根农村,被看作农信社支农工作的“双翼”。他们就是农村信用社信用代办站。

  信用代办站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是农信社案件的高发地带,风险隐患十分突出。

  是去?是留?信用代办站一直是许多地方农信社头疼的问题。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作用巨大而又问题多多的群体,我们在有关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却找不到只字片言;在日益深化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决策者们也似未将其列入其中。

  本文试对此问题作一揭示,以期引起决...

Read more

WTO下的农信社竞争力


        加入世贸组织,给农村信用社的资金组织、信贷资产风险和保全以及经营理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外资银行、国内商业银行经营范围和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给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外部竞争压力。面对众多不利因素,农村信用社应如何应对严峻的挑战?以笔者之见,一方面应看到自身的优势和条件,树立信心,知难而进,从内部管理入手,苦练内功。另一方面,要认真学习借鉴,扬长避短,努力培养新优势,打造新的竞争力。
        发挥自身优势,挖掘内部潜力,巩固发...

Read more

完善农村信用社股份合作制的思考


  股份合作制兼具股份制和合作制的优点,与农村信用社既追逐利润,又服务社区的双重目标天然吻合。但是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股份合作制农村信用社的合作基础正在丧失。如何合理设置股权结构和股东数量,找回合作基础,将股份合作制农村信用社打造为真正意义上的社区银行呢?笔者试对此问题尝试作一分析。

  股份合作制的天然特性契合农信社发展需要

  1、有利于满足盈利性诉求与政策性支农的双重目标。

  自创立以来,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几经更迭,但事实上始终是国家支农的一直重要金融力量,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政策性金融无法替代的作用。而且,这种角色定位随着国家对&ldqu...

Read more

史建平:农村金融改革不应单兵突进


         建设新农村,关键靠投入
        史建平十分强调农村改革的重要性。言及农村改革的现状,史建平十分痛心,“中国的改革最早在农村。之后,转移到城市,现在,城市改革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也有一些困难,然而‘三农’问题却越来越突出,我们恰恰把最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改革丢了。”
他认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农村改革应该是重中之重。首先,很多传统的东西在农村表现最为突出。如...

Read more

直击操作风险


2005年的春天,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不能说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频频发生的大案要案、资金财产的大量损失,让所有关心中国银行业改革与发展的人们不寒而栗。3月22日,银监会发布《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13道监管令箭直指银行业操作风险,一场攻坚克难的激战就此展开。《通知》共提出了13条指导意见,分别从规章制度建设、稽核体制建设、基层行合规性监督、订立职责制、行务管理公开等方面对银行的机构管理提出了要求,从轮岗轮调、重要岗位人员行为失范监察制度、举报人员的激励机制等方面对银行的人员管理提出了要求,从对账制度、未达账项管理、印押证管理、账外经营监控、改进科技信息系统等方面对银行的账户...

Read more

温铁军:谁来为农户提供普遍金融服务?


他“不谈主义,只谈问题”,他“以平常之心,做平常之事”,他坚持用脚做学问;他曾获得过“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等众多荣誉,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赞誉他为“中国农民的代言人”,而他谦恭地回应:“我只不过是做了一点调查而已。”他就是外号“温三农”的温铁军。不久前,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院长办公室里,本刊记者与之对话,倾听他关于农村金融问题的“不同的声音”——
谁来为农户提供普遍金融服务?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