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鲍银胜

信用货币经济理论创始人

实现中国经济良性增长的主要路径(之二)


 (二)通过市场力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这就要求减少政府对于经济的不必要干预,使政府不能为了追求GDP的增长,而通过强制的货币、财政、税收以及汇率政策,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理论上而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通过各种政策手段对于经济的干预,会扭曲市场价格,误导市场需求,从而使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不能达到最佳效果。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为刺激经济增长而扩大货币发行,在很大程度上会给经济运行造成通货膨胀压力。除此之外,在政府增量货币供给中,一些通过非市场手段获得较多增量货币的市场主体,在信用货币超发所导致的通货膨...

Read more

实现中国经济良性增长的主要路径(之一)


当前为了使中国经济增长完全服务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来实现经济的良性增长:
(一)从理论上正确理解经济增长的真正含义
根据关于经济增长理论的上述分析,笔者认为,真正意义的经济增长并不是体现在以价值形式表现出来的GDP形态,而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发展特征:
1.经济增长与社会生产目的相一致,其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使全体国民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都能够得到不断提高。从居民生活层次来看,首先,“衣食住行”是居民的基本生存需求,经济增长在满足居民这方面数量要求的同时,更多地表现为居民在“衣食住行”...

Read more

经济增长与投资、消费和出口之间的关系(之八)


(三)经济增长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要素的补偿路径
2. 投资所需要的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补偿。就投资而言,在前期经济增长过程中各生产要素消耗得到有效补偿的前提下,还存在多余的价值以及与这些多余价值相对应的实物形态的物资,通过这部分增量价值的投入,用于生产更多的社会产品,这部分社会产品既可以表现为生产资料形态,也可以表现为生活资料形态。理论上而言,在没有投资加入的背景下,各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自我补偿的过程,就是简单再生产的持续循环过程。因此,从生产过程中价值与实物形态补偿角度考虑,投资的介入,一定是一种生产要素增量扩张的扩大再生产。从价值形态来看...

Read more

经济增长与投资、消费和出口之间的关系(之七)


 (三)经济增长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要素的补偿路径

从生产要素补偿角度考虑,由于生产要素并不是无限供给的,因此,在一国经济发展中通过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增长,实现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其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生产要素供给的约束,为了有效地解决经济增长所面临的生产要素约束问题,总体来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就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供给约束而言,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可再生的材料实现对于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有效替代;二是对于劳动、技术以及管理等以“人”为载体的生产要素生理需求而言,通过可再生农业的发展,满足上述生产要素的生理需求;三是对于技术和管理培育需求而言,通过...

Read more

经济增长与投资、消费和出口之间的关系(之六)


 二、经济增长与投资、消费和出口之间的关系

(二)现代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增长理论的相关误区

  2.西方经济学总量平衡公式存在着诸多误区。

4)从刺激经济增长的手段来看,如果根据从价值角度衡量的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公式,其实现的经济增长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增长,其在一定程度上使经济增长达不到人类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

    而从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增长角度分析,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增长并不仅局限于单纯地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而是更多地表现为与国民经济总量的价值表现形式相对应的满足本国居民消费和投资需要的消费品和投资品...

Read more

经济增长与投资、消费和出口之间的关系(之五)


 二、经济增长与投资、消费和出口之间的关系

(二)现代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增长理论的相关误区

2.西方经济学总量平衡公式存在着诸多误区

4)从刺激经济增长的手段来看,如果根据从价值角度衡量的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公式,其实现的经济增长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增长,其在一定程度上使经济增长达不到人类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如前所述,建立在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价值基础之上的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公式,其实现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经济总量在价值上增长的方式很多,因为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政府可以利用其所拥有的信用货币发行权,增加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出口净额的数量,理论上而言,在一国以资源...

Read more

经济增长与投资、消费和出口之间的关系(之四)


二、经济增长与投资、消费和出口之间的关系

(二)现代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增长理论的相关误区

2.西方经济学总量平衡公式存在着诸多误区

3)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公式仅仅局限于国民经济总量价值之间的平衡,这种平衡仅限于理论上的单纯平衡,其在经济实践中缺乏实际可操作性。从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公式来看,无论从收入角度还是从支出角度,国民经济总量平衡公式都是建立在价值与价值之间平衡的基础之上,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这种价值与价值之间的平衡关系,完全可以通过政府所控制的信用货币发行权来对之进行调节。具体言之,当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收入供给小于支出需求时,政府可以通过扩大信用...

Read more

二、经济增长与投资、消费和出口之间的关系(之三)


 2.西方经济学总量平衡公式存在着诸多误区。现代西方经济学将国民收入的总量平衡公式表述为:Y=C+S+T=C+I+G+X-M),在这一国民收入总量平衡公式中,Y代表国民收入总量,C分别代表消费性收入和消费性支出,S代表储蓄,T代表国家税收入收入,I代表一国投资支出,G代表一国政府支出,(X-M)代表一国出口大于进口的余额。C+S+T代表一定时期国民收入,C+I+G+X-M)代表一定时期国民支出。理论上而言,以C+S+T代表的国民收入为C+I+G+X-M)代表的国民支出提供了收入来源。从国民收入总量平衡公式各因素之间的对应关系来看,以C作为表现形式的消费总量在供给和需求上是...

Read more

经济增长与投资、消费和出口之间的关系(之二)


(二)现代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增长理论的相关误区
总体来看,现代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增长理论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将经济增长仅仅表示为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态的价值增长。根据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所谓经济增长主要是指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态的国民经济总量的增长过程,这种增长主要是从价值角度来进行衡量的,其自身存在着较大的弊端,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一方面,以信用货币作为表现形式的经济发展总量与以实物形态(含有形的实物及服务等无形的实物形态)作为表现形式的经济发展总量,其在总量上并不是完全正相关的。具...

Read more

经济增长与投资、消费和出口之间的关系(之一)


(一)真正意义上经济增长的基本内含
理论上而言,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增长,既表现为以价值形态作为表现形式的国民经济总量逐年提高的过程,更表现为以使用价值形态作为表现形态的居民可支配的投资品与消费品不断增长的过程。并且,从长期来看,为了保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要求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生产要素是可再生的或者是可以通过其它可再生生产要素进行有效替代,这些生产要素(含可以通过其它可再生生产要素进行有效替代的要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在规模上得到不断扩展,在质量上得到进一步提高。
具体言之,在信用货币经济条件下,从价值角度分析,经济增长的真正标志在于以信用货币作为价值表现形态的国民经济总量在数量规模...

Read more