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张智新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奥巴马能否实现比肩罗斯福之梦


  当地时间1月20日,奥巴马低调宣誓就职,正式连任美国总统。与4年前首次当选就职时180万人的盛大场面相比,奥巴马此番连任典礼显得热情骤降。这一鲜明对比,进一步印证了奥巴马当年誉满全球的耀眼光环明显消退。

  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背负了国内和国际太多的舆论期望,其本人也隐隐约约以罗斯福总统为政治楷模。奥巴马有一个比肩罗斯福的政治抱负和梦想丝毫不令人奇怪,因为他们面临的内外环境的确有相似之处,如都是在全球经济金融危机持续发酵的重要关头,都是在国际格局发生深刻变动,美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面临空前考验的敏感时刻当选总统,因而都背负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广泛期待。加之两人同属...

Read more

解决中日争端未必要军演


  无论中日,其实目前并无立即解决钓鱼岛领土争端问题的迫切性,当然也没有迅速解决这一问题的现实性。

  针对近期中日之间关于钓鱼岛领土争端升级的态势,国内舆论议论纷纷,各种观点层出不穷。值得欣慰的是,主张直接诉诸战争的意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准军事或者边缘战争策略并不鲜见,如有人提出中国军方应该在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开展实弹军演,使之重新成为无人区,并对擅自进入该“无人区”的日本右翼分子“予以迎头痛击”。其原因包括:其一,军事冲突和局部战争不太可能;其二,日本现在是多事之秋,同韩国、俄罗斯的领土争端尚未平息,设靶场和军演...

Read more

美国政府投资项目如何赢得公众支持?


  近年来重大建设项目选址引发反对的事例并不鲜见:从2007年厦门海沧PX化工项目风波、2008年台州居民抗议大石化项目风波、2011年大连福佳PX项目风波,以及广州、北京、上海等地居民抗议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类似事件应该引起政府投资和民意对接上的反思。它们都是政府招商、立项、环评甚至批准开工在先,当地民众知情在后,在政府和企业看来无伤大雅的污染风险,在民众眼中均成为洪水猛兽。

  一个疑问油然而生:这类“政府好心招商、公民拒不领情”的建设项目风波,是否是发展中的中国所独有的成长“阵痛”?其实不然!因重大工业建设项目选址问题而引发的公民...

Read more

德班峰会“清谈”有益“口水”难免


  11月28日,为期两周的南非“德班气候峰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7次缔约方会议)正式开幕。这次峰会由于面临《京都议定书》即将到期而后续缔约前途难料,被部分媒体冠以“拯救人类的最后机会”;也有人鉴于以往几次气候峰会,尤其是哥本哈根和坎昆两次峰会,要么成为各国相互指责的“口水战”,要么成为无关痛痒的“清谈馆”,在峰会开始之前就悲观断言该次峰会又将是各国的“聊天”聚会。

  各国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无法达成广泛深刻的共识和有约束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