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张晓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古乐重生,开启解读和重构敦煌古乐的无限可能


  我是9月7日接到“古乐重生”音乐会的邀请的,能够再访敦煌,心中的惊喜自不待言,但是更多的是难以抑制的好奇。以我的了解,敦煌壁画中的古乐器已经复原制作出来,但是古乐谱也破解了吗?甚至已经以古乐器奏古谱做出大型演奏会了吗?

  1

  敦煌拥有难以估量的价值

  我与敦煌的缘分开始于5年之前。2013年,为参加敦煌国际旅游文化名城规划的讨论,我第一次到敦煌,尽管“带着朝圣的心情”,但是依然被那些洞窟里的精美壁画和雕塑震惊。

  记得第一次站在45窟的阿南和胁持菩萨雕塑前,我激动的心情无以复加。我意识到,在中国历史上几次大规模人口迁徙...

Read more

让优秀文化活起来,进入生活、走向世界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充分肯定了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取得的重大成绩,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并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崭新论断为新时代作了基本判断。我国文化产业处在一个历史发展新时期的入口,我们必须认清新形势、拿出新思路、制定新战略,才能不辱使命,取得更大的成绩。

  新形势:我国文化产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

Read more

新一轮创意经济的“热核反应”


  近10年以来,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4G移动网络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大规模普及,中国出现了数字内容产业的爆发式增长,数字化文化内容的创造者正在发生从传统的小规模专业作者向新兴的大规模业余作者迁移。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由于数字技术的进步,使得每一个人都有可能“闯入”以前遥不可及的“文化内容创造”这个需要长期专业训练、因此只限于有限人群的“专业”领域。这种前所未有的内容增长引起了一系列产业变迁,并推动着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以数字创意产业为主体的发展新阶段。这个新兴发展趋势值得高度关注和研究。

  本文...

Read more

鼓励多样性是文化繁荣的基础


  文化怎么才能发展呢?社会发展之初人们是为了填饱肚子,而后就是物质追求,几千年来只学会了苦哈哈的干活,没学会怎么去“玩”。可是现在突然发觉无活可干,我们真不知道要做什么了。随便做点事就觉得触了底线,“这个方向似乎有问题?原来这是不允许的!”。这种想法和做法不会带来文化的繁荣。

  这让我想到了当代文化的基本理论问题:“文化怎么才能发展呢?”最基本的机制就是一个分散化的资源配置机制。说白了就是市场经济才是文化真正发展的动力。基本原则就是多样性,什么叫做文化多样性呢?不是指群体与群体之间文化如何不同,文化多样化本质含...

Read more

我国互联网内容生态圈的足与不足


我国互联网内容建设的成效和特征

互联网“内容”大致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包括网络媒体、网络内容提供商所发布的网络新闻,以及网络用户借助各类网络应用中介上传的信息;另一类是包括游戏、电子书刊等在内的数字化文化产品。①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互联网内容建设成绩斐然,其基本成效和特征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

一是互联网内容生态圈日益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亿万中国网民的精神家园。从Web1.0到Web2.0、Web3.0,从门户网站到博客、微博等个人空间,从早期的MSN到Twitter、Facebook、微信,互联网内容生态圈日益完善、发达,互联网的内容生成功...

Read more

让文化产业回归文化市场


  让文化产业回归文化市场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三期叠加”阶段,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首先,文化产业10多年来发展的“热运行”态势持续趋缓,日益回归常态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4年到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从3440亿元增加到11052亿元,年均增长23。6%。但是从2011年开始,增速开始放缓:2011年增长21。96%,2012年增长16。5%,2013年增长11。1%,2014年增长12。1%。文化产业已经从大大高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阶段,进入比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略高出3-5个百分点的新阶段。文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