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业发展相对落后,面临的形势特别严峻。目前我国现有玉米品种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主要包括品种抗性不适应、品种性状不适应、种子质量不适应,难以适应玉米生产机械化的要求。建议以创新育种运行机制为重点,提升玉米育种创新能力。
近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玉米论略》的署名文章,玉米产业被摆在了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文章把推动玉米持续增产的政策高度概括为:出路在科技进步,核心是主攻单产,关键是立足抗旱,办法是品种、技术、工程措施三管齐下。
玉米在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引领和支撑我国现代玉米产业发展,是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科技进步的根本...
作者文章归档:张世煌

我国种业发展的几个小问题
我曾经推荐一些专家阅读3篇来自佟屏亚博客的文章。从中我们可以听到毫不遮掩的不同声音,使我们对当前种业发展形势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和冷静的思考。但我对佟老的文章有两点不赞同的地方,虽然是小问题,但需要提出来与大家讨论。
一、中国种业不止有10年的历史
佟老文章说,“中国种业诞生只有十年的短暂历史,”许多外行媒体都认可这个判断。实际上中国种业至少可以追溯到1956年,已经有50多年历史。1962年国务院曾经就种业发展发过文件。中国历史悠久,49年的历史简直不算什么,于是很容易就发生割断历史的现象。中国历朝历代的传统做法是不承认前朝旧制,特别是我们现...
关于我国种业发展的几个小问题
中国玉米生产和贸易形势严峻,但不会成为第二个大豆
2010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4.87亿亩(3245万公顷),单产355公斤/亩(5.33吨/公顷),总产量达到1.73亿吨。暴露的问题是单产长期徘徊在每公顷5.3-5.6吨的水平。最近15年总产量的提高75%来自扩大种植面积,而提高单产的贡献率不到25%。今后,继续调整种植结构,扩大面积的空间越来越小,发展玉米生产主要依靠提高单产。
根据2007年所做的估算,2020年我国对玉米的需求将在2.22亿吨左右。目前缺口大约4900万吨。由于我国的玉米种植面积将很快稳定在5亿亩(3330万公顷)以上,我们就按照5亿亩这个基数来计算各种可能的增益速度和我国玉米生产能力的变化。
&nb...
育种家要尽早清理转基因育种材料
1. 缘由:次生危害难控制
自从2010年初夏以来,农业部有关执法机构陆续检测出一些正在市场流通的玉米杂交种带有转基因痕迹,并责令停止使用这些未经批准的转基因杂交种,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玉米育种的科研秩序。
这些转基因成分的来源比较复杂。多数育种者属于不知情,通过各种渠道从国外引入一些没有系谱的商业杂交种或杂交种的衍生产品来分离二环系,无意中带进了转基因成分。
这些材料未经过正规的转基因安全评价及鉴定,直接进入育种程序,以点扩面,越来越多的测试组合及衍生品系因此带有转基因成分,如此恶性循环,转基因材料将会在极短的时间里污染育种家宝贵的骨干材料。现在,即便...
第二部分:商业分子育种流程中的信息技术战略
商业育种中,组织结构应该是按育种流程设置工作岗位,对整个育种流程实施程序化管理,进行工厂化育种。在信息系统的帮助下,育种材料和信息资源实现全面共享, 科研人员共同合作、流水线作业,提高育种效率。
分子育种是现代商业育种中的一个有效的提高经典育种效率的实用技术。在经典育种流程中加入分子育种技术,需要在原有的流程中加入专门的分子育种部门,负责植物DNA的提取,分子标记开发,生物信息学研究,基因分型平台的运行,分子数据的提供。 在整个信息流的流程中,分子数据极大地加大了信息处理的强度。这就需要强大的信息存储、传输和处理系统来扶助整个流程。如图一演示。信息系统还要能整合经典育种的表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